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堡镇位于山西省襄垣县域腹地,在襄垣县城西南11公里处,镇政府地理坐标:北纬36°26′,东经112°56′。南北长7.5 公里,东西宽 10.56公里,总面积79.58平方公里。镇政府驻侯堡村, 侯堡村历来属本县八小镇之一的常隆镇辖地,政权机关原设于常隆。1984年社改镇,镇级机关迁驻侯堡,下辖侯堡村、垴上村、邕子村、常隆村、任岭村、胡家沟村、西回辕村、西周村、高家岩村、南岭村、陶家庄村、苏村、闫村、常沟村、花垴村、张村、戴家庄村、刘家岭村、暴庄村、安沟村、段河村、桥上村、东周村、西元垴村、东元垴村、东坡村、东回辕村共27个行政村,含53个自然村。
位于县城南15千米处,是古战场之一。相传隋唐时苏定芳起兵反朝,罗成率兵围剿时,铁峡关一战,马踏淤泥河,被苏军乱箭射死于此。今村东小河仍叫淤泥河,村东的石山还称铁峡关,村中庙内有罗成洞。1959年,在村西南1千米处修建灰脑水库时,挖出古箭头不计其数。
侯堡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是丘陵山区,侯堡镇侯堡村、西周村、东周村三个村较为平坦。全镇辖区内多为土沟土岭,东部周王山平地突起,是一石山,地下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年平均气温9.9℃,一月份平均气温-7.3℃,七月份平均气温23℃。镇区辖2座水库,闫村水库设计总库容量488万立方米,汛期水位为930.59厘米,死水位923.4厘米;段河(灰垴)水库,设计总库容158万立方,汛期水位919厘米,死水位913.5厘米。平均年降水量为530毫米左右。
全镇1949年有3411户13644人;1978年有4026户15828人; 2010年有5721户21510人。现有人口中农业人口17948 人,非农业人口3562人。人口的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 10539人,高中以上7528人,大学3226人。
截至2017年,47674人。
侯堡镇传统的种植业有小麦、大豆、谷子、高粱、玉米等。耕地面积1949年为55755亩,1978年为54855亩,进入21世纪以来常用耕地面积为43500亩。人均耕地面积1949年为4.09 亩,1978年3.47亩,2010年2.42 亩。粮食总产值1949年为2101吨,1978年为 6305吨,2010年达12891吨,至2010年,全镇建成高标准园区化农田2.369万亩。优质饲用玉米种植面积超过2.778万亩,亩产超千斤。水果以苹果、桃、核桃、梨、杏为主,2010年年产值达 5.75吨。蔬菜种植面积为981亩,年产值达 1962吨。暴庄、邕子、胡沟等村发展以西瓜为主的水果生产,东周、东元垴、邕子等村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在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东周、邕子等村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示范基地的200个大棚,已投入使用,引进了各类优质蔬菜品种。林业主要以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育林为主,2010年造林累计面积达到 15645.7亩,绿化率13.3%,是1978年的11倍。畜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镇猪存栏7000头、羊存栏2100只、家禽存栏150000只、兔存栏2000只、牛存栏275头,规模养殖户达到15家,总产值达2500万元,最大的为广发禽业,2010年底建成20万蛋鸡、百万雏鸡、20000吨生物肥料厂和10000吨自备饲料厂的养殖循环园区。
侯堡镇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煤矿、洗煤厂和铸造业早已形成一定规模。据 2007年前,全镇有煤矿 1座,各类选煤、煤焦企业 11家,总产值达 20000万元。至2010年,随着工业政策的调整,煤矿和多家企业关闭,一批新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仁达机电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煤机配件为主导的企业,为了加大对农村的服务和企业自身转型发展的需要,加大了实用性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研发和推广力度,共投资2500万元,生产200余台投放市场,推进了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该公司系列产品被省政府选入“山西农机购置补贴产品国补名录”,并荣获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银奖。
随着软、硬环境的改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紧紧抓住地处潞安集团腹地的集聚与辐射效应,致力创优镇域中心环境,打造全镇商业、文化中心区。以侯堡村珂溢市场、西周村综合市场、金海酒店、客都生活超市等一批大型商贸企业投入运行,全镇商贸物流园区渐成雏形,运输业、餐饮业和物流信息均显出强劲地发展势头。到2010年底,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1000万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65 %,成为全镇经济社会最具发展潜力的阳光产业。
2006年以来,镇政府累计投资5000万元,拉动社会投资2.2亿元,高质量完成了镇区油路建设,商业街开发,汽车站、热力公司等民生工程建设,中心街路硬化、美化、亮化工程,排污、供暖、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广场开发等十多项重点工程建设,镇区楼房面积已由2005年的30万平方米增加到1500万平方米,并具备了一个现代城镇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2008年以来,镇投资和引资5亿多元,启动了镇区“西延东扩”战略,完成了北外环建设工程、文体活动中心、小巷治理、河道整治、农贸市场改造等20多项工程,新建和改建农村文化广场46000平方米,安装文体设施200余套,进一步拉大城镇框架,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
2010年底,全镇在编教师96名,代教29名,有11所学校,其中1所民办公助学校(长治双语学校),该校设置为小学到高中,在校学生共计2174名。其余10所为公办小学,在校生学生473名,闫村、西周完小为寄宿制小学。
候堡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太长高速和208国道过境横贯东西。镇内在2007年实现了村村通公路,2010年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
全镇生产总值1949年为16.65万元,1978年为199.52万元,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1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0.1亿元,财政收入完成30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949年为12 元,1978年为 41 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90元。
镇内有卫生院 1所,医护人员 25名,病床 50张,设有急诊、内科、外科、妇幼、口腔、化验室、放射科,能开展骨科、普外、妇科的常规手术。全镇建成新农村卫生所 27 个,并已全部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全镇共有医护人员65余名,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99.89%。计划免疫儿童卫生保健普及率达100%。
全镇有“八音会”1家,秧歌队5支,东周村跃飞吹打乐团多次代表长治市参加省汇报演出,东回辕村威风锣鼓更是享誉全市。当地群众十分热爱体育运动,多次参加市、县组织的运动会,在太极拳、秧歌、象棋、乒乓球等多个项目上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