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湿疹、痤疮、过敏症、习惯性便秘等[2]。
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专门委员会委员
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常务理事
中医学会医院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
北京中医学会副会长[2][3]。
2003年春SARS肆虐北京之时,王院长身先士卒,不顾患有多种慢性病,率领一支医疗队深入中医对口支援单位——冶金医院SARS病房,和病人零距离接触,亲自为SARS病人号脉、看舌苔、问诊、做耐心细致的心理治疗,并免费向患者发放用于治疗肺炎的中成药“养阴益气合剂”。采集了大量珍贵资料,其中包括SARS患者舌像、胸片各200多张、CT片400多张以及SARS病房写真照片近500张等。王院长认为: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抗击非典胜利亲临一线,从中医的角度询问症状、看舌诊脉、四诊合参,才能获取中医临床第一手资料,才能在此基础上辨证论治,获取更好的效果。由于中医介入治疗SARS病人,患者发热、无力、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实现了56名患者零死亡及医疗队员零感染。
SARS后期,北京中医医院首家成立了“SARS康复门诊”,之后又成立了SARS康复之家,先后诊治1000余人次186例患者,有120名病人成为康复之家会员。SARS康复病人在我院享受免除挂号费、诊疗费、针灸治疗费、心理咨询费和部分检查化验费的优惠待遇,医院免费提供《康复之家》科普月刊及有关SARS康复的一系列专题科普公益讲座。王院长亲自出诊,面对面做心理咨询和答疑,多次率领专家去外院会诊,取得了满意疗效。“康复之家”的成立,不仅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也为政府解决了难题,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作为人大代表,王莒生院长心系百姓的疾苦,心系中医事业的发展,她先后提出《关于提高医务人员工资待遇的建议》、《关于整顿虚假不实医疗广告的建议》、《关于调整中医医院项目价格、合理收费的建议》、《关于解决中医队伍中名医之后、名师之徒的职称、待遇问题的建议》、《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中医事业投入的提案》、《关于进一步开放北京医疗市场、调动多渠道办医的积极性,尤其是中医应发挥专科优势办医的提案》、《关于降低检测医院计量、检验仪器设备收费标准的议案》等多项议案,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科技专著)获1998年度北京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专著);
《兴阳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叁等奖;
《益气生津散治疗消渴(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获199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叁等奖;
《中医脾胃学说应用研究》获1998年度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科技专著贰等奖。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