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一种败血症,常见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其余可是曲菌,隐球菌等。真菌性败血症一般是在重症化脓性感染的基础上,长期应用大量的广谱抗生素造成的菌群失调,或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放疗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生。
病初可先出现真菌局部感染,如口腔溃疡(白色念珠菌)、肺部炎症(曲菌)等。继而突然发生寒颤、高热、出汗,一般情况迅速恶化,并伴有表情淡漠、嗜睡、血压下降和休克。少数患者尚有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患者的周围血有白血病样反应,出现晚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在25×109/L。可有多处真菌感染病变的表现,如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口腔溃疡、咳嗽气急的肺病变、皮肤斑片、尿液中改变和肾病变、眼底视网膜及脉络膜上白色发亮的小圆形隆起等。可取分泌物、尿液和血液做真菌检查,如白色念珠菌革兰染色镜检,曲菌乳酸棉芬兰染色镜检;或可用接种培养法以及其他检查法,如念珠菌用沉淀素实验、隐球菌用凝集试验、曲菌用补体结合试验等。直接的诊断依据是病变组织切片和培养所见。
对真菌性败血症,应尽可能停止原用的广谱抗生素或换用有效的窄谱抗生素。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咪康唑、氟康唑和球红霉素等注射剂静脉点滴。用药时应注意副反应和肾、肝等损害。使用生物反应调节剂,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或胸腺素等。此外还需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入少量多次输新鲜血、增加营养等,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目的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与临床研究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1970~2004年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确诊真菌性败血症住院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绝大多数为医院内感染;42例中共获得血培养真菌菌株45株,其中念珠菌是主要病原菌,占84.4%.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严重基础疾病,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介入诊治,导管留置,气管插管、切开及呼吸机的应用等;病死率高达64.3%,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结论真菌性败血症已成为医院感染棘手的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应及时去除易患因素,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作出早期诊断,提倡早期经验性治疗等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