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三川绘新百美图

华三川绘新百美图

开本 16
书名 华三川绘新百美图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32421、7532532429
出版日期 2002年6月1日
目录导航

图书档案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版次:第1版 (2002年6月1日)

精装: 120页

开本: 16正文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9787532532421, 7532532429

条形码: 9787532532421

尺寸: 36.8 x 24.6 x 3.4 cm

重量: 1.1 Kg

图书简介

《华三川绘新百美图》图片选《华三川绘新百美图》图片选(32)《华三川绘新百美图》内容简介:大约是一九五二年夏,结识了华三川先生(他当时才廿二岁),在上海延安中路多福里的一间厢房里,满桌子的连环画原稿,让我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如入[芝麻开门]的神奇宝库……,我贪婪地读着,日以继夜地临摹,更得到他手把手的教导,领着我进入了绘画艺术的大门。

今天六十来岁或略年轻一些的画家,从华先生的昼作中得到启示和教益者,可以说不计其数。一部作品能够横贯几十年,得到几代人的欢迎,而且还会延续下去,应该说这是华三川先生艺术创作的魅力,也是对中国美术事业作出的贡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在连环画创作取得巨大成就后,又为读者奉献了一批仕女画,从开始的挂历到今天精美的人物绣像及富丽恢宏的群像图,令人耳目一新。

图书目录《华三川绘新百美图》主要讲述了,华三川先生的仕女画被人评为“画中有诗,画外有意”,他作画时感情磅礴,气在笔先,是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华三川绘新百美图》是仕女画集。中国的仕女画可以追溯到唐、宋之前,时代的变迁、社会之更迭,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画家都承前启后推出代表那个时代的道德规范和审美观念的力作,而得到后世的崇敬。

图书目录

名媛遗韵

西施

西施

卓文君

丽娟

王昭君

《华三川绘新百美图》部分图片《华三川绘新百美图》部分图片(37)

班昭

蔡文姬

貂蝉

大乔、小乔

卫夫人

谢道蕴

桃叶 桃根

苏若兰

韩兰英

木兰

窦皇后

上官婉儿

江采苹

杨贵妃

莲香

公孙大娘

薛涛

韩翠苹

窅娘

魏夫人

穆桂英

李清照

戈小娥

红楼梦影附《西厢记》人物

株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探春

贾惜春

秦可卿

王熙凤

史湘云

李纨

妙玉

薛宝琴

晴雯

莺莺

红娘

闾苑惊鸿

女娲

女娲

精卫

嫦娥

嫦娥

巫山神女

湘君

娥皇、女英

湘君

云中君

洛神

麻姑

董双成

许飞琼

弄玉

吴彩鸾

七仙女

何仙姑

龙女

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

兰闺群芳

清秋望月

春闺调鹦

翠柳红粉

云衣花容

芙蓉仙子

南国佳人

婵娟独游

姊妹行春

百鹊集艳

千彩同舞

玉栏红叶

桃源深洞

鹿苑晚翠

琼宫秋月

丰泽有余

万事腾飞

麒麟送子

芳社呈祥

庭院观梅

韶春敷芬

芳春试琴

月夜遣怀

蒲塘消夏

吴宫嬉春

帝里春晓

璇闺慵愁

春园趁蝶

楚丘嬉猿

新妆宜面

碧玉风流

情系红梅

坐读新诗

淇水绿春

默林清韵

晓镜晨妆

孤芳幽抱

牡丹仙子

蕉窗玉人

琼宫趣乐

兰闺雅集

柳塘清趣

韦曲春风

听箫对月

踏雪探梅

春游拾翠

挟卷游春

琳宫风暖

琳宫风暖

琳宫风暖

琼宫风暖

丽姝赏春

荷香清暑

荷香清暑

红豆相思

唐宫伎乐

唐宫伎乐

唐宫伎乐

唐宫伎乐[1]

作者简介

华三川华三川华三川(1930-2004),浙江镇海人,现当代杰出的工笔人物画家,曾担任中国美协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少年儿童出出版社专业画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擅长人物画及连环画,曾获全国连环画评选一、二等奖和荣誉奖。1976年以来从事人物仕女画创作,作品传播海内外。2004年7月16日,华老因脑梗昏迷导致心力衰竭在家乡镇海病逝。出版有《华三川仕女画集》数种。

华三川华三川 华三川,1930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8年8岁读小学时,路经城隍庙的一个画店。华三川被画在纸上的山川、人物、花鸟动中等图画所吸引,想不到一支笔竟有如此神奇的妙用。他绘画天赋的显露,被人们誉之为“神童”。他为人们画门神,画灶王。后到一个戏院里学画布景,这里是师傅带徒弟,学徒首先是替师傅干家务,学艺只有在打下手时和业余时间偷着学。解放后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1960年调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为读者奉献出一百多部连环画作品,还有大量插图、单幅画,是一个勤奋多产的画家。他画画的纸是用一刀一刀来记数的。连环画作品有《交通站的故事》(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二等奖)、《白毛女》(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青年近卫军》、《王孝和》、《刘胡兰》等一百余种。

华三川五十年代初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对《白毛女》这个角色耳濡目染,十分熟悉,无疑给他对人物塑造提供了方便。连环画《白毛女》在六十年代问世后,受到国内外的好评。人们不能不叹服华三川的造型能力,用线描黑白画把人物动势和微妙透视关系画得如此生动而富于表现。在此同时他用绢本彩色精绘40多幅,以大开本儿童故事读物出版,十分精彩,读者争相购买,不少美术爱好者当作范本临摹。熟悉华三川连环画作品的人都会知道,作者前一时期的作品,多是采用钢笔画画法。这种形式最早见诸于西方书刊插图,是硬笔画素描,与铜版画有关。钢笔画需要有较好的素描功底,但又不是画素描,作者根据画面需要进行黑、白、灰关系的调整,用线条疏密组成韵律、情调。华三川是我国运用钢笔画法较早的一位画家,也是掌握这种形式最好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不需要看署名就可辨认出来。经过印刷,他的一些钢笔画作品,颇有铜版画效果,独具风味。然而作者没有停止在原有成绩上,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描绘国内题材的作品,作者采用以中国传统毛笔勾勒为主的造型方法,同时又用钢笔画线条来丰富画面。在《白毛女》作品里有出色的体现。如杨家在昏暗灯光下的破旧什物,杨白劳被推出黄家后的风雪迷漫气氛,充满尘埃的破庙、潮湿阴暗的山洞等,都借助了钢笔画法的长处。可喜的是作者将两种方法巧妙地结合,创造出这种既符合我们民族审美习惯,又填补了白描技法单调的画法,也就是华三川享誉于连环画坛的一种绘画风格。

华三川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七桂芝》连环画,封笔之作是1985年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珠》,迄今为止共创作百余本连环画作品,从事连环画的时间为35年。

华先生的工笔仕女画,有盛唐张萱、周昉的华贵、富丽、细腻至臻的遗风;有吴门画派的清秀、恬静和典雅;有陈老莲的凝重和质朴;也有海派四任的风韵。华先生的画在色彩上继承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技法,也融会吸收了西洋水彩画的表现技巧,中西合壁相得益彰。

在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状态时期,台湾收藏家曾通过多种渠道收藏他画的仕女挂历。九十年代初,台湾艺术图书公司收集华三川历年为持历所作的仕女图九十幅,精印成画集《千娇百媚》和《浓妆淡抹》两册。台湾《艺术家》杂志评介说:“华三川人物画,多数是以中国古代的历史、小说、神话、民间传说中的美人为主题,所以一提到华三川的画,人们的脑海里就自然涌现出他笔下的美女——婉约有致,楚楚动人的风姿。”

20世纪50年代,连环画界除了“南顾北刘”之称外,还有“南华北杨”之说,华三川曾和北京的职业连环画家杨逸麟,各领风骚于大江南北。如今,华老的不少作品已成为海内外藏家竞相收藏的瑰宝。[2]

作品评价

华三川是我国运用钢笔画法较早的一位画家,也是掌握这种形式最好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不需要看署名就可辨认出来。华三川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七桂芝》连环画;封笔之作是1985年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明珠》;迄今为止共创作百余本连环画作品;从事连环画的时间为35年。1976年以来从事人物仕女画创作,作品传播海内外。出版有《华三川仕女画集》数种。

20世纪50年代,连环画界除了“南顾北刘”之称外,还有“南华北杨”之说,华三川曾和北京的职业连环画家杨逸麟,各领风骚于大江南北。五十年代初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对《白毛女》这个角色耳濡目染,十分熟悉,无疑给他对人物塑造提供了方便。连环画《白毛女》在六十年代问世后,受到国内外的好评。人们不能不叹服华三川的造型能力,用线描黑白画把人物动势和微妙透视关系画得如此生动而富于表现。在此同时他用绢本彩色精绘40多幅,以大开本儿童故事读物出版,十分精彩,读者争相购买,不少美术爱好者当作范本临摹。

熟悉华三川连环画作品的人都会知道,作者前一时期的作品,多是采用钢笔画画法。这种形式最早见诸于西方书刊插图,是硬笔画素描,与铜版画有关。钢笔画需要有较好的素描功底,但又不是画素描,作者根据画面需要进行黑、白、灰关系的调整,用线条疏密组成韵律、情调。经过印刷,他的一些钢笔画作品,颇有铜版画效果。独具风味。然而作者没有停止在原有成绩上,六十年代以后,特别是描绘国内题材的作品,作者采用以中国传统毛笔勾勒为主的造型方法,同时又用钢笔画线条来丰富画面。在《白毛女》作品里有出色的体现。如杨家在昏暗灯光下的破旧什物,杨白劳被推出黄家后的风雪迷漫气氛,充满尘埃的破庙、潮湿阴暗的山洞等,都借助了钢笔画法的长处。可喜的是作者将两种方法巧妙地结合,创造出这种既符合我们民族审美习惯,又填补了白描技法单.调的画法,也就是华三川享誉于连环画坛的一种绘画风格。

连环画作品《白毛女》《项链》《交通站的故事》,获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二等奖、荣誉奖。在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状态时期,台湾收藏家曾通过多种渠道收藏他画的仕女挂历。九十年代初,台湾艺术图书公司收集华三川历年为持历所作的仕女图九十幅,精印成画集《千娇百媚》和《浓妆淡抹》两册。台湾《艺术家》杂志评介说:“华三川人物画,多数是以中国古代的历史、小说、神话、民间传说中的美人为主题,所以一提到华三川的画,人们的脑海里就自然涌现出他笔下的美女--婉约有致,楚楚动人的风姿。”如今,华老的不少作品已成为海内外藏家竞相收藏的瑰宝。

华三川自己比较满意的五部连环画作品:《白毛女》《交通站的故事》《桃太郎》《项链》《表》。

华先生的工笔仕女画,有盛唐张萱、周昉的华贵、富丽、细腻至臻的遗风;有吴门画派的清秀、恬静和典雅;有陈老莲的凝重和质朴;也有海派四任的风韵。华先生的画在色彩上继承了传统工笔人物画的技法,也融会吸收了西洋水彩画的表现技巧,中西合壁相得益彰。

20世纪50年代,连环画界除了“南顾北刘”之称外,还有“南华北杨”之说,华三川曾和北京的职业连环画家杨逸麟,各领风骚于大江南北。如今,华老的不少作品已成为海内外藏家竞相收藏的瑰宝。[3]

他的画色彩鲜丽,造型妩媚,美女画得婉约有致,温文尔雅。全景布局精细、工整、费时费力。与时下不少画家用大笔头画画求速成,显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态度。华三川的画明显地显示出其经过时间考验的价值。他的人物画是精心设计的,是认认真真的,是艺术至上的,是不为money--画的润格而驾驭纤毫的。

华三川先生的画取材于历史题材,线条、笔触又细致流畅,人物以丰满见美,让人们在浮华的喧嚣中感到动静的相谐,享受着属于华三川先生所特有的艺术格调和品质。我却始终认为,艺术性不是钱的奴隶,艺术就是艺术,它是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它的高不是横空出世,它的下也不是哪个人说了算。(镇海新闻网)[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