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连庆

祝连庆

中文名 祝连庆
教学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光纤传感与光电器件、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精密测量与光机电系统
出生日期 1963年10月
国籍 中国
最高学位 博士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祝连庆,博士、博士生导师。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兰溪。1984年、1989年于合肥工业大学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2013年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现代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北京实验室副主任(与清华大学联合实验室),“精密机械及仪器”北京市重点学科带头人,“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学者,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高创计划杰出人才。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2]

研究方向

光纤传感与激光器、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精密测量与系统。

学术兼职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机械量测试仪器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测量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技术推广与转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误差与不确定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关村光电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两会提案

2022年

2022年3月,祝连庆向2022年两会提出《关于保障科研人员使用人口数据工作的建议》。

祝连庆多年来一直关注人口政策调整。他认为,人口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前三孩政策已经实施,其他配套公共政策正在完善,如何有效使用人口普查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祝连庆称,在“五普”以前,人口学界使用数据相对容易,可以获得1%以上的原始数据,但从“五普”开始,学界使用人口数据面临困难。“七普”工作已经结束,原始人口数据已经形成,但目前学者仅可以通过申报有关部门的研究项目,获批后使用特定原始人口数据。对于学界关心的某些重要问题,目前尚无渠道获得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当前,三孩政策正在实施,中国人口问题研究处于关键阶段,研究人员迫切需要原始数据开展相关研究。

对此,祝连庆建议,应参照国际经验,尽快向科研人员授予1%以上普查原始数据的使用权限;科研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对其他数据提出使用申请,应依法及时答复。

同时,他建议尽快制定工作办法,形成书面文件,理顺科研人员使用普查原始数据的工作流程,提高普查数据的使用价值和效率,保障科研人员使用普查数据的权利。[5]

2023年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祝连庆提交了《关于设立“生育文化节”、加强生育观念引导的提案》,呼吁在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时,补上“新生育观念引导”这一短板。他建议:

1、制定生育宣传活动顶层设计。由国家网信办、国家卫建委等相关部委牵头,在全国范围定期开展“新时代、新生育”宣传活动。在全国范围设立“生育文化节”,弘扬传统的“多子多福”“儿女绕膝”等正向生育观。具体开展形式支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创新。

2、应发挥多子女家庭榜样作用。参照过去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形式,在全国范围为三孩家庭颁发“三孩家庭光荣证”,并遴选“三孩榜样家庭”,组织力量广泛介绍他们的生育故事,传播多子女家庭的生育经验,减轻人们的生育焦虑。

3、机构媒体也应该发挥独特的优势。人口负增长影响深远,具有官方背景、掌握话语权的机构媒体应该体现担当,开辟专门的版面、专题、栏目,及时传递人口资讯、解读国家政策、引导生育观念向多生转变。根据媒体的属性,制作适宜传播的公益短片、海报等,营造支持生育的社会氛围。

4、扶持一批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有效利用短视频、视频直播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生育新观念;鼓励媒体平台制定相应激励机制,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潜移默化塑造生育新观念。[1]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祝连庆提交了《关于支持失独家庭再生养,减轻其抚养负担的建议》。

祝连庆建议,针对尚有生养意愿和能力的失独家庭,国家应出台政策支持,例如帮助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或者收养等方式重新拥有孩子,在入院、办理户口登记方面提供便利;针对失独后再次生养子女的家庭,他提出应将其重新纳入扶助政策或制定专门政策,以不低于扶助政策的标准,支持其抚养子女,为子女入托、入学开辟“绿色通道”。

他还建议,对于失独后不能再生养的家庭,应参照物价水平提高扶助金标准,建立健全失独家庭的经济补偿制度和各项保障制度。建立适应失独老人入住的养老院,探索社区、社会机构共建的多元养老模式。[3]

所获荣誉

2009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08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完成人)

2008年入选“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

2009年入选“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

201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10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才

2011年获北京市教育先锋先进个人称号

2012年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2013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

2014年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

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015年获得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学人才

2015年入选北京学者

2015年入选北京“高创计划”杰出人才[7]

2016年入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