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山寺镇地属 荆州市南部,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 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襄阳。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是 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荆州市,古称江陵,楚国故都,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湖北省中南部,长江流经荆州地域470公里,接近全省长江干线长度一半,城区下辖荆州区、沙市区及荆州开发区,规划建设有沙北新区及江南新区,其中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15万(2011年)。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长江中游重要港口、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华中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长江经济带钢腰”。从荆州发转的物资在24小时内可运达中国东中部地区任何城市,物流产业和水(一类口岸荆州港盐卡港,荆州长江大桥,荆岳长江大桥,规划荆岳铁路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陆(汉宜高铁,G50沪瑜高速、G55二广高速,荆监一级公路,在建江南高速,洪监高速等,318国道与207国道交汇)空(天河机场航站楼等)交通发达。全市科教资源位居国内地级市前三甲,是湖北省除武汉外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拥有长江大学,荆州理工等7所高等院校,在校生13万多人,重点实验室27个;市内科研院所300多家,科技人才19.8万人,工程师2.3万人;拥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5个,居湖北地市之首。
荆州以三国时期的荆州城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直管市。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将京山县、钟祥县划出归荆门市管辖。
荆州专区、荆州地区 1949年设荆州专区,专署驻江陵县(荆州)。京山、钟祥、公安、松滋、江陵等8县。
1951年原沔阳专区所属沔阳(驻仙桃镇)、监利、石首3县划入荆州专区。辖11县。
1952年由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驻洪湖。荆州专区辖12县。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县析置荆江县,驻斗湖堤。荆州专区辖13县。
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公安县迁驻原荆江县址陡湖堤,原公安县城关改名为南平镇。荆州专区辖12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领导,洪湖县迁驻新堤镇。
1960年以江陵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辖2市、12县。
1961年撤销沙洋市,改设为沙洋镇,划归荆门县领导。荆州专区辖1市、12县。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辖沙市市及江陵、荆门、钟祥、京山、监利、石首(驻绣林镇)、天门、潜江、沔阳(驻仙桃镇)、洪湖(驻新堤镇)、公安(驻陡市镇,即原陡湖堤镇)、松滋(驻新江口镇)等12县。
1979年由荆门县的城关镇及附近地区设立荆门市,由荆州地区领导。荆州地区辖1市、12县。沙市市改由省直辖。
沙市区(原沙市市) 本江陵县沙市镇,1949年设沙市市,由省直辖。1958年沙市市交由荆州专署领导。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合并后为荆州市沙市区。
沔阳专区 1949年设沔阳专区,专署驻沔阳县。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
1950年撤销新堤办事处,改设新堤镇,归沔阳县领导。
1951年沔阳专署驻沔阳县新堤镇。同年,撤销沔阳专区,将沔阳、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嘉鱼、蒲圻2县划归大冶专区。(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30号)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2)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罗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荆州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区人民政府驻荆州镇;江陵区辖原江陵县的郝穴、观音垱、岑河、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9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3)荆沙市辖原荆州地区的松滋县、公安县、监利县、京山县和新设的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由省直管。钟祥市、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号)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99号)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2011年末,团山寺镇辖连心桥1个居民委员会和长山、王家场、新码头、白家荡、木榨湖、黄古山、鹤湾、曹家场、宜山垮、白果庙、过脉岭、长林咀、风波岭、牛头山、六波庵、虎山头、北河口、小新口18个村民委员会;下设5个居民小组,16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团山寺镇下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解放街65号。
区划详情
连心桥社区 |
黄古山村 |
王家场村 |
宜山垱村 |
长安村 |
小新口村 |
长山村 |
曹家场村 |
新码头村 |
过脉岭村 |
牛头山村 |
- |
连心桥社区 |
黄古山村 |
王家场村 |
宜山垱村 |
长安村 |
小新口村 |
长山村 |
曹家场村 |
新码头村 |
过脉岭村 |
牛头山村 |
- |
团山寺镇位于东径112°19′,北纬29°36′。团山寺镇南北最长距离18公里,东西最宽距离9.8公里,属滨湖丘陵地形,兼有低山、湖泊、平岗,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36~50米之间,最低点为秦克湖24.3米,最高点为六虎山71.3米,地震基本烈度6度区。气温属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日照时间1828小时,年平均气温16.6℃。全年无霜期229天,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较均匀,四季分明,年相对湿度80.2%。团山寺镇三面环水,山丘点缀其中。境内有碧波荡漾、鱼肥蟹壮的秦克湖;有茂林修竹、茶果飘香的六虎山,环境气候宜人,生态条件独好。
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境内基础设施完善,镇区中心有连接华南电网和华中电网的35KV变电站;有日供水量达20000吨的自来水厂;有与国际国内通邮、集邮和办理邮政储蓄的邮政支局;有装机容量3000门的电信分局;有全方位保证手机通话质量的移动、联通和小灵通通讯基站;有高速运行的国际互联网端口;有辐射周边八乡镇的电视差转台和覆盖团山寺镇的有线电视网络;有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质量一流的中小学校;有获国家卫生部“一级甲等”称号的中心卫生院。2005年团山寺镇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自来水的新“三通”目标。团山河大桥已立项开始建设,国家投资泵站改造和110KV变电站已开始项目认证。
2011年,团山寺镇财政总收入704万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3万元,增值税67万元,企业所得税8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20元,比上年增长30.8%。
截至2019年末,团山寺镇有工业企业45个,其中规模以上11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5个。
2011年,团山寺镇农业总产值2.4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团山寺镇生产粮食1.5万吨,人均484千克,其中水稻1.5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蔬菜。2011年,团山寺镇棉花种植面积3808亩,产量369吨;油料2.94万亩,产量3955吨;蔬菜2694亩,产量1663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团山寺镇生猪饲养量3.8万头,年末存栏2.1万头;家禽饲养量93.2万羽;水产养殖面积2.1万亩,产量1万吨。有农业专业合作社5家,绿色食品标识10个。
2011年,团山寺镇工业总产值3.4亿元。拥有工业企业7家,职工1579人。
2011年末,团山寺镇有商业网点133个,职工532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城乡集贸市场3个,成交额1.3亿元。
2011年末,团山寺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亿元,比上年增长28%;各项贷款余额2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
2011年末,团山寺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9个,各类文化专业户30户;各类图书室23个,藏书4.6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74人。
1990年10月,建成团山寺镇差转台,后改称团山寺镇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团山寺镇有有线电视用户4300户,入户率50%。
2011年末,团山寺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463人,专任教师22人;小学2所,在校生1049人,专任教师4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47人,专任教师6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主要学校有团山寺镇中心学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95.2万元,比上年增长6%。
2011年末,团山寺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床位58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82张。专业卫生人员86名,其中执业医师20人,执业助理医师5人,注册护士19人。2011年,团山寺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4695人,参合率93%。
2011年,团山寺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5户,人数291人,支出53.2万元,比上年增长32%;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3人次,共支出3.1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67户,人数1031人,支出95.4万元,比上年增长8%。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8.9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25万元,比上年增长11%;敬老院1家,床位12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15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2262人,参保率72.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团山寺镇有邮政支局1处,代办所18处,报纸、期刊累计发行20万份,电信服务网点8个,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100%。
给排水
2011年末,团山寺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管道18千米,日供水3500吨,镇区供水普及率100%。
供电
2011年末,团山寺镇有供电营业所1座,变压器190台,高压输电线路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