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1985年6月在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
1985年6月-1990年8月在安徽(黄山)屯溪第一中学工作;
1990年9月-1993年6月在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
1993年6月至今在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学院)工作;
文化哲学、政治哲学等。
学术成就
历年发表学术论文约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持科研项目4项。
编著《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纪念文集(2005)》和《多元(2006)》等。
主要论著
1.人:宇宙的“本质镜”,《江海学刊》1994.4。
2.主体性 个体性 本体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课题,《东北师大学报》1995.5。
3.中国文化精神及其现代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7.3
4.生命人学论纲,《江海学刊》1999.2。
5.从“愚公移山”到“吴刚伐桂”——文本解读,《浙江社会科学》1999.2。
6.知识经济与知识价值论初探,《哲学动态》1999.5。
7.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及其中国化、现代化,《北京社会科学》1999.3。
8.社会系统论与中国现代化,《社会科学战线》1999.5。
9.走出精神危机,《人文杂志》1999.6。
10.全球主义与因特网的理想,《扬州大学学报》2001.1。
11.论普世价值如何可能,《学术月刊》2002.5。
12.社会博弈理论及其应用,《社会科学研究》2003.5。
13.博弈伦理及其意义,《求索》2003.5。
14.解读马克思:从文本到现实生活世界,《哲学研究》2003.12。
15.马克思哲学当代性辨析,《哲学动态》2004.1。
16.马克思主义的民间立场和田野研究,《江海学刊》2004.2。
17.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中国:自我与他者的视阈融合,《哲学研究》2004.6。
18.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
19.宗教与邪教:历史主义的理解,《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3。
20.后现代:走向“多元”的现代性,《哲学研究》2005.5。
21.从理想原则到现实关怀——罗尔斯理性主义解析,《哲学动态》2005.5。
22.学术第一,兼容并包,《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纪念文集(2005)》,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23.哲学何以多元?《多元(2006)》,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24.从思想转向、学术转向到文化转向——中国大陆3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顾与展望,《哲学动态》2008.7。
25.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Chinese culture:self-awareness and self-confidence),《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nences in China)(英文版)2008.4。
26.无产阶级政治实践合法性的理论论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探析,《哲学研究》2009.12。
27.学术突围:重构当代中国学术话语,《江海学刊》2010.2。
28.普世价值的证明——多元文化观点下的普世价值观念,《全球化进程中文化问题探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7。
学术活动
主持召开“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成立暨哲学学术创新研讨会”、“2006·北京政治哲学国际论坛”。
主办“昆玉河畔学术系列讲座”、“紫竹沙龙”。
发起成立“首都师范大学跨文化中心”。
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和人文科学部“北京奥运:社会、政治及文化重要性”十佳征文活动、歌德学院“德国文化年:‘Ich’(自我)哲学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