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

安全生产技术

开本 16
书名 安全生产技术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12131419、7112131413
出版日期 2011年5月1日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安全生产技术  图书信息

  书 名: 安全生产技术

  作 者: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版 次:2008-4-1

  开 本:16开

  ISBN号:9787500078784

  定 价:62元

  图书简介

  为了做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先后于2005和2006年进行了两次修订。近年来国家又出台了一些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和措施。在综合考虑广大考生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今年再次修订了考试大纲。为了方便考生复习考试,中国安全生产协会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委员会根据修订后的考试大纲,组织专家重新修订了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教材包括《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四个科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涵盖了与安全生产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主要介绍了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主要方法。《安全生产技术》阐述了通用及高危行业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列举了安全生产实际工作中有关危害辨识、事故预防、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原因分析和调查处理等内容。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第二节 通用机械的安全技术

  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

  第四节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技术

  第五节 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

  第二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一节 防火安全基础知识

  第二节 爆炸基本概念

  第三节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的安全

  第四节 安全规范与技术标准

  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第一节 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知识

  第二节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

  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与标准

  第四章 安全人机工程

  第一节 安全人机工程基本知识

  第二节 人的特性

  第三节 机械的安全特性及故障诊断技术

  第四节 机械的可靠性设计与维修性设计

  第五节 人机系统

  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

  第一节 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

  第二节 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

  第三节 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

  第四节 有关的规范与标准

  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

  第一节 铁路运输安全技术

  第二节 道路交通和运输安全技术

  第三节 水运交通安全技术

  第四节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

  第七章 矿山安全技术

  第一节 矿山安全基础知识

  第二节 矿山主要危害及防治技术

  第三节 矿山救护

  第四节 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的主要危险及其控制

  第五节 矿山安全技术规程与规范

  第八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

  第一节 建筑施工安全专业知识

  第二节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

  第三节 建筑施工安全法规与标准

  第九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知识

  第二节 化工安全技术

  第三节 石油天然气油气储运安全技术

  第四节 检修安全

  第五节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

  第六节 技术、规程、规范与标准

  参考文献

  节选内容

  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技术

  第一节 机械电气行业安全概要

  机械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零部件按一定规律装配起来,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装置。一般机械装置由电气元件实现自动控制。很多机械装置采用电力拖动。

  机械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备。机械在给人们带来高效、快捷和方便的同时,在其制造及运行、使用过程中,也会带来撞击、挤压、切割等机械伤害和触电、噪声、高温等非机械危害。

  一、机械产品主要类别

  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机械设备运行时,其一些部件甚至其本身可进行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机械设备由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制动装置、防护装置、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

  ……

目录

第一章 机械电气安全生产技术;第二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三章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第四章 安全人机工程;第五章 职业性危害控制技术;第六章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第七章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第八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第九章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技术。模拟试题(一);模拟试题(二);模拟试题(三)。 2009年度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安全生产技术); 2010年度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安全生产技术)。

编辑推荐

《安全生产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化工、安全和环保等相关专业选用,还可供从事安全工程、安全检测、安全评价、安全管理、安全咨询以及申请报考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参考。

文摘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由于这些理论着重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针对事故致因因素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所以被称作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指导事故预防工作的基本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指探索事故发生及预防规律,阐明事故发生机理,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以便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明确的分析。

事故致因理论的出现,已有80年历史,它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有所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发生变化,引起人们安全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反映安全观念变化的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

(一)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

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一般认为事故的发生仅与一个原因或几个原因有关。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蒸汽动力和电力驱动的机械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手工工具,这些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增加了事故发生率。因为当时设计的机械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操作的安全和方便,几乎没有什么安全防护装置。工人没有受过培训,操作不熟练,加上长时间的疲劳作业,伤亡事故自然频繁发生。

1.事故频发倾向概念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慈(H.H.Woods)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次数按不同的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从这种现象出发,后来法默(Farm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所谓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根据这种理论,工厂中少数工人具有事故频发倾向,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企业里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工业事故。

因此,防止企业中事故频发倾向者是预防事故的基本措施.一方面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等,从众多的求职者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事故频发倾向者则将其解雇。显然,由优秀的人员组成的工厂是比较安全的。

2.海因里希的事故法则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inr.ich)曾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事故与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l: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l件导致重伤或死亡。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子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转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人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在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的情况下,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是该时期的代表性理论。

序言

本书是由全国化工安全技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并组织编写的全国高职高专安全生产技术规划教材。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督职能的基本任务。我国2002年1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9月颁布《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在全国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自2004年以来,相继开考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这是我国的一项重大举措。推行此项制度,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实施“人才兴安”战略的一项治本之策,也是我国安全技术服务和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学习安全生产技术课程,其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掌握丰富的安全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化的安全科技服务体系,为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普遍缺乏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中小企业提供职业健康安全领域的技术职务,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减少各类职业危害,促使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本书在编写中以化工安全技术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为行业依托,向机械、电气、建筑、矿山等领域渗透延伸,以安全工程、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三个层次要求为编写主线,进行模块化编排,内容包括通用安全技术和专业安全技术两大模块,中间以安全工程应用技术模块融会贯通,力求结构严谨,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其中,通用安全技术(模块Ⅰ)部分包括机械安全生产技术、电气及静电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安全工程应用技术(模块Ⅱ)部分包括职业危害及其控制技术、应急救援与安全评价技术;专业安全技术(模块Ⅲ)部分包括煤矿及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建筑施工工程安全技术、化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本教材在编写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第一,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力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着重介绍通用安全技术和专业安全技术,有鲜明的技术实用性;第二,内容力求通俗易懂、涉及面宽,突出实际应用技术,兼顾“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在每章开头的“学习指导”中均有明确的说明,以分清重点和主次;第三,以模块化编辑搭建课程体系,为各类院校不同类专业根据实际情况自由搭配选择授课内容提供方便,例如可以选择开设“通用安全生产技术”(模块Ⅰ,约40学时)、“化工安全技术”[模块Ⅰ+模块Ⅱ+模块Ⅲ(第十章),约60学时]、“矿山安全技术”[模块Ⅰ+模块Ⅱ+模块Ⅲ(第八章),约60学时]等课程。鉴于以上特点,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专业、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化工、安全和环保等相关专业选用。根据各院校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和课时要求,对模块Ⅰ、Ⅱ、Ⅲ的项目化内容进行自由编排,可作为化工类、机电类、轻工类、冶金类和医药类等专业的安全技术公共选修课选用教材,还可供从事安全工程、安全检测、安全评价、安全管理、安全咨询以及申请报考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参考。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人员有:何际泽(第一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十章)、张瑞明(第五章、第八章)、李国珍(第二章、第九章)、石昌智(第三章)、杨立全(第四章)。全书由何际泽统稿,张良军审定。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全国化工安全技术类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领导和同行们的大力支持,主编单位的安全技术教研团队的邱媛博士、苏雪梅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编者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