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区

金东区

中文名 金东区
车牌代码 浙G
火车站 金华西站、金华南站
下辖地区 辖2个街道、8个镇、1个乡
地区生产总值 295.25亿元(2021年)
邮编 321015
电话区号 0579
行政区划代码 330703
面积 658.19平方千米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金东区金东区金华市域春秋时属越国。秦、汉为乌伤县,属会稽郡。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名东阳,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

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7]

2000年12月31日,国务院国函[2000]138号《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金华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批准,撤销金华县,设立金华市金东区,将原金华县的傅村、孝顺、曹宅、塘雅、澧浦、岭下、江东、赤松、源东和婺城区的仙桥、东孝、多湖12个乡(镇)划为金东区行政区域,面积657平方千米,有1个居委会,510个建制村,人口30.70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多湖镇。[7]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金东区辖2个街道、8个镇、1个乡:多湖街道、东孝街道;孝顺镇、傅村镇、曹宅镇、澧浦镇、岭下镇、江东镇、塘雅镇、赤松镇;源东乡。[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金东区辖2个街道、8个镇、1个乡:多湖街道、东孝街道;孝顺镇、傅村镇、曹宅镇、澧浦镇、岭下镇、江东镇、塘雅镇、赤松镇;源东乡。[9]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金东区位于浙江省中部偏西,界于北纬28°44′-29°19′,东经119°8′-119°56′之间,东邻义乌市,南接武义县,西与婺城区毗邻,北与浦江县接壤。浙赣铁路复线、金温铁路、03省道、330国道穿境而过,杭金衢、金丽温、甬金高速公路在境内设有互通口。[10]

地形地貌

金东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北部为金华山所绵延,海拔多在500—900米之间,与兰溪市界上的螺蛳尖,海拔890米为境内最高点,往南缓降为低冈浅丘。南部为仙霞岭余脉所延伸,为低山浅丘与溪谷平原相间地形。中部义乌江和武义江沿岸及其支流下游为冲积平原。

积道山位于金华市区东南部,地处澧浦和岭下两镇交界处。积道山足一座奇山,它的海拔虽然只有306米。但它是金东区境内惟—的孤山,平地而起,山势雄奇。它属金华东山,是仙霞岭的余脉。山体由火成岩(侵入岩)构成,是2500万年以前地质新生代第三纪以块状断裂为主要特征的地壳运动--频繁的火山与岩浆活动的产物。

气候特征

金东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左右,7月平均气温29℃,1月平均气温4.8 ℃左右。年均降水1300-1400毫米之间。无霜期250天左右,日照2028小时。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地区差异较大,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涝、冰雹、台风等自然灾害。

水文条件

金东区属钱塘江水系。义乌江自低田入境,自东而西流经区境中部,沿途接纳航慈溪、孝顺溪、东溪、西溪、山河溪、芗溪、赤松溪诸水后,于城区燕尾洲与自焦岩入境,沿西南边境北流的武义江会合后称金华江,亦称婺江,西流入婺城区。

人口

2021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15.26 万户,户籍总人口 34.76 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2.28 人。全区出生人口2669人,出生率 7.71‰;死亡人口 2161 人,死亡率6.24‰;人口自然增长率 1.47‰。[6]

金东区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政治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吕贤[11]
副主席 郑小平、陈佳芳、曹国军、徐步进、郑行军、范新华
秘书长 张锦根

经济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吕贤[11]
副主席 郑小平、陈佳芳、曹国军、徐步进、郑行军、范新华
秘书长 张锦根

综述

金东区金东区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5.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5%(见注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3.65 亿元,下降2.8%;第二产业增加值133.63亿元,增长 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47.97 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对 GDP 的贡献率为 51.6%。全区户籍人口人均GDP达到 85311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223 美元),增长9.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 2020 年的5.7:43.5:50.8,调整为2021年的 4.6:45.3:50.1。

2021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46.6 亿元,同口径增长 23.7%。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3 亿元,同口径增长 15.9%。从全区税收收入构成看,增值税(包括营业税)23.34 亿元,增长 33.1%;企业所得税10.56 亿元,增长31.2%;个人所得税 2.41 亿元,增长 23%。主体税种以外的其他中小税种共实现收入 8.86 亿元,下降 1.03%。全区财政总支出152.26亿元,上升 91.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28 亿元,剔除新增债券因素后同比增长 3.9%。财政支出重点倾力于民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73.1%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公共安全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7.8%、23.5%、37.1%、26.1%、9.3%。

2021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0105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1828 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1.6%,低于3%的控制目标。[6]

2022年,金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30亿元。[12]

第二产业

积道山积道山

202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10 亿元,下降2.6%。

202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为3.48 千公顷,增长37.9%,总产量为 1.46 万吨,增长 7.8%;油料播种面积为1.06 千公顷,下降 4.5%,产量为 0.23 万吨,下降6.5%;蔬菜播种面积为4.28千公顷,下降 1.4%,产量为 12.74 万吨,下降3.3%;果用瓜种植面积1.28千公顷,下降 10.7%,产量为 3.10 万吨,下降9.5%;食用菌产量1.88 万吨,增长 1.6%。

2021年,全区肉类总产量为1.40 万吨,下降27.9%,其中猪肉 1.18 万吨,下降 31.3%。全年生猪出栏14.25 万头,下降30.2%;家禽出栏 116.12 万只,下降 9.2%;全年牛奶产量1.70万吨,下降 4.8%。

2021年,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0.79 万吨,下降7.5%;农村用电量4.70 亿千瓦时,增长 5.2%。

2021年,围绕浙中生态廊道建设、美丽乡村风景线提质、县域交界村庄村容村貌提升、三镇一办农房立面整治以及特色产业打造等重点工作,投入建设资金1.294 亿元,打造省级美丽乡村风景线 1 条(诗歌桃源),建设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25 个,美丽庭院示范村 27 个,达标村33 个,新增美丽庭院 1.57 万户。我区已实施美丽乡村项目338 个村,其中:秀美村169 个、精品村 115 个、示范村 50 个,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落 7 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覆盖率84.11%。2021 年度获评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优胜县。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先行区、垃圾分类创新区和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源头垃圾分类正确率达到90%以上;垃圾分类优秀村创建率达到 90.2%;完成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 2 个行政村,站点技改提升 1 座。[6]

第三产业

2021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06.20亿元,增长 12.3%,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36.0%。全区431 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 376.82 亿元,增长23.6%;规上工业增加值 74.3 亿元,增长 17.8%;规上工业销售产值367.03亿元,增长 2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3.16亿元,增长 32.9%,占销售产值的比重 30.8%。全区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91 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2.77 亿元,下降0.8%,其中利润总额 12.07 亿元,下降9.9%。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 174.4 亿元,增长 23.8%,新产品产值率为46.3%。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45.4 亿元,增长22.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61.1%;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10.9 亿元,增长50.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7%;装备制造业增加值 33.5 亿元,增长 30.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5.1%。

2021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8.9 亿元,增长16.6%,其中省内建筑业总产值 91.3 亿元,增长24.9%。建筑业增加值 23.14 亿元,下降 9.0%。房屋施工面积286.1 万平方米,增长 36.7%;房屋竣工面积 155.3 万平方米,增长46.6%。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3 亿元,下降7.1%;利税总额3.0亿元,增长 0%。[6]

交通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1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28亿元,增长 15.1%。按产业分,第二产业投资33.47 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投资 155.81 亿元,增长14.2%。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投资 52.17 亿元,增长 4.2%;非国有投资137.11 亿元,增长19.8%。全区共有重点项目 110 项,全年计划投资201.39亿元,完成投资 212.85 亿元,完成率 105.69%。

2021年,全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4.59亿元,增长 29.9%。全区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366.61 万平方米,增长 14.1%。商品房新开工面积 160.17 万平方米,增长38%。商品房销售面积 61.34 万平方米,下降10.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6.25 万平方米,下降 10%。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39亿元,增长 9.0%,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3 亿元,增长11.0%。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实现零售额8.21 亿元,增长2.1%;限上零售业实现零售额 118.83 亿元,增长11.7%;限上住宿业实现零售额 0.46 亿元,下降 6.6%;限上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3亿元,增长 23.3%。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日用品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快速增长,分别增长19.7%、22.9%、45.0%、20.6%,而服装鞋帽类下降 6.9%。

2021年,全区七大专业市场累计实现交易额440.62 亿元,增长 41.3%。其中,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成交额 104.93 亿元,增长 55.8%;金华水果市场成交额140.35亿元,增长 100%;汽配城成交额 13.68 亿元,下降2.3%;汽车城成交额 75.13 亿元,增长 9.1%;浙中建筑装饰材料市场成交额26.83亿元,增长 7.3%;二手车交易市场成交额49.28 亿元,增长17.5%;澧浦苗木城成交额 30.43 亿元,同比增长23.7%。

2021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428.93亿元,同比增长 48.9%。其中出口总额 186.02 亿元,同比下降9.6%,(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 152.89 亿元,同比增长32.3%;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 33.12 亿元,同比下降63.3%);进口总额242.9亿元,同比增长 195.8%。从主要出口产品看,机器、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等累计出口45.66 亿元,同比增长28.7%;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28.03 亿元,同比降低6.7%;杂项制品出口 23.16 亿元,同比降低39.0%;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 20.30 亿元,同比下降 27.8%;车辆、航空器、船舶及有关运输设备出口 18.30 亿元,同比增长48.2%;塑料及其制品,橡胶及其制品出口 13.64 亿元,同比下降19.9%。从出口市场看,对亚洲出口 48.30 亿元,同比下降 23.4%;对欧洲出口51.01亿元,同比增长 2.6%;对北美洲出口 48.18 亿元,同比增长2.4%;对非洲出口 19.94 亿元,同比下降 21.8%;对拉丁美洲出口14.86 亿元,同比下降 10.3%;对大洋洲出口 3.73 亿元,同比下降6.8%。

2021年,全区引进3 亿元以上项目22个,其中20 亿元以上项目 6 个。全年实际到位内资92.94 亿元,重大产业项目到位资金 67.05 亿元,其中制造业31.33 亿元。[6]

社会

2021年全区境内公路总里程1218.356公里,公路密度 184.1 公里/百平方公里,高等级公路密度44.16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区普通国省道、县、乡道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0.01亿元。公路大中修工程完成投资1.14 亿元,农村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投资 0.54 亿元,绿道建设完成投资0.35 亿元,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投资 0.154 亿元,桥梁加固改造完成投资0.117 亿元,公路日常养护完成投资0.165 亿元。[6]

旅游事业

环境保护

2021年全区文旅项目计划投资22.28 亿元,完成投资 22.33 亿元,投资完成率 100.2%。全区游客总量28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3.1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4.6%和30.6%。金东区成功创建为浙江省第四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创建完成景区村50 个、景区镇 4 个。新创成国家 4A、3A 级景区各1 家。新增国家3A 旅游厕所 5 个。新建成“文旅市集”3 家,新推出“诗歌金东”伴手礼,新挂牌“百县千碗”工程示范店2 家。在全市率先推出包含28处红色旅游景点的《金东文旅红色印记手绘地图》。[6]

水利建设

2021年,全区 pm2.5 浓度为28ug/m3,同比下降3.4%;PM10 平均浓度为 50 ug/m3,同比上升2%;臭氧第90百分位浓度为 139ug/m3,同比下降9.7%,空气质量优良率(AQI)为 95.4%,同比上升 4.3 个百分点。1-12 月,国控东阳江金东段、武义江金东段水质均达到Ⅲ类,达到年度考核要求。21条主要支流 40 个乡镇交接断面基本达标。[6]

教育科技

 2021年,全区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座,山塘整治 12 座。中小河流治理整治河道6 千米,农村河道整治0.75公里。完成 2 万方清淤量,8 座美丽山塘创建。实施农村饮用水供水保障工程,新增受益人口 1.1 万人。[6]

文体卫生

2021年,全区拥有省级教育强镇(乡、街道)11个,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 41 所,在校学生39026人。其中小学 24 所,在校学生 21396 人;初中17 所,在校学生17630人。全区共有幼儿园 75 所,在园幼儿17266 人,全区学龄儿童入园率 99.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巩固率 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99.1%,升入优质高中占高中段招生比例86.27%。全区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 2572 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幼儿园专任教师 1312 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全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40 所,标准化学校比例 97.56%,拥有塑胶运动场40个,塑胶运动场覆盖率 98%。

2021年,科技进步创新指数得分115.7 分,位列全市第3、全省第 61 位,省级排名较上年进步13 位。2021 年,我区高度重视财政投入对促进科技进步的引导作用,财政科技投入1.19亿元,增长 23.5%。完成科技企业“双倍增”,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6 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1 家。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3 家,总数实现翻番。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2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 9 家,市级科学技术研发中心28 家、市级孵化器 2 家,市级众创空间 3 家。深度融入G60 科创走廊,浙大金华研究院揭牌运营,入驻杭州飞地项目4 项,招引项目10项,推荐入驻上海飞地 4 项。第 20 届工科会开展现代农机技术对接与智能制造专场活动,达成合作项目15 项。“揭榜挂帅”平台累计发布难题榜单 154 个,32 家企业与人才团队达成项目合作,签约兑现榜金超 5880 万元。“百博入企”汇聚国内26 家高校院所81 名博士专家在我区 76 家科技企业驻企服务。完成网上市场技术交易额 6.53 亿元,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完成44 项。新增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市率先完成建站工作。[6]

民生保障

2021年,继续实施“金东记忆工程”,出版一批“金东丛书”5本,修缮一批历史建筑 10 处。新建“光南文化舞台”10 个。建“悦读吧”自助图书馆 2 个。新创编节目6 个,高水平呈现“百年潮涌廿载扬帆”金东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文艺晚会。区人文博览中心项目主体建筑如期结顶。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区完成送书下乡 38555 册,送讲座下乡190 场,送戏下乡520场,文化走亲 24 场。开设 4 期 12 类共60 次“云艺”线上课。

2021年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共建设 1 个体育设施进公园、1 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5 个多社区功能运动场、8 个百姓健身房、7 个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新成立体育社会组织 2 家。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7人。参加市级以上竞技体育赛事15 次,其中第十七届全国中学生沙滩排球锦标赛 2 铜,其他比赛取得了5 个团体第一,1个团体第二,1 个团体第三,1 个第五的好成绩。由我区输送到省队的沙排运动员洪伟强在十四届全运会赛场上为浙江省体育代表团夺得 1 枚金牌,创造了金东区建区20 年来的历史。澧浦镇琐园村获评金华市第六批“体育+”特色村居,银创体育综合体入选2021 年度市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项目库。

截止2021年底,全区共设医疗卫生健康机构384家,全区核定床位数 839 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355 张,民营医疗机构 484 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396 人。2021 年,全区医疗机构门急诊 187.5 万人次,同比增长14.4%;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20.74%;基层就诊率71.81%;中医药服务率32.75%;家庭医生签约率 45.05%;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3.05%;65 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1.03%;中小学生体检率为 98.18%;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出生人口性别比114.21;第三方测评群众满意度达 96%。[6]

旅游

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79元,增长 8.7%。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为26341 元,增长3.8%;经营净收入为 10104 元,增长 17.1%;财产净收入为3930元,增长 28.7%;转移净收入为 4903 元,增长7.0%。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31191 元,增长 17.2%。

2021年,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14元,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348 元,增长17.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035 元,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5812 元,增长17.8%。

截止2021年末,全区拥有养老机构13家,其中乡镇(街道)敬老院 10 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实现城乡统一,基本生活标准从每人每月 1060 元调整提高至1341元,年末在册特困人员 247 户 252 人,全年共下拨救助供养资金543.47万元。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850元调整提高至 900 元,年末低保对象2595 户3325 人,全年共发放救助金 2930 万元。特困人员、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和孤儿及困境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用由区财政全额承担。全区累计建成 247 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 个镇级配送中心、238个村级配送点和 12 家乡镇级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10000多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全年共下拨建设和运行补助资金2586.35 万元。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全力推进,“金东e 家养老”在“浙里办”上架应用;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80户,完成康养联合体建设 1 家,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数达到19 人。

2021年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27.2万人,新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 3480 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 4.1 万人,发放养老金1.8 亿元,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员 9.1 万人,新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 2598 人,为 852 名待遇领取人员发放被征地生活费502.7万元。[6]

著名人物

赤松黄大仙景区

金东区金东区元机洞地处赤松山顶最高平台,正对迎神门,可俯瞰大仙湖。是赤松黄大仙宫的主殿。正殿设计另创一格,古朴中带有喜气洋洋.正中供奉黄大仙师画像,不管你站在左边或右边,黄大仙师的眼神都眷雇着你,令你精神一振,百邪不侵.在主殿左侧供奉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慈善祥和;在主殿右侧供奉观音大士,慈航道人,神韵不凡,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殿外每日香烟袅绕,香客云集。尘钟暮鼓,仙乐飘飘,经韵琳琅振响。前来虔诚朝拜者络绎不绝,观光游客纷至沓来。

金东区金东区在元机洞左下方,殿内正中供奉西王母娘娘,斗母元君,九天玄女元君神像。在道教中皆具有崇高地位的女神。环殿四周分别供奉四大天王神像和六十甲子值年太岁像。六十甲子值年太岁是按中国夏历干支纪年排列为序,每六十年一循环,每年有一位太岁值年。每位太岁皆有名次,多为战国时代之前名将宿儒,皆有史可证。

元辰殿整体呈圆形设计,匠心独具。殿顶彩绘十二生肖,绘有龙凤呈祥的民族图案等。融合了雕塑建筑绘画诸多美学为一体,是具有浓厚艺术价值和宗教文化气息的综合体现。

王淮丞相墓

王淮丞相之墓故址位于赤松山后湖旁,墓已于2002年由香港赤松黄大仙学会修复。王淮字季海,南宋金华人。绍兴十五年(公元1645年)中进士,荐御史大学士,后官至左丞相,赐少师封鲁国公,卒谥文定,为金华历史上官位最高之人。墓区周围苍松翠柏,群山掩映,碧水环绕。墓前有宋代的石雕羊、虎,雕工古朴有力,形态惟妙惟肖。

荣誉称号

金东区金东区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13]

施光南(1940—1990年05月02日),被称为“时代歌手”,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祖籍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叶村,1940年8月22日在重庆市南岸出生,父亲施复亮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母亲是重庆江津人。[14]

施复亮(1899—1970),原名施存统,是早期活动家、领导者。曾用名方国昌、光亮、子元、施伏量等,源东乡叶村人。民国8年(1919),发表《非孝》之文,名扬大江南北。民国11年(1922),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团中央书记。建国后,任劳动部第一副部长,一、二、三届全国人代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5]

词条图册

2020年2月,金东区入选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71。[16]

2020年6月30日,金东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17]

2022年4月,金东区入选第三批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1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