欧洲的觉醒

欧洲的觉醒

作者 菲利普·沃尔夫
译者 郑宇健、顾犇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 978-7-100-07659-3
定价 38.00
原版名称 TheAwakeningofEurope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是关于9世纪到12世纪这段时期的文学史、思想史甚或欧洲文化的完整的历史,尽管欧洲的文化事实上正诞生于这一时期。本书的目标虽仍不无雄心勃勃之嫌,但毕竟还是有分寸的。

首先,作者想考察一下历史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为此,我们必须简要地了解历史背景,特别是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发展,以显示欧洲文化基础的进步,并指明这一总体的发展是如何导致相应文化的发展的。而且,我们还想知道,这一文化的热潮从什么时候开始,并以什么方式才不再流于学究式的空谈及矫揉造作,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考虑并试图解答现实问题,并从整体上影响历史的进程。

其次,一些杰出的天才人物因其有利的社会环境,对欧洲文化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作者也考察了他们的心理过程,勉强地充当了一个心理学家的角色。作者想借此抛砖引玉,希望心理学家能从此中发现合适的论题。

版本沿革

初版介绍

商务印书馆于1990年出版了该译著,共19万字,254页。2011年出版的版本是修订版,不仅纠正了错误,统一了术语,还增加了索引和地图,并配有原著边码。

初版译后记

关于欧洲的中世纪,人们谈论甚多而了解甚少。在中国,由干介绍这个时代历史的著作或译著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是十分模糊的。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们接触到了沃尔夫的《欧洲的觉醒》一书。我们深深地为它所吸引,并立刻萌生了翻译这部著作的念头。感谢商务印书馆编辑们的帮助,使我们的译著得以早日问世。

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的黑暗时代是如何向文艺复兴过渡的,我们也可以看到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多少人的献身。可以说,没有当时那些默默无闻的修士们为保留、发现、传播濒临埋没的古代文明所作出的极其艰苦的、不懈的努力,文艺复兴时代以至于当今的欧洲就不可能达到如此辉煌的成就。

本书的第一部分由郑宇建译出,第二、三部分由顾犇译出。由于两位译者都没有深入研究过欧洲的中世纪历史,错误在所难免,敬乞读者不吝赐教。只要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启发,我们的目的也就算是达到了。

目录

第一部分 阿尔克温的时代

第一章 历史背景

第二章 古典文化的衰落

第三章 查理曼及其追随者

第四章 欧洲的文化基础

第五章 加洛林复兴的馈赠

第六章 断裂与缺陷

第七章 结论

第二部分 热尔贝的时代

第一章 基督再临的恐慌

第二章 历史背景:东方世界

第三章 历史背景:西方世界

第四章 加洛林复兴的遗产

第五章 热尔贝

第六章 结论

第三部分 阿培拉德的时代

第一章 西方的觉醒

第二章 文化的丰富

第三章 阿培拉德

第四章 阿培拉德的同时代人

第五章 结论

编辑推荐

《欧洲的觉醒》中我们可以看到欧洲的黑暗时代是如何向文艺复兴过渡的,我们也可以看到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多少人的献身。可以说,没有当时那些默默无闻的修士们为保留、发现、传播濒临埋没的古代文明所作出的极其艰苦的、不懈的努力,文艺复兴时代以至于当今的欧洲就不可能达到如此辉煌的成就。

作者简介

作者:(法)菲利普·沃尔夫(Philippe Wolff)
译者简介:郑宇健,1962年出生于南京,工学学士、哲学硕士和博士,曾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任职,现任香港岭南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译著有《欧洲的觉醒》(商务印书馆,1990年)、《知识的拱门》(商务印书馆,2008年)等。
2、顾犇,1961年出生于上海,理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部主任、研究馆员;中国翻译协会第五届全国理事会理事、专家会员;获得2004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译著有《欧洲的觉醒》(商务印书馆,1990年)、《简明牛津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统一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知识的拱门》(商务印书馆,2008年)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