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幻作品的核心思想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推崇.在手法上,硬科幻以追求科学(可能的)的细节或准确为特性,着眼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硬科幻的共同特点是故事情节依靠技术来推动和解决。作者也会尽量让故事中的科技与出版时已知的科学保持一致.这是科幻界尤其是读者对硬科幻的主要看法。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 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 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作品名 | 作者 | 出版时间 |
---|---|---|
《海底两万里》 | 儒勒·凡尔纳 | 1870年 |
《时间机器》 | H·G·威尔斯 | 1895年 |
《我,机器人》 | 艾萨克·阿西莫夫 | 1941年 |
《震荡波骑士》 | 约翰·布鲁勒尔 | 1975年 |
《天堂的喷泉》 | 阿瑟·C·克拉克 | 1979年 |
《赛亭星》 | C·J·切瑞 | 1988年 |
《火星三部曲》 | 金·斯坦利·罗宾逊 | 1992~1996年 |
《钻石年代》 | 尼尔·斯蒂芬森 | 1995年 |
《彩虹尽头》 | 弗诺·文奇 | 2006年 |
《炽热》 | 格雷格·伊根 | 2008年 |
作品名 | 作者 | 出版时间 |
---|---|---|
《海底两万里》 | 儒勒·凡尔纳 | 1870年 |
《时间机器》 | H·G·威尔斯 | 1895年 |
《我,机器人》 | 艾萨克·阿西莫夫 | 1941年 |
《震荡波骑士》 | 约翰·布鲁勒尔 | 1975年 |
《天堂的喷泉》 | 阿瑟·C·克拉克 | 1979年 |
《赛亭星》 | C·J·切瑞 | 1988年 |
《火星三部曲》 | 金·斯坦利·罗宾逊 | 1992~1996年 |
《钻石年代》 | 尼尔·斯蒂芬森 | 1995年 |
《彩虹尽头》 | 弗诺·文奇 | 2006年 |
《炽热》 | 格雷格·伊根 | 2008年 |
黑客帝国、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
姓名 | 国籍 | 生卒 | 代表作 |
---|---|---|---|
儒勒·凡尔纳 | 法国 | 1828.2.8~1905.3.24 | 《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 |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 英国 | 1866.9.21~1946.8.13 | 《莫洛博士岛》《隐身人》《星际战争》 |
罗伯特·海因莱因 | 美国 | 1907.7.7~1988.5.8 | 《伽利略号火箭飞船》《太空军官候补生》 |
艾萨克·阿西莫夫 | 美国 | 1920.1.2~1992.4.6 | 《基地》系列 |
郑文光 | 中国 | 1929.4.9~2003 | 《飞向人马座》《命运夜总会》 |
刘慈欣 | 中国 | 1963.6.23~ | 《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