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8) 殷周时,江北区境为 巴国地。
秦汉至 东晋永和二年(346)年,属 巴郡之 江州县地域,永和三年(347)年起属 楚州巴郡 枳县。《 华阳国志》记载: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柑橘宫,今北府城是也。
南北朝时期,南朝齐末,改江州县为垫江县,为垫江县属地。北周武成三年(561年)起,区境为 巴县所属。
隋、唐、宋、元,属巴县。
明代,为重庆府巴县之江北里、江北镇。
清朝,乾隆十九年(1745年)为 重庆府江北厅。
民国,1913年改为江北县;1933年初,划入重庆市;1939年5月,县政府迁至两路镇;抗战时,区境设有第九、第十、第十六区等三个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第九、第十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二区,第十六区改为重庆市第七区;1952年,第七区划入第二区;1955年10月,第二区更名为重庆市江北区 。
截至2021年,江北区下辖9个街道、3个镇。[5]
9个街道:石马河街道、大石坝街道、 观音桥街道、 华新街街道、 五里店街道、 江北城街道、 寸滩街道、 铁山坪街道、 郭家沱街道。
3个镇:鱼嘴镇、 复盛镇、 五宝镇。[5]
江北区(3)江北区位于东经106°26′43″-106°53′22″、北纬29°33′18″-29°40′53″之间,[6]与 巴南区、 南岸区、 渝中区、 沙坪坝区、 渝北区毗邻。辖区东西长42.90千米,南北宽1.49-14.38千米,幅员面积220.77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94.3平方千米,水域26.5平方千米。
江北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沿江呈“S”形带状分布,西南东三面环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地形以红层丘陵为主,可分为岭丘、谷丘、台丘(坪)三类。因受重庆平行岭谷区的制约,形成环山、铁山坪、义学大山三条狭长状山岭,自北向南平行延伸,形成东西之间的三道屏障。境内最高点位于义学大山,海拔687米;最低点位于御临河与长江交汇处,海拔152米。
江北区(2) 江北区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初夏多雨、夏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多云雾、湿度大、日照少、霜雪少、风力小。多年平均 气温18.4℃,1月平均气温7.7℃,极端最低气温-0.9℃(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41.9℃(1995年9月6日)。 无霜期年平均363天,最长达365天,最短为361天。年平均 日照时数1094.4小时。年平均 降水量1100.7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49.6天,最多165天(1989年),最少124天(1987年)。极端年最大 降雨量1508毫米(1998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814.8毫米(200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6月最多。多年平均 风速为1.3米/秒,平均 相对湿度79.4%,平均雾日数60.4天。
江北区江北区辖区河道属 长江、 嘉陵江两大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面积182.2平方千米,占82.4%;嘉陵江流域面积38.9平方千米,占17.6%。主要河道有一级河长江,境内长51.4千米;从南向北沿边境流经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鱼嘴、五宝等街镇,年均径流量3470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1000立方米/秒。二级河嘉陵江,境内长18.8千米;从北至南然后转向东沿边境流经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华新街至江北城汇入长江,年均径流量2110立方米/秒。三级河流 御临河,境内长13.2千米。四级河栋梁河,境内长8.3千米。五级河有5条,总长22.9千米。河流总长114.6千米,河网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129.3亿立方米。
江北区(6) 江北区主要 气象灾害有伏旱、洪涝、风雹等, 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等,主要分布于库岸沿线及农村地区。伏旱灾害主要发生在6月至9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6年,百年一遇的干旱从6月27日持续至9月4日,长达69天,其中40℃以上高温日数达16天。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6月至9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7年7月17日,50年一遇特大暴雨从17日2点持续至17点,降雨量达121.5毫米。
江北区有 森林植被81科260余种,其中乔、灌木树种及竹资源47科102种; 乔木树种以马尾松为代表,约占林场森林面积的95%。
江北区(5) 江北区境内已探明 矿产有砖瓦用页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天然气、地热和矿泉水等。其中砖瓦用页岩储量103.2万立方米,可采量88.8万立方米;建筑石料用灰岩439.4万立方米,可采储量133.8万立方米,仅分布在明月峡—义学大山一线山岭区;拥有两个大型地热水矿点,储量1.14×1010兆瓦,属于天然优质医疗热矿水;辖区东部出露须家河组储矿地层冷矿泉水储量巨大,日出水量120立方米,矿泉水以锶偏硅酸元素组分为主。
2022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4.5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9.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户数28.0万户,年末户籍总人口6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3.9万人,男性年末户籍人口31.9万人,女性年末户籍人口33.5万人。[1]
区委书记:滕宏伟[7]
区委副书记:陶世祥、张才明[8]
区长:陶世祥[9][10]
副区长:曾伟、何勇、刘小辉、兰廷春、王俊其、王世国、吴亚莉、廖光洪[11]
主任:龚均[12]
副主任:段华、赵明、张勇、成应傲、刘杰
政协主席:刘汉华
政协副主席:周勇、张虹、江智、林立、万川江、康伟、桂飞、马懿
政协秘书长:范明义[13]
江北区(5)
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602.8亿元,比上年增长3.7%,经济总量跃居全市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405.7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195.8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调整为0.1:25.3:74.6。分产业看:金融业、工业、批发零售业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2.8%、16.8%和4.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1万元,增长2.7%。民营经济增加值821.4亿元,比上年增长7.3%,高于全区GDP增长3.6个百分点,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1.3%,较2021年提升1.4个百分点。
2022年,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2万人,比上年增长61.8%。
2022年,海尔热水器、麦格纳宏立、平伟汽车等45家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产值161.8亿元,增长3.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8%。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数字创意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产值491.4亿元,增长68.7%,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6.7万辆,比上年增长2.3倍,印制电路板25.6万平方米,增长8.9%。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3%。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209.0亿元,增长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升至26.1%。
2022年,出台打造最优营商环境10条措施,开发上线“小江都能办”服务平台,建立“百千万”联系服务市场主体全覆盖工作体系。“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870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江北一窗”受理。高效率助企纾困解难,解决市场主体诉求超3000件,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22.5亿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近2.5万户,增长21.6%。[1]
2022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全年农业产值1.8亿元,增长5%,其中农业和林业产值分别为1.0亿元和0.6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575.0亩,粮食产量2297.0吨,蔬菜产量6419.4吨,水果产量1315.5吨,生猪出栏1674.0头。[1]
江北区
2022年,全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5%,位居全市第一位。1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368.4亿元,增长28.2%。其中,汽车和家电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分别实现产值901.9亿元和161.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3%和1.3%。
202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8.8亿元,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6.9元,比上年减少0.8元;营业收入利润率1.1%,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6%,比上年提升3.1个百分点。
2022年,全年区内注册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产值133.4亿元,比上年下降17.6%,施工面积401.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1%,竣工面积159.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3.2%。[1]
江北区(3)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1%,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3%。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2.0%。工业投资增长25.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3.2%。
2022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5.0%。其中,住宅投资下降5.4%;办公楼投资下降62.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9.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91.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1.9%,年末待售面积263.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16.7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
2022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6亿元,增长4.0%;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2.1%;住宿餐饮业下降0.2%。
2022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增长110.1%,粮油、食品类增长0.6%,通讯器材类下降4.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7.2%,日用品类下降10.0%,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2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5%,化妆品类下降8.1%,烟酒类增长0.3%,金银珠宝类下降17.5%。
服务业
2022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4.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下降1.3%;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8%;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12.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下降5.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下降0.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3.7亿元,比上年下降13.1%,营业利润105.5亿元,增长5.3%。
2022年,全年公路里程418.5公里,比上年增长2.7%。其中,等级公路里程365.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53.0公里。全年公路和水路客运量156.3万人,货运量2811.5万吨,客运周转量18032.8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389557.2万吨公里。
2022年,全年邮政业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21.9%,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4.5%。
对外经济
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955.3亿元,增长41.4%。其中,出口359.2亿元,增长62.4%;进口596.0亿元,增长31.1%。货物进出口逆差236.8亿元,比上年增加3.8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340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35.6%。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477亿元,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近50%。
2022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新增外资企业34家,增长31%。
财政金融
2022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2亿元,比上年下降4.3%。全年区级税收收入58.4亿元,下降1.9%。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8.1亿元、10.6亿元、2.9亿元,分别占税收比重31.0%、18.2%、5.0%。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2022年,全年全辖区税收246.6亿元,比上年下降5.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税收分别为0.04亿元、60.1亿元、186.5亿元。金融保险业、商贸业和制造业分别完成税收70.3亿元、73.8亿元和56.7亿元,占全辖税收比重分别为28.5%、29.9%和23.0%。
2022年,全年各类金融机构近500家,区域性以上金融总部92家,初步形成以传统金融为主体,以新型金融机构和功能中心为支撑,以专业中介为配套的全领域金融发展格局。其中,货币金融服务业银行总行、分行和一级以上支行共71家,年末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19068亿元,增长7.5%;资本市场服务业证券机构47家;保险业总部、分公司和支公司49家,保费收入103.4亿元,同比增长10.6%(按可比口径),其中人身险55.2亿元,财产险48.3亿元。[1]
2020年,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提速发展,长安新能源汽车、润际远东新材料、奥特斯科技、海尔智能电子等新兴产业规模逐渐壮大,2020年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0%。高端生物医药集聚发展,博奥赛斯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顺利出口英国,普施康不断加强高端医疗设备生产和研发,迈基诺被指定为全市可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第三方机构,智飞生物疫苗销售快速增长。2020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5 %,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保障。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智能江北”建设加快推进,全面争创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冲击下,以万塘信息技术为代表的规模以上信息服务业逆势而上,有力带动全区数字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49.3%。新金融持续蓬勃发展,小米消费金融、重高铁发等企业纷纷落户江北,2020年全区新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
2020年,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示范区”。建立政府之间协同合作朋友圈,2020年与四川省巴中市、德阳市、泸州市、攀枝花市以及成都市青羊区、大邑县签订友好合作(协同发展)协议50余个。全力推动在川渝有代表性的项目建设,与远洋集团合作打造川渝双地标“升级版太古里”取得实质进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江北区形象展示中心成功开馆,全年接待相关部门及团体250余场次。搭建川渝企业合作平台,组织开展“德阳市2020重庆投资推介会”,支持江北区汽车、白色家电、生物医药等企业在德阳建立营销网络。同青羊区积极探索行业金融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强强联合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0年,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方案,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窗受理”,全面优化“一站式”功能服务,推动辖区内银行机构建立信贷审批“绿色通道”,加速企业资金融通,支持参与“应急周转贷”,积极开发“战疫贷”,高质量打造“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建立营商环境监测考评体系,深化建设“四位一体”监督体系,建立政府权力“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红黑名单管理办法、信用评价和分级标准,健全 “三送两办一访”工作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搭建政银企融资对接平台。通过“政府介绍政策”、“银行宣讲产品”、“企业反映诉求”,推进融资供求精准对接,完成8场银企对接会,共计15家银行机构、近260家企业参加,极大地缓解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信贷营商环境不断优化。[14]
巴子立国,秦置巴郡,汉建北府,清设江北厅……自古以来,江北一直是重庆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厚重悠长。 抗战时期,大量兵工企业和社会名流大家的迁入,又为江北留下了一段宝贵的城市记忆。 而今,江北区在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和保护,同时加速了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商贸旅游、现代艺术等板块的融合发展。
江北区(6) 截至2012年底, 渝长高速公路横穿江北区区境北部,机场高速公路、主城外环高速公路纵贯江北区区境西部。有高家花园、石门、渝港、嘉陵江、大佛寺过江公路大桥与江南相连。
水运有朝天门、鸡冠石、峡口、鱼嘴、木洞等过江码头。
根据重庆市轨道建设规划,江北区境内共有9条轨道线路,总长91.2公里,轨道车站数量达29个。其中3号线、6号线已建成运营,4、5、9、10、环线5条为中期线路(即2020年前应建成),8、11号线为远景线路。江北的地形条件狭长,中期的5、10及环线为纵向,穿越江北区,4、9号线为横向,在江北区境内距离较长,影响及作用较大。目前,轨道4号线、5号线、10号线、环线及9号线节点工程已开工建设。
截至2022年年底,全区拥有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新型研发机构8个。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320家。全年技术市场签订成交合同545项,成交金额达到7.1亿元。
2022年,全年专利授权461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51件。有效发明专利3347件。
2022年,全年商标申请数11410件,商标注册8337件。截止年末,累计有效注册商标79171件,比上年增长7.8%。[1]
江北区
2022年,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6所,普通小学38所,职业中学2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幼儿园170所。专任教师6841人,招生数2.9万人,在校学生数10.6万人,毕业生数2.4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升学率均达到100%。[1]
2022年,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24个。公共图书馆67个,藏书量103.5万册。电影院18家,影剧院座位数2.1万座席,电影演出场次23.3万场,观影人数196万人次。全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91.9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GDP比重5.7%。
2022年,年末全区共有旅游企业110家,旅行社门市181家。全年国内旅游人数414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5%。海外旅游人数近1万人次,下降1.6%。国内旅游总收入达117.6亿元,增长15.0%。全年旅游产业实现增加值62.5亿元,比上年下降0.8%,占GDP比重3.9%。
2022年,年末全区共有大型体育健身场馆3个,人均体育占地面积2.1平方米,拥有等级运动员100人。[1]
2022年,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66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9473张。全区共有卫生机构从业人员2.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666人,注册护师和护士9600人。全年婴儿死亡率1.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4‰。[1]
2022年,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7.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7.9万人,增加0.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4.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3.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5.1万人,增加2.3万人。年末全区共计发放失业保险金7846.3万元,比上年增长22.8%。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0.5万人。年末全区共有3974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3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77人享受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28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2022年,年末全区共有养老服务机构9个,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共计1004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126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床位数2350张。[1]
2022年,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08元,比上年增长5.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788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70元,增长5.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92,比上年缩小0.02。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571元,比上年增长7.7%。[1]
2022年,全年蓝天天数达到308天,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浓度分别比上年下降10.5%、13.8%、8.3%、8.3%。地表水监测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稳定保持在100%。
2022年,全年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营造林2700亩。
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消费量3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4%,能耗增速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1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生产电力消费175508万千瓦时。[1]
2022年,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4起、死亡15人,分别较上年下降22.2%和16.7%。[1]
2021年,强化“联合马路办公”,高质量开展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国家住建部下发工作简报《重庆市江北区依托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取得新成效》专题宣传报道江北智慧城管“一网统管”经验做法。“城市管理智慧执法”被授予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并被推荐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候选项目,成为全市五个跻身全国评比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之一。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城市管理行业建设,代表重庆市参加成渝双城经济圈2021“花漾蓉城”花卉博览会,获得一等奖和特别贡献奖。[15]
2020年,三大攻坚战稳步推进。深入推进消费扶贫,以基础设施、产业帮扶、民生改善类项目方式,助力酉阳县成功脱贫摘帽,2020年帮扶资金达5068万元。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推进臭氧防控、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行动,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开展全区地下水“双源”环境状况基础信息调查,启动藏金阁电镀园区地下水调查评估工作。不断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实效,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江北区铁山坪森林公园
铁山坪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近郊,规划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84米。2014年,公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重庆海洋公园
重庆海洋公园位于江北区洋河路,占地70000余平方米,以多功能海洋景观、海滨娱乐为特色。
鸿恩寺森林公园
鸿恩寺森林公园位于观音桥商圈西侧,总面积1100亩,有鸿恩思泉、鸿顶云霞、江风恋桂等12大精品园林景观。2013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盘溪无铭阙
盘溪无铭阙位于在嘉陵江北岸盘溪香炉湾,是全国仅存的27个汉阙之一,始建于东汉晚期,195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1961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玉珍墓(睿陵)
明玉珍墓位于重庆市江北嘴。1983年1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1月,江北区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6]
2017年12月7日,在“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颁奖仪式上,江北区智慧城管入选“治理创新范例”。
2017年12月12日,江北区被国家民委办公厅确定为第三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2018年6月6日,江北区被授予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县(市、区)“大禹鼎”。[17]
2018年7月30日,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国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联合发布2017-2018年度中国最佳管理实践智慧城镇25强名单,江北区在列。[18]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19]
2020年12月,入选“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第28名。[20]
2021年9月1日,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示范期为5年。[21]
静观醋
静观醋原产于江北区静观场,以大米为主料,麸皮等为辅料,多味药材配成药曲,按传统工艺酿成。产品色、香、味、体俱佳。江北区
土沱麻饼
土沱麻饼是江北区的传统名点。以面粉、白糖和麻油为主料,辅以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冰糖等制作而成。底面呈此褐色,块形饱满完整。
江北熊鸭子
江北熊鸭子始创于清宣统一年,外形呈椭圆形,表面为深棕色或茶色,皮脆肉嫩,内肉淡红,脂肪为淡黄色,具有川味烤鸭的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