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家族的第一代首领郑检,自称是后黎朝开国功臣郑可的后代。莫登庸篡夺后黎朝皇位之后,阮淦于1532年拥立黎维宁为帝。郑检被阮淦当作心腹大将,并因参与后黎朝反莫的战事而有功于后黎朝,成为重臣。阮淦死后,郑检驱逐了阮淦之子阮潢,独揽朝政。阮潢则退往南方,成为世袭的阮主。 随后郑氏家族世袭执掌后黎朝朝政,在1592年夺取升龙、诛杀莫茂洽的战事之后,郑氏权力更加膨胀,并拥有凌驾于后黎朝皇帝的地位。1677年,郑柞攻灭高平莫氏政权之后,创立了“入朝不拜、书奏不具名”之例,并于黎帝的御座左侧设立郑主的坐椅,后黎朝皇帝完全成为了一个摆设。郑氏掌权之时,皇室称为“朝廷”,郑主的幕府称为“府僚”。所有事务,不论是政治还是军事事务,皆由府僚管理。后黎朝的朝廷仅仅具有虚名,没有任何实际权力。这与朝鲜半岛历史上的武人政权、日本历史上的幕府很相似。许多郑主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废黜、拥立皇帝,并且诛杀反对自己的后黎朝宗室。
从1627年起,郑主与南方的阮主陷入长期的战争之中。这场战争最后以和解告终,1673年双方在清朝的斡旋下达成协议,以江为界。郑主据有江北领地,故在当时越南的正式文章中亦被称为“河北国”或“北河国”;在口语上则被称为“塘外”。而中国人称之为“交趾国”,日本人称之为“东京国”。
1677年,郑氏乘三藩之乱之机攻灭了高平的莫氏残余势力。并于1775年趁阮主内乱,攻陷其都富春。最终西山朝在推翻阮主了以后北伐,于1787年灭亡郑氏政权。最后一代郑主出家为僧,后黎朝的昭统皇帝也流亡清朝。
庙号 | 谥号 | 称号 | 姓名 | 在位 | 备注 |
---|---|---|---|---|---|
郑世祖 | 明康仁智武贞雄略太王 | 谅国公 | 郑检 | 1545-1570 | |
俊德侯 | 郑桧 | 1570 | 兵败,被废黜,投奔莫朝 | ||
郑成祖 | 恭正,宽和哲大王 | 平安王 | 郑松 | 1570-1623 | |
郑文祖 | 谊王 | 清都王 | 郑梉 | 1623-1657 | |
郑弘祖 | 阳王 | 西定王 | 郑柞 | 1657-1682 | |
郑昭祖 | 康王 | 定南,王 | 郑根 | 1682-1709 | |
文王 | 郑栐 | 禧祖追崇 | |||
成王 | 郑柄 | 禧祖追崇 | |||
郑禧祖 | 仁王 | 安都王 | 郑棡 | 1709-1729 | 郑根曾孙 |
郑裕祖 | 顺王 | 威南王 | 郑杠 | 1729-1740 | 被清朝册封为安南上王 |
废王 | 郑橿 | 1740 | 被弟弟,郑楹,废黜 | ||
郑毅祖 | 恩王 | 明都王 | 郑楹 | 1740-1767 | |
郑圣祖 | 盛王 | 靖都王 | 郑森 | 1767-1782 | 废长立幼,废嫡立庶 |
奠都王 | 郑檊 | 1782 | 被废为恭国公,不久死 | ||
思王 | 端南王 | 郑楷 | 1782-1786 | 亲征西山军,大败被擒,自杀 | |
晏都王 | 郑槰 | 1786 | 郑楷族叔,原为琨,郡公 | ||
注:郑氏传世约三百年,其首领皆称王,但不同首领的,王爵,称号都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