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

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

目录导航

台风季预测

菲律宾

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于1月7日预计,会有19个热带气旋进入该国的台风范围。

香港

香港天文台于3月24日预计,会有6个或以下的热带气旋进入香港500公里范围内。

热带气旋

除特别注明外,此条目或章节的时间均以东八区时间(UTC+8)为准。

热带风暴奥麦斯(Omais)

PAGASA:Agaton

主词条:奥麦斯(2010.03.27日-03.27日)

强度:65 km/h (40mph) (十分钟) , 998hPa(百帕)

热带风暴奥麦斯卫星云图热带风暴奥麦斯卫星云图一热带扰动于3月17日在北纬4度,东经149度附近形成,其北面的副热带高压脊带领着它向西北偏西移动。该热带扰动在大致良好的环境下于3月22日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初时其对流旺盛,集中其中心北部。该热带低气压亦3月24日晚间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奥麦斯。此时,奥麦斯亦已达到其强度颠峰,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65公里。奥麦斯北面的副热带高压脊于3月25日减弱东退,令奥麦斯转向东北移动,而奥麦斯亦受北面强风切变及低水温的海域影响减弱。它于3月26日减弱为热带低气压,随后渐渐消散。

台风康森(Conson)

PAGASA: Basyang

主词条:康森(2010.07.11日-07.18日)

强度:130 km/h (80mph) (十分钟) , 970hPa(百帕)

台风康森卫星云图台风康森卫星云图热带扰动于7月9日在北纬8度,东经144度附近形成,它受由日本以东向西延伸东经95度附近并呈东西向之一副热带高压脊引导,由于该副热带高压脊持续强势,故该扰动以时速约20公里或以上大致向西移动,朝向吕宋。该扰动逐渐发展起来,它于7月11日增强为热带低气压。热带低气压之环流颇小,能快速整固并增强,7月12日上午已增强为一热带风暴,该热带风暴被日本气象厅命名为“康森”。康森于下午进一步增强为强热带风暴,至7月13日上午增强为台风。康森于该日达到其强度颠峰,中心持续风力达每小时120公里,中心气压低至975百帕斯卡,此时康森发展出一中心密集云团及一低层风眼。这段期间,康森持续大致向西移动,但副热带高压脊稍为东退至东经110度附近,但仍呈东西向且持续强势,故康森路径未有重大改变。随着康森接近陆地,当晚它已减弱为一强热带风暴。康森于7月14日穿越吕宋,强度进一步下降。康森穿越吕宋后进入南海。由于副热带高压脊继续东退及减弱,康森于南海转向西北偏西移动,而且减慢移速。康森受陆地及垂直风切变影响,其组织转差,中心密集云团及低层风眼消失,对流向西南切离,低层环流中心外露,下午它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在穿越南海初时,康森不时有对流爆发,重整组织。7月15日上午,康森重新增强为强热带风暴,低层环流中心切入对流下发展,中心密集云团及低层风眼亦再次出现,旋卷性增加。当日下午,康森重新增强为台风,其强度于7月16日达到颠峰,中心持续风力达每小时130公里。康森于7月16日晚间在三亚附近登陆,并穿越海南岛西南部。由于副热带高压脊继续东退及减弱,康森在穿越海南岛期间转向西北移动。康森穿越海南岛后稍为减弱,但仍维持台风强度,并于凌晨进入北部湾。随着康森靠近越南,它于下午减弱为强热带风暴,晚上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并登陆越南北部。康森于7月18日迅速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并于日间逐渐消散。

台风灿都(Chanthu)

PAGASA:Caloy

主词条:灿都(2010.07.17日-07.24日)

强度:130 km/h (80mph) (十分钟) , 970hPa(百帕)

台风灿都卫星云图台风灿都卫星云图热带扰动98W在7月16日下午大约于北纬18度,东经125度附近形成,它初时受其以北之强势副热带高压脊引导,大致向西移动,朝向吕宋海峡。初时该扰动缺乏对流,但低层环流中心颇为明显。翌日,98W之对流于中心以南爆发,中心位置被重新定位至该处。随后98W继续增强及发展并朝向吕宋。98W于7月18日上午在吕宋以东近岸海域增强为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临时编号04W。此时04W之组织转佳,其低层环流中心切入对流下发展,惟对流仍然松散。受吕宋陆地影响,04W当日发展缓慢,大致维持强度。04W于接近午夜时进入南海。由于04W对流松散,整合需时,故增强缓慢。04W于7月19日穿越南海北部,晚间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命名为灿都。一西风槽令副热带高压脊减弱及东退,令灿都于7月20日转向西北方向移动。当日灿都依然较缓慢,但受惠垂直风切变微弱及西南季风引进的水汽下,入夜后组织明显转佳,变得较为巩固,但对流仍未能平均发展至各象限。由于灿都正在整合组织,因此晚间采取偏西路径,而移速亦稍为减慢。

在此时,灿都之中心持续风力已上升至每小时85公里,更持续有深层对流于中心附近爆发。7月21日,灿都的中心组织更成熟且出现风圈收紧等现象,而且发展出中心密集云层区的雏形,故在早上增强为强热带风暴。由于灿都东西两方均有副热带高压脊势力,令灿都于上午在香港以南约430公里处几乎停留不动,受惠南海北部的高水温,西南季风引进的水汽及风切变仍然微弱等因素下,灿都继续增强,且发展出极成熟的中心密集云层区和云卷风眼,灿都中心风力已提升至强热带风暴的上限,达到每小时110公里。随着西方的高压单体减弱,灿都于当天下午开始向西北偏北移动,与灿都相关的强风及雨带于当日影响广东沿岸。由于距离华南沿岸仍近,灿都开始缓慢增强,但仍在7月22日凌晨进一步增强为台风,继续靠近广东西部沿岸,并形成一风眼。灿都强度在7月22日中午达到颠峰,此时灿都之中心持续风力已上升至每小时130公里。灿都于下午1时45分在广东省吴川市沿海登陆,它因地形摩擦及缺乏水汽而于傍晚减弱为强热带风暴。随后继续以西北偏西穿越广东西部,晚间抵达广西。此时灿都的低层环流中心变为部分外露,对流开始消散,灿都于7月23日清晨进一步减弱为热带风暴,并于下午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最后于7月24日凌晨减弱为低压区。

强热带风暴电母(Dianmu)

PAGASA:Ester

主词条:电母(2010.08.06日-08.13日)

强度:95 km/h (60mph) (十分钟) , 985hPa(百帕)

强热带风暴电母卫星云图强热带风暴电母卫星云图热带扰动96W于8月2日在北纬8度,东经136度附近形成,它初时在北面的副热带高压脊所带来的偏东气流引导下向西北移动。在一般的大气环境下,它初时缺乏组织,发展缓慢。经过数天缓慢发展,它于8月6日在季风槽内增强为热带低气压。 该热带低气压在良好的环境下逐渐增强,于8月8日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被日本气象厅命名为电母。电母受东面的副热带高压脊所带来的偏南气流引导下转向北移动。此时电母仍然处于季风槽内,对流旺盛,螺旋性颇佳,但集中于东部,低层环流中心部分外露。电母在8月9日中午增强为一强热带风暴,其组织于下午进一步巩固,低层环流中心切入对流下发展,亦开始发展风眼。电母之强度于8月10日达到颠峰,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达每小时102公里。电母于8月10日晚间移至副热带高压脊的西北面,转向东北移动,在济州岛登陆,并于翌日早上在朝鲜半岛南部掠过。此时,电母受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及韩国地形影响开始减弱,对流开始消散并向东面切离,低层环流中心外露。电母于中午正面吹袭釜山,在其西北之15公里处掠过。其后电母于当日下午进入日本海。受到低水温及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影响,电母于8月12日凌晨减弱为一热带风暴,当日下午它穿越日本,最后于翌日凌晨变为一温带气旋。

热带风暴蒲公英(Mindulle)

主词条:蒲公英(2010.08.21日-08.25日)

强度:85 km/h (50mph) (十分钟) , 985hPa(百帕)

热带风暴蒲公英卫星云图热带风暴蒲公英卫星云图8月23日早上8点增强为热带风暴后以时速18公里的速度,逐渐朝西北偏西转西北的方向移动,对越南会造成严重冲击,8月24日蒲公英台风已在傍晚五点从越南北部登陆,并于8月25日上午8时,减弱为热带低气压。

强热带风暴狮子山(Lionrock)

PAGASA:Florita

主词条:狮子山(2010.08.27日-09.04日)

强度:95 km/h (60mph) (十分钟) , 985hPa(百帕)

8月23日,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呈减弱和东退的现象,不久位于台湾东面海域和吕宋西面海域同时有两个低压区形成。随后,位于台湾以东海域的个低压区于8月25日下午发展成热带扰动,并于8月26日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气压。8月27日,此低压区也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气压,而不久该热带气压再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菲律宾气象局承认升格,发出了热带气旋生成预警,也被菲律宾方面更名为“Florita”。但是,狮子山受到华中至西南地区的微弱冷空气影响之下,华南沿岸一带也转吹偏北风,部份内陆地区气温也有下降,影响狮子山的移动速度和增强的可能性。不过,由于狮子山在南海北部几乎停留不动,华南沿岸受其下沉气流影响,很多地方都有烟霞,天气酷热。而香港天文台于8月28日下午12时许,把狮子山升格为热带气压。8月29日获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风暴,及命名为狮子山。如以狮子山发展路径来看,狮子山在约摄氏30度的南海水面发展,增强空间很大。但在8月29日,台湾东南部海面和关岛西北海面各有热带气旋发展,形成西北太平洋“三台共舞”的现象,同时受藤原效应影响下,狮子山的增强空间减少,也令狮子山移动的速度和方向都有很不稳定的因素。

强热带风暴狮子山卫星云图强热带风暴狮子山卫星云图8月29日晚上8时,位于台湾北部的一热带气压09W突然增强为热带风暴,并命名“南川”,并朝西南方向,即南海东北部的方向移动,进入台湾海峡,届时狮子山和南川两个热带气旋的距离就拉近,更有机会相撞。受南川影响,狮子山在东沙群岛一带转为向南缓慢移动,并再缓慢向北移动,在南海东北部徘徊。基于狮子山和南川的距离太近,出现了强烈的藤原效应,狮子山的移动路径也转慢了,令其将来移动路径可能中途西移折返,也有可能继续向东北移动。

8月31日晚间时份,位于台湾海峡北部的热带气旋南川已经减弱成为一个低压区,狮子山当时是位于台湾海峡南部,很快就把南川的雨云带吸收了,并有所增强和增加移动速度。但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在西风带向西扩展的关系,狮子山将不会继续向东移,并在台湾海峡转向,移近广东东部和福建南部沿岸。9月2日,狮子山在福建与广东之间登陆,向西移动,时速约10公里,开始减弱。狮子山于9月3日下午于广东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内陆减弱成一个比较广阔的低压区。

台风圆规(Kompasu)

PAGASA:Glenda

词条:圆规(2010.08.28日-09.02日)

强度:150 km/h (90mph) (十分钟) , 960hPa(百帕)

台风圆规卫星云图台风圆规卫星云图早于8月26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报告一个低压区在雅蒲岛以东约305公里的太平洋的楚克附近海面形成,并且在形成之初就有了热带气旋的雏形,但由于受到当地较强的垂直风切变影响而一直未见有形成热带气旋的迹象。8月27日,这个低压区开始向西北方向移动,并穿越关岛。在关岛西北约370公里处,此低压区已经进入了垂直风切变微弱的水面上,而其东缘云带发展成热带对流高层槽。就在同一天,日本气象厅和JTWC将此低压区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且JTWC报告说此低压区已加强成为热带低气压。8月28日,热带低气压已转移到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的责任范围,并随后把它命名为热带风暴Glenda。而当天晚点时候,日本气象厅报告称Glenda已增强为热带风暴,并命名它为圆规。

8月29日午夜,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为该热带低气压发出热带气旋生成预警,但当时尚未为其定位为一热带气旋;直至早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直接为此热带低气压“越级”升格至热带风暴,且已有台风眼的结构。同时JTWC评估热带风暴圆规的强度约165公里/小时(100英里)。8月30日,圆规台风掠过冲绳县,JTWC和日本气象厅皆报告说台风已经达到顶盛,而预估风速则分别为185公里/小时(115英里)和150公里/小时(90英里)。

热带风暴南川(Namthuen)

词条:南川(2010.08.28日-08.31日)

强度:65 km/h (40mph) (十分钟) , 996hPa(百帕)

热带风暴南川卫星云图热带风暴南川卫星云图8月27日,一个比较广阔的云团在台湾东面海域形成。在8月28日随即发展成一低压区,并在同日18时在日本八重山群岛一带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气压。香港天文台则于8月30日才升格。由于09W两侧都有热带气旋发展,而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圆规的强度较强,所以09W朝西偏南方向进入台湾海峡。而此T.D在台湾东边徘徊已久,30日当天造成台湾北部尤其台北地区强烈降雨,中央气象局却只能发布热带低压特报因应。09W的强度一直没有受到日本气象厅的重视,直到晚上8时,09W突然增强为热带风暴,因此为其命名“南川”。但由于南海东北部又有热带风暴狮子山的发展,两者相碰之下,使南川难以增强,所以日本气象厅预计南川将在台湾西北部陆地登陆后消散 。

8月31日17:00,香港天文台将南川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预料会于两天内消散。中央气象局亦于同日为南川发出最后一次警告,并改向轻度台风狮子山发出海上台风警报。23:50,南川中心在福建省惠安县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8米/秒),9月1日凌晨1时,中央气象台将南川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并于3时停止编号。

强热带风暴玛瑙(Malou)

PAGASA:Henry

词条:玛瑙(2010.09.01日-09.10日)

强度:95 km/h (60mph) (十分钟) , 992hPa(百帕)

强热带风暴玛瑙卫星云图强热带风暴玛瑙卫星云图2010年9月2日原位于关岛西北方的热带低气压已在清晨时增强为轻度台风,目前正已时速15公里的速度朝西北偏西转北的方向行径,与先前的圆规台风路径雷同,之后外围云系及暴风圈边缘会先影响日本琉球及中国沿海一带,尤其是上海,最后朝韩国和日本而去。

在9月8日21时(UTC+9),热带低气压玛瑙集结在日本东京之西南偏西约50公里,预料向东移动,时速约22公里,穿越本州。

台风莫兰蒂(Meranti)

词条:莫兰蒂(2010.09.06日-09.11日)

强度:120 km/h (75mph) (十分钟) , 985hPa(百帕)

9月6日,一个广阔云带在台北之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形成,同日JMA把它升为热带气压。初时其结构比较散漫,但由于该地水温和垂直风切变微弱,能组织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较高。其后该热带气压穿越台湾南部后,其暴风圈结构开始变得完整。并可能受西北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西移的影响而向西南移动,移近南海北部。

9月8日早上时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才为此升格为热带气压,同日晚间更把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9月9日早上,此风暴开始转向北行,令台湾及福建发出台风警告,日本气象厅同日将此风暴命名为莫兰蒂

9月9日14时莫兰蒂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7时“莫兰蒂”的中心位于福建厦门南偏东大约220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22.6度,东经118.9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8hPa

9月10日02时莫拉蒂在福建晋江近海加强为台风,02时“莫兰蒂”的中心位于福建晋江围头东南方大约3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24.3度、东经118.8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78百帕。

即将在福建市登陆的台风莫兰蒂即将在福建市登陆的台风莫兰蒂9月10日03时30分莫拉蒂在福建石狮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3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5百帕。

9月10日08时莫拉蒂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其中心位于福建省仙游县境内,就是北纬25.4度,东经118.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仍有11级(3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

9月10日19时莫拉蒂从福建进入浙江省庆元县,20时在浙江庆元县减弱为热带低压,最大风力7级(15米/秒),中心气压1000百帕。

9月10日19时前后莫拉蒂从福建移进浙江省庆元县,于10日20时在浙江省庆元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以后强度进一步减弱,11日02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报。

超强台风凡亚比(Fanapi)

PAGASA:Inday

词条:凡亚比(2010.09.14日-09.21日)

强度:195 km/h (120mph) (十分钟) , 930hPa(百帕)

早于9月14日,热带扰动94W在吕宋海峡以东的太平洋形成,日本气象厅在同日中午12时把它升为热带低气压。不久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把此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气压。

9月18日10时,香港天文台升格凡亚比为强台风。晚上10时台风凡亚比集结在香港之东北偏东约550公里,即北纬23.3度,东经119.4度附近,时速约20公里向西移向广东东部至福建沿岸。16时中央气象台升格为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凡亚比卫星云图超强台风凡亚比卫星云图9月19日早上,凡亚比受地形偏南移动,到早上8时40分,凡亚比于台湾花莲县丰滨乡登陆。其后中央气象台降格为强台风。香港天文台随即在13时许把凡亚比降格为台风。日本气象厅亦于14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凡亚比于同日下午6时从台南县离开台湾。

9月20日上午7时,凡亚比再度于中国大陆福建省漳浦县古雷镇登陆,向西深入广东省。

凡亚比于9月21日2时在广州市花都区境内减弱为热带低气压,5时在广东西部减弱为低压区。但是其残余雨带风势和雨量仍为华南地区带来大雨至暴雨,至23日晚上才基本结束。

强台风马勒卡(Malakas)

词条:马勒卡(2010.09.20日-09.25日)

强度:165 km/h (110mph) (十分钟) , 945hPa(百帕)

在9月20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报告有一个热带低气压生成,随后给予编号13W。

9月21日,13W在北马里亚纳群岛一带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并被日本气象厅命名为“马勒卡”。

马勒卡初时受其北面的一道副热带高压影响,一直向西缓慢移动。及后该副热带高压受西风槽影响而减弱东退,马勒卡吸收了副热带高压弱点的高温海水,日本气象厅随即为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更为其一度升格为1级台风,但翌日又为其降格(在马勒卡显著北移时再次升格)。就在马勒卡被日本气象厅升格后,马勒卡在日本硫黄岛一带几乎停留不动。

强台风马勒卡卫星云图强台风马勒卡卫星云图9月23日,马勒卡开始显著向北移动,穿越硫黄岛后快速增强为一台风(日本气象厅)。9月24日,马勒卡进入西风带后,更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和香港天文台分别升格为2级台风和强台风,风眼更变得相当大。9月24日晚间,马勒卡虽然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格为1级台风,但马勒卡的风眼当时移近日本本州东南部海面一带,其相关外围雨带为日本本州东南部带来大雨。

9月25日18时50分,马勒卡在日本北海道东南海面一带转化为一温带气旋,日本气象厅为其发出最后警告,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在9月26日中午时份为其发出最后警告。

超强台风鲇鱼 (Megi)

PAGASA:Juan

词条:鲇鱼(2010.10.12日-10.24日)

强度:260km/h (150mph) (十分钟) , 885hPa(百帕)

10月11日,热带扰动90W于关岛西南处水域形成,在当地的雷达可见有一低压区在发展。翌日12时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气压。10月12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也为90W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为其本年记录第15个于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15W)。同日下午,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升格15W为热带风暴,而日本气象厅也于晚间升格15W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鲇鱼。15日下午被香港天文台升格为一股台风;16日晚间增强为一股强台风;17日晚上0时左右再进一步增强为五级超强台风,17日12时强度达到颠峰状态一分钟风速160海浬;其台风风眼甚至在登陆菲律宾陆地后未立即消失,甚至出海后仍保持二级台风强度,足见其威力惊人。18日晚上被降格为强台风。

超强台风鲇鱼卫星云图超强台风鲇鱼卫星云图鲇鱼于10月19日进入南海后,一度缓慢西移,其后在10月20日以时速10公里逐渐转向北移动,风眼再度形成。在10月22日采取东北至东北偏北的移动路径,随后再度北移,傍晚6时左右减弱为台风,23日以时速12公里向西北偏北移动,下午2时左右减弱为强热带风暴,中午12时左右在福建漳浦登陆,晚上减弱为热带风暴,24日凌晨进一步减弱为热带低气压,上午10时左右减弱为低压区。

强台风暹芭(Chaba)

PAGASA:Katring

词条:暹芭(2010.10.20日-10.30日)

强度:175km/h (110mph) (十分钟) , 930hPa(百帕)

10月20日,日本气象厅对热带扰动95W发出烈风警告,确定它是热带低压21日上午9点,日本气象厅对热带扰动98W也发出警告,确定其为热带低压丙.一时间,西太平洋出现三个热带气旋。

强台风暹芭卫星云图强台风暹芭卫星云图然而,由于两个系统周围的一个高空冷涡的干扰,双TD周边的风切变一度较强,导致发展非常困难。同时,鲇鱼和更上游的孟加拉湾风暴截走了西南季风的大部分势力,双TD无法获得水汽支援。最终,更下游的最终夭折,被日本气象厅取消了,形势也不乐观,一度结构极烂,若非有数值支持其后期发展,以及预期前方环境改善,这个热带低压也有胎死腹中的危险。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21日夜晚20点,将95W升格为16W,但一直也只维持25kt的评价。机制不能有效运转,这个热带气旋一直难产,从而无法在鲇鱼还在世的时候,接过热带气旋的接力棒。随着鲇鱼在大陆登陆消亡,上游再没有与16W争夺水汽的系统,同时伴随南半球双极锋爆发,越赤道气流加强,西南季风短期将有所加强,汇入16W系统中。风切变形势也在改善之中,随着辐合辐散条件的改善,系统的CISK开始顺利启动,结构整合成功。在24日,16W系统获得比较明显的发展;晚上20点,日本气象厅分析出CI=2.5,给予命名。1014号台风“暹芭 ,此台风对流旺盛,北部对流增强,低层环流中心切入对流发展。系统直径约800公里,是一个中型热带气旋。系统身处的地区垂直风切变微弱至中等,高空辐散良好,海水温度约摄氏28度。系统于二天后受到较低水温影响开始减弱,最终转化为温带气旋。

其他热带气旋

除特别注明外,此条目或章节的时间均以东八区时间(UTC+8)为准。

除了被日本气象厅命名的热带气旋外,还有一些没被命名的热带低气压和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认为是热带风暴的热带气旋。以下列出那些热带气旋的资料。

热带低气压 01W

热带低气压01w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01w卫星云图于1月18日的早上,日本气象厅表示有一热带低气压于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西北约320公里之南中国海上形成,而JTWC则在同日把热带扰动93W评定为POOR。JTWC于1月19日升格热带低气压,并在一日后消散。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压卫星云图热带低压卫星云图日本气象厅于2010年4月26日下午七时半把菲律宾南部的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2010年4月27日晚对其发布了TCFA,一个热带低压系统正在形成。但菲律宾南部这个热带低气压产生的不久。发布了热带低气压后,第二天就消散了,给了菲律宾南部的市民带来降雨,给市民带来凉爽,该热带低气压短短数天的生命,但由于热带低气压的环流细小,和受到西南季风影响下,2010年4月27日日本气象厅为这个热带低气压最后警告。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压热带低压早于2010年5月末,在华南沿岸已经有两个低压区的形成,其后不久再受到华中的冷空气影响下成为一个带锋面性的低压槽。于6月2日,日本气象厅发现于低压槽西缘的低压区,即在中国海南岛内陆产生了热带扰动,并在翌日为此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在初期的预计下,此热带低气压会受华南沿岸微弱的冷空气支配下,会平稳向东移动。在稍后时间,此热带低气压在菲律宾吕宋西北海面一带,虽然有所增强,但受华南沿岸一带的低压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下,风力强度上一直被受克制。6月6日,华南沿岸的低压槽已减弱,此热带低气压也随之消散,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警告。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热带低气压日本气象厅于2010年7月18日下午七时半把热带扰动97W升格为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2010年7月19日晚对其发布了TCFA,一个热带低压系统正在形成。97W于7月19日晚间增强为一热带低气压。该热带低气压初时在副热带高压脊之西南部向西北偏北移动,穿越东海。热带低气压于7月20日上午达到其强度颠峰,中心最高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45公里。随着该热带低气压北移至海温较低之海域并受到长江流域的低压槽干扰下,它于当晚在浙江舟山群岛一带减弱为一低压区及消散,其相关残余进入该低压槽,为长江下游地区带来暴雨。该热带低气压短短数天的生命,虽然与南海北部的热带气旋灿都的距离颇近,但由于热带低气压的环流细小,未有与灿都发生藤原效应,无论路径和强度两者均无相互影响。而灿都之所以在南海北部的移动缓慢和稍为飘忽路径登陆,只是受日本南部的西太平洋和泰国湾南部两方的高压脊影响所致,而非与此热带低气压有关。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热带低气压早于7月23日,一热带扰动于台湾以东约140公里的太平洋海面形成。其后日本气象厅已于7月24日上午11时30分把热带扰动90W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但由于此热带气旋形成初期的每小时持续风速只达35公里的清劲程度,未达到每小时持续风速42公里的强风最低要求,极其量只能称之作“热带扰动”。另外,此热带气旋是在副热带高压发展的情况下形成,亦距离陆地太近的地方形成此热带气旋,加上发展地处接近中纬度地区,能发展成热带风暴的空间太少,所以一直未有任何气象局承认此热带气旋,只称其为一低压区。

7月24日,此热带低气压于下午已于台湾宜兰县苏澳登陆,雨带更穿越台湾全岛,为台湾带来大雨。但由于此热带低气压穿越台湾山脉后,有关云团已被破坏,故只维持仅仅数小时的时间,就在台湾海峡消散。虽然此热带低气压已消散,但有关雨带仍于7月25日向南北扩散,为台湾、琉球群岛和吕宋东北部一带带来骤雨。台湾称这个热带低气压为西南气流。

热带低气压

就在早前影响台湾的一热带低气压进入福建一带的低压槽不久,7月26日,一个新的热带扰动于中国上海市东南面水域(即中国浙江省东部水域)约400公里的东海海面形成。同日日本气象厅已于下午时分把此热带扰动升格为热带低气压。但由于此热带气旋形成的位置相当接近西风带,发展空间很少,而且本身甚少有热带气旋在该区发展。另外,此热带气旋受中国东南部和西太平洋的两股强大的副热带高压发展的情况下形成,所以一直未有任何气象局承认此热带气旋,只称其为一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卫星云图热带低气压卫星云图7月28日,此热带低气压向北移动,但由于雨带范围不广,未为上海和浙江一带带来大雨。但由于此热带低气压穿越西风带后,有关云团已被破坏,故不久就在上海东南部约120公里的东海水域减为一低压区。虽然此热带低气压名义上已消散,但有关的不稳定天气仍向北扩散,为大韩民国南部一带带来大雨。

热带风暴

热带风暴路径热带风暴路径2010年8月3日,在菲律宾的东北部水域的120公里有热带风暴生成,菲律宾气象局把它命名为Domeng,另外在台湾东南部有热带低气压生成,此热带风暴由西南季风生成,所以这热带风暴发展空间很少,所以一直未有任何气象局认为这是热带低气压。此热带风暴往西北方向移动,但由于雨带范围不大,生成两天就消散,给菲律宾带来降雨。此热带风暴穿越西风带后,慢慢的消散,被台湾东南部的热带低气压吸引,所以菲律宾气象局给Domeng发出最后警告。

热带低气压

8月23日,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呈减弱和东退的现象,不久位于台湾东面海域和吕宋西面海域同时有两个低压区形成。及后,位于台湾东面海域的那一个低压区于8月25日下午发展成热带扰动,并于8月26日首先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气压,预料受日本上空的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会稳定向北移动,穿越东海。

热带气压热带气压8月28日早上,此热带低气压已经进入黄海,并继续向北或东北移动,在下午时分再在朝鲜半岛西岸掠过并进入中国丹东市一带,为中国东北地区和北朝鲜一带带来大雨至暴雨。同日,日本气象厅为其发出最后警告。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热带低气压早于8月28日,热带扰动93C在中太平洋形成,并在8月29日进入西北太平洋,JMA把它升为热带低气压。虽然此热带低气压在日本很快把其定位,但同时因为此热带低气压处于赤道无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的气候区相当狭窄,在没有充足的发展范围下,在西太平洋海面上消散。

热带低气压

低气压路径低气压路径9月29日,日本气象厅报道,一个热带低气压已形成了在中太平洋在檀香山西南约2500公里。在接下来的一天,日本气象厅发布了最后警告,因为它9月30日消散在西太平洋。

热带低气压14W

热带气压14W热带气压14W该热带性低压于10/5生成后登陆海南岛结构遭到破坏,10/6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14w发出最后警告。由于14w强度及组织偏弱,中心不易定位,各国气象局皆未承认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4w登陆海南岛的说法,皆预测将在北部湾附近减弱为一低压区。但是,日本气象厅及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即CWB)10/6后仍然视14W为一热带低气压,滞留于海南岛附近,并预计其中心会南移(CWB认为会在海南岛陆地或北部湾消散),穿越三亚,再在附近增强为热带风暴,但此热带性地气压受冷空气影响与广东陆地影响,结构转弱,在广东陆地快速消散。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热带低气压在10月18日早段时间,日本气象厅报告于12°N 172°W有一热带低气压生成,同日该热带低气压被降格为低压区。

热带低气压 17W

17W热带低气压卫星云图17W热带低气压卫星云图2010年10月22日01:20 (UTC)日本气象厅停止对此热带低气压作出更新,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则于10月23日15时 (UTC)发出最后警告。

热带低气压(Jal)

详情请参考:2010年北印度洋气旋季#强烈热带气旋 Jal

位于北印度洋的强烈气旋风暴Jal位于北印度洋的强烈气旋风暴Jal11月1日,一热带扰动于马来西亚沙劳越以北一带的南海海域形成,编号为99W。在99W于南海南部形成初期,它的发展一直不甚乐观和不被重视,主要是因为99W于太低的纬度和太接近陆地形成。不过由于早于10月末影响华南沿岸一带的冷空气,于11月进入南海中部。在99W和东北季候风的共同影响下,99W有所增强,并由早前西移的路径转为较西北的方向移动,进入泰国湾。99W进入曼谷湾期间,泰国中部至南部一带风势增强,而曼谷也因受99W和东北季候风的共同影响下,风势增强,最低气温更下降至只有摄氏20度。99W于泰马边境登陆后,很快再于泰国布吉一带重新出海,进入孟加拉湾。

此气旋是2010年唯一一个由太平洋进入北印度洋的热带扰动。

热带低气压

热带低气压热带低气压在2010年11月1日,一个低压区在南中国海形成。2010年11月2日,它已发展为一个热带扰动。第二天,日本气象厅说它发展为热带低气压。 11月4日,JTWC为它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但不久后取消,原因是它进入了强烈垂直风切变的区域。11月5日日本气象厅发出最后警报。

热带低气压 18W

热低气压18W热低气压18W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临时编号18W。18W对流松散,部分向东北切离,低层环流中心部分外露。在11月14日下午2时,热带低气压18W位置在北纬14.8度,东经108.2度附近,并于同日早上在越南中部登陆。

热带低气压 19W

热带低气压19W热带低气压19W位于南海中部的热带扰动,晚间稍稍增强为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临时编号19W。在晚上8时,热带低气压19W位置在北纬10.3度,东经109.7度附近,预料向西北偏西移动,时速约12公里。19W对流大致消散,亦较松散,低层环流中心接近完全外露。系统身处的地区垂直风切变微弱,南部较强,高空辐散良好,海水温度约摄氏27度。19W身处大气环境一般,海水温度亦仅仅足够生存。19W接近越南南部或中部,受地形影响减弱。

热带低气压 01C (Omeka)

热带低气压 01C (Omeka)热带低气压 01C (Omeka)在2010年12月17日,一个温带气旋正渐渐向西南移,第二天,美国中太平洋飓风中心(CPHC)发现它转性为副热带气旋。稍后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晚上,它渐渐发展暖心,日本气象厅升格为热带低气压,JTWC也升格为热带风暴。 不久,这个热带低气压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返回中太平洋,日本气象厅为它发出最后警报。

2010年热带气旋名单

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是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台风中心命名。当该热带气旋被日本气象厅升格了为热带风暴后,就会使用下列名单中的名字。名字是根据以下名单而定,不按年度划分。风暴名字是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小组的成员提供,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交10个名称,并以该国英文名称按字母顺序排列。在2010年使用的名字清单中,各国气象台暂时还未提供任何名字更改。2010年未用名称以灰体字(未添加内链)表示,蓝体字(已添加内链)表示2010年已经使用过,蓝色加粗体(已添加内链并加粗)名称表示该风暴活跃中,黑色斜体(未添加内链已加粗加斜)表示下一个即将使用的热带气旋名称。2010年的风暴名称可能会与2004年的部分风暴名称相同。

提供国家/地区 风暴名称 代表意义
美国 奥麦斯(Omais) 1001 漫游
越南 康森(Conson) 1002 古迹
柬埔寨 灿都(Chanthu) 1003 一种花的名字
中国 电母(Dianmu) 1004 雷电之神
北朝鲜 蒲公英(Mindulle) 1005 一种小黄花
中国香港 狮子山(Lionrock) 1006 香港的一座山
日本 圆规(Kompasu) 1007 圆规星座
老挝 南川(Namthuen) 1008 老挝的一条河流
中国澳门 玛瑙(Malou) 1009 一种玉
马来西亚 莫兰蒂(Meranti)1010 马来西亚的一种树名
密克罗尼西亚 凡亚比(Fanapi) 1011 环状珊瑚岛
菲律宾
马勒卡(Malakas) 1012 指强而有力 (菲律宾语)
韩国 鲇鱼(Megi) 1013 一种鱼
泰国 暹芭(Chaba) 1014 一种热带花

菲律宾热带气旋命名法

提供国家/地区 风暴名称 代表意义
美国 奥麦斯(Omais) 1001 漫游
越南 康森(Conson) 1002 古迹
柬埔寨 灿都(Chanthu) 1003 一种花的名字
中国 电母(Dianmu) 1004 雷电之神
北朝鲜 蒲公英(Mindulle) 1005 一种小黄花
中国香港 狮子山(Lionrock) 1006 香港的一座山
日本 圆规(Kompasu) 1007 圆规星座
老挝 南川(Namthuen) 1008 老挝的一条河流
中国澳门 玛瑙(Malou) 1009 一种玉
马来西亚 莫兰蒂(Meranti)1010 马来西亚的一种树名
密克罗尼西亚 凡亚比(Fanapi) 1011 环状珊瑚岛
菲律宾
马勒卡(Malakas) 1012 指强而有力 (菲律宾语)
韩国 鲇鱼(Megi) 1013 一种鱼
泰国 暹芭(Chaba) 1014 一种热带花

台风季影响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英语:PAGASA)使用自己一套命名法,作于该国风暴责任范围内的热带气旋命名之用。与日本气象厅不同,只要该热带气旋会很间接地吹袭菲律宾或会影响周边国家的话(不论强度高低),就会使用以下之热带气旋名字。名单每四年循环再用,因此2010年名单与2006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名单相同。2010年未用名称以斜体字表示,黑体字表示2010年已经使用过,粗体名称则表示该风暴活跃中,黑色粗斜体表示下一个将会使用的名称。

  • Agaton 1001
  • Basyang 1002
  • Caloy 1003
  • Domeng
  • Ester 1004
  • Florita 1006
  • Glenda 1007
  • Henry 1009
  • Inday 1011
  • Juan 1013
  • Katring 1014
  • Luis(未用)
  • Milenyo(未用)
  • Neneng(未用)
  • Ompong(未用)
  • Paeng(未用)
  • Queenie(未用)
  • Reming(未用)
  • Seniang(未用)
  • Tomas(未用)
  • Usman(未用)
  • Venus(未用)
  • Waldo(未用)
  • Yayang(未用)
  • Zeny(未用)
  • Agila(未用)
  • Bagwis(未用)
  • Chito(未用)
  • Diego(未用)
  • Elena(未用)
  • Felino(未用)
  • Gunding(未用)
  • Harriet(未用)
  • Indang(未用)
  • Jessa(未用)

2010年风季表格统计

此列表列出了所有在2010年西太平洋曾经活跃的热带气旋。包括该热带气旋的强度,持续时间,名称,登陆地点,死亡和破坏。所有破坏都以美元作为单位。

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统计
风暴名字 活动日期 风暴级别 最高风速(10分钟平均) 最低气压(hpa) 登陆地点、时间、风速 损失(百万美元) 死亡人数
热带低气压01W 01.18日-01.20日 热带低气压 55km/h 1006 第一次登陆:地点:越南头顿市;时间:01.20日风速:55km/h 0.243 3
奥麦斯(Omais) 03.21日-03.27日 热带风暴 65km/h 998 没有登陆 0.10 0
热带低气压 04.26日-04.27日 热带低气压 45km/h 1008 第一次登陆:地点:菲律宾棉兰老岛沿海;时间:04.26日 风速:45km/h 0 0
热带低气压 06.03日-06.06日 热带低气压 55km/h 1002 没有登陆 0 0
康森(Conson) 07.11日-07.18日 台风 130km/h 970 第一次登陆:地点:菲律宾奎松波利略岛;时间:07.13日;风速:105km/h第二次登陆:地点:菲律宾奎松纳卡尔将军城;时间:07.13日;风速:95km/h第三次登陆:地点:中国海南省西沙群岛永兴岛;时间:07.15日;风速:120km/h第四次登陆:地点:中国海南省三亚市;时间:07.16日 19时50分;风速:130km/h第五次登陆:地点:越南海防市;时间:07.17日20时10分;风速:80km/h 109 76
灿都(Chanthu) 07.17日-07.24日 台风 130km/h 965 第一次登陆:地点:菲律宾奥罗拉省丁格兰;时间:07.18日;风速:55km/h第二次登陆:地点:中国广东省吴川市;时间:07.18日;风速:120km/h 55.4 13
热带低气压 07.18日-07.20日 热带低气压 55km/h 1004 第一次登陆:地点:日本冲绳县西原町;时间:07.18日;风速:55km/h 0 0
热带低气压 07.24日-07.25日 热带低气压 45km/h 1008 第一次登陆:地点:台湾宜兰县苏澳镇南部;时间:07.24日;风速:45km/h 0 0
热带低气压 06.26日-07.28日 热带低气压 55km/h 1002 没有登陆 0 0
热带风暴 08.03日-08.05日 热带风暴 65km/h 997 没有登陆 0 0
电母(Dianmu) 08.06日-08.13日 强热带风暴 100km/h 980 第一次登陆:地点:韩国济州岛;时间:08.10日;风速:95km/h第二次登陆:地点:韩国全罗南道高兴郡;时间:08.11日;风速:95km/h第三次登陆:地点:日本秋田县由利本庄市;时间:08.12日;风速:75km/h 4.2 37
蒲公英 (Mindulle) 08.21日-08.25日 热带风暴 85km/h 980 第一次登陆:地点:越南乂安省炉门镇;时间:08.24日;风速:85km/h 0 0
热带低气压 08.26日-08.28日 热带低气压 55km/h 1004 没有登陆 0 0
狮子山(Lionrock) 08.27日-09.04日 强热带风暴 95km/h 996 第一次登陆:地点: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时间:09.03日;风速:95km/h 0 0
圆规(Kompasu) 08.29日-09.03日 台风 150km/h 950 第一次登陆:地点:大韩民国首尔特别市江华岛;时间:09.01日;风速:120km/h 0 0
南川(Namthuen) 08.28日-08.31日 热带风暴 75km/h 996 第一次登陆:地点:中国福建省惠安县;时间:08.31日;风速:75km/h 0 0
热带低气压 08.29日-09.01日 热带低气压 40km/h 1010 没有登陆 0 0
玛瑙(Malou) 09.01日-09.10日 强热带风暴 90km/h 985 第一次登陆:地点:日本对马岛;时间:09.07日;风速:75km/h第一次登陆:地点:日本福井县敦贺市一带;时间:09.08日;风速:65km/h 0 0
莫兰蒂(Meranti) 09.06日-09.11日 热带风暴奥 75km/h 994 没有登陆 0 0
凡亚比(Fanapi) 09.14日-09.21日 超强台风 195km/h 930 第一次登陆:地点:台湾花莲县丰滨乡;时间:09.19日8时40分;风速:195km/h第二次登陆:地点:中国福建省漳浦县;时间:09.20日07时;风速:126km/h 18.9 105
马勒卡(Malakas) 09.20日-09.26日 强台风 165km/h 945 第一次登陆:地点:日本硫磺岛一带;时间:09.21日;风速:140km/h 0 0
热带低气压 09.29日-09.30日 热带低气压 55km/h 1008 没有登陆 0 0
热带低气压 14W 10.05日-10.09日 热带低气压 55km/h 1008 第一次登陆:地点:中国海南省三亚市;时间:10.05日;风速:55km/h 0 0
鲇鱼(Megi) 10.12日-10.24日 超强台风 230km/h 885 第一次登陆:地点:菲律宾吕宋岛谢拉马德尔;时间:10.18日12时25分;风速:230km/h第二次登陆:地点:中国福建省漳州市;时间:10.23日12时55分;风速:95km/h 110.2 27
热带低气压 10.18日-10.18日 热带低气压 55km/h 1010 没有登陆 0 0
暹芭(Chaba) 10.20日-10.30日 台风 155km/h 945 没有登陆 0 0
热带低气压
17W
10.20日-10.23日 热带低气压 55km/h 1002 没有登陆 0 0
本年风季总结
31个热带气旋 01.18日-12.20日 230km/h 885 24次登陆 298.043 26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