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第2卷)》以一定篇幅反映文化创意产业学科建设的学理性思考和成就。
包晓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副院长、文化产业系主任、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负责人。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和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两次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项目。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北京市级课题一项。现为“首都文化创意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平台”及“首都文化创意区域发展模式构建与区校合作创新途径研究平台”负责人。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中国当代文化产业导论》《燕京创意文化产业学刊》等著作。出版《美学文艺学论稿》《中国当代文学与人文精神问题》《小资情调——个逐渐形成的阶层及其生活品味》等专著。在《文艺研究》《河北学刊》《广东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秦勇,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电影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文艺学、影视艺术与文化产业研究,完成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子课题一项,完成教育部科研课题一项;出版著作《巴赫金躯体理论研究》,在《人民日报》《人文杂志》等报刊发表学术文章数十篇,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
前言
卷首特稿
新媒体评论二则
宏观视界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显著成绩
“适当距离”与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
简析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缘起及发展
世界城市建设与文化生态资源保护——以首都城乡结合部为研究案例
深度焦点
苏州地域特色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银幕配额制缩减后的韩国电影产业变化研究与启示
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影视产业价值链构建
中国电视传媒业的国际地位及境外媒体的威胁分析
中国电视娱乐的产业动力与文化责任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电视剧的社会功能及创作特征探析——以30年间150余部人物传记电视剧为样本
业界物语
从人艺小剧场到东方先锋
中国当代期刊业的发展路径
传媒在房地产经济中扮演的角色
理论探析
媒体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切入——电视媒体绩效评估的特性及趋向
传播,是最好的记忆——CCTV探索发现频道《中国记忆》研究
试论新媒体文化建构
信息时代的他我——网络文化中身份认同的社会学考察
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的创意溯源
中国电子书运营模式中的瓶颈问题——以汉王科技与盛大文学为例
启蒙抑或审美?——新时期戏剧发展道路之反思
创意孵化器
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动因分析
谈昌黎县“三歌一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政府、院团、市场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北京儿艺改革模式
试论东北二人转的唯“丑”主义与消费文化心理
从《喜羊羊与灰太狼》看我国动画类文化商品的现代性特征
依托现状谋划发展——我国文化消费问题探究
很幸运,为梦想付出过——记“青春——不止步的流浪”创作展
从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析
浅析社交网络文化与人的发展
编后语
《燕京文化创意产业学刊》约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