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
作 者: 顾圣平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2月
ISBN: 9787508462585
开本: 16开
定价: 35元
本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水资源规划及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分析 计算方法,内容包括: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的基本概念,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综合利用水库及兴利调节计算,防洪减灾规划, 水能利用及水电站主要特征参数选择,河流综合利用规划及水库群水利 水能计算,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及 水库调度,以及 水资源系统分析的基本知识。
本教材主要作为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有关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水资源规划、利用、管理、保护等领域的相关 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总前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水资源的涵义和特点
1.2 水利建设及 水资源综合利用
1.3 我国的水资源和 水能资源
1.4 我国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和展望
1.5 本课程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第2章 水资源评价
2.1 概述
2.2 地表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2.3 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2.4 水质评价
2.5 水资源综合评价
第3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3.1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
3.2 水资源综合规划
3.3 水资源 需求分析
3.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4章 综合利用水库
4.1 水库特性
4.2 水库的兴利调节
4.3 兴利调节计算的时历列表法
4.4 兴利调节计算的时历图解法
4.5 兴利调节计算的 数理统计法
第5章 防洪减灾
5.1 洪涝灾害与防洪减灾
5.2 防洪标准
5.3 河道整治规划
5.4 堤防规划
5.5 水库调洪
5.6 分洪、滞洪及蓄洪垦殖
5.7 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
第6章 水能利用
6.1 水能资源估算及水电站开发布置
6.2 水电站水能计算
6.3 电力系统负荷及 装机容量
6.4 电力系统中各类电站的特性及水电站的运行方式
6.5 水电站装机容量选择
6.6 以发电为主的 水库特征水位选择
6.7 抽水蓄能电站
6.8 潮汐电站
第7章 河流综合利用规划
7.1 概述
7.2 河流综合利用规划的内容
7.3 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
7.4 河流综合利用规划实例
第8章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8.1 水库运行调度
8.2 水资源合理配置
8.3 水资源管理
8.4 水资源保护
第9章 水资源系统分析
9.1 水资源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
9.2 水资源系统分析的模型与方法
参考文献
……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类、环境工程、水土保持、应用生态等专业的师生用书,也可供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一章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第一节 概述
水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物质。所以,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定要注意其综合性和永续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于综合利用任何资源都有要求,但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内涵更丰富,情况更复杂。水资源有多种用途和功能,如灌溉、供水、发电、航运、水产、旅游、保护环境等,所以,第一,要从功能和用途方面考虑综合利用;第二,单项工程的综合利用。例如,典型水利工程,几乎都是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往往称其为水利枢纽,原因就是水利工程要实现综合利用,必须有不同功能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群体就像一个枢纽,故称水利工程为水利枢纽;第三,从地域上讲,一个流域或按行政区划的一个地区,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应讲求综合利用;第四,从重复利用的角度讲,例如,水电站发电以后的水放到河道可供航运,引到农田可供灌溉,在输水和灌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渗漏损失,其补给地下水的那部分水可通过打井抽水再利用,同时还起到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农田水环境的作用,体现了一水多用,一项水利措施发挥多种功能的综合利用效果。
关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上提出了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后,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至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确切涵义和相应的对策,还在研究讨论之中。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求的发展)出发,则可认为:能够支持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就叫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本身是随着水文循环可再生的,但它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好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与保护,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动态平衡是很重要的。
各河流的自然条件千变万化,各地区需水的要求也差异很大,而且各水利部门间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要做好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就必须从当地的客观自然条件和用水部门的实际需要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从国民经济总利益最大的角度来考虑,因时因地制宜地来制定水利水能规划。切忌凭主观愿望盲目决定,尤其不应只顾局部利益而使整个国民经济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随着我国水利事业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水利高等教育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提高。与1999年相比,水利学科专业的办学点增加了将近一倍,每年的招生人数增加了将近两倍。通过专业目录调整与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水利学科专业的适应面有很大拓宽的同时,水利学科专业的建设也面临着新形势与新任务。
在教育部高教司的领导与组织下,从2003年到2005年,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了本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与制定专业规范的工作。在水利部人教司的支持下,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也组织课题组于2005年底完成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制定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以及农业水利工程四个专业规范。这些专业规范较好地总结与体现了近些年来水利学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并能较好地适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举办水利学科专业的共性需求与个性特色。为了便于各水利学科专业点参照专业规范组织教学,经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共同策划,决定组织编写出版“高等学校水利学科专业规范核心课程教材”。
核心课程是指该课程所包括的专业教育知识单元和知识点,是本专业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掌握的,或在一组课程中必须选择几门课程学习、掌握的,因而,核心课程教材质量对于保证水利学科各专业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