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李徵君故居⑴
露浓烟重草萋萋⑵,树映阑干柳拂堤。
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⑶。
芳筵想像情难尽⑷,故榭荒凉路已迷⑸。
惆怅羸骖往来惯⑹,每经门巷亦长嘶⑺。
⑴李徵君:即李羽,飞卿的挚友。徵君:不受朝廷征召的隐士。
⑵萋萋:草木茂盛貌。
⑶五更:夜里三点至五点。
⑷芳筵(yán):对筵席的美称。
⑸榭:高台上构筑的木屋,多用于游观。
⑹羸(léi):瘦弱。骖(cān):泛指马。此句一本作“风景宛然人自改”。
⑺每:一本作“却”。亦长嘶:一本作“马频嘶”。
贺裳:(温诗)写景如“一院落花无客醉,五更残月有莺啼”……真令人谡(sù,风声峻急)谡在耳,忽忽在目。(《戟酒园诗话又编》)
赵臣瑗:此诗前半先写故居,后半乃是追悼徵君也。勿谓起手十四字何曾有悲凉之状,予(我)读之,早已觉其悲凉满目矣。三四一承,乍见之,如不过是诗人口头语言,乃一连吟咀数十遍不厌者,何耶?以其情深而调稳耳。大凡好诗必从自然中来,此类是也。(《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刘学锴:飞卿七律,擅长用清浅语言与白描手法抒切怀旧之情,本篇为其显例。李羽为其居鄠(hù)郊时之知己,二人经常过从,对其居处极为熟悉,此番重过,李已去世,故居中一切草树花月、门巷亭榭均易唤起对已往密切交往的记忆与物在人亡的感怆,信手写来,情感自深。颌联点睛处在一“醉”字,不仅透露出昔日共醉花前的欢聚情景,且传达出眼前院空无人、落花狼藉、无言似醉的神韵,堪称神来之笔。尾联撇开自己,写熟悉故人居处之羸骖每经此门巷亦频频长嘶,马犹怀旧,人何以堪!此一细节非有真切生活体验不能道,一经拈出,遂成妙语。虽避开正面写侧面,然浓重感怆之意自见言外。(《温庭筠全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