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武体育会

上海精武体育会

目录导航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爱国 武术家, 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 沧州 地区),汉族。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天津市 西青区 南河镇,为纪念霍元甲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经 天津市民政局审核并报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其故乡 天津西青南河镇自2009年1月18日起更名为 精武镇) ,为上海 精武体育会 创始人。   孙中山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他亲临大会,题写了“尚武精神”四个大字,以示对霍元甲的纪念。   在中国近代的 武术史上,有一位传奇式的 英雄人物霍元甲。霍元甲享名海内外,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抱着为国雪耻,振奋民族的强烈愿望,在 天津和上海,先后同俄、 英洋力士比武,并打败外国洋力士,为 中华民族争得了荣光。令国人扬眉吐气,欢欣鼓舞。  1890年秋天,霍元甲打败了一个找上门来比武的武师,有了“武艺高强”的名声。之后,由于喜欢行侠仗义,霍元甲逐渐在天津一带有了名气。霍元甲在 脚行( 搬运工自发的组织)做过管事,后来又到天津城北门外怀庆药店打工。在药店干活期间,他能挑动千斤药材,力推两个大青石 碌碡,人们送给他一个绰号:“霍 大力士”。  在怀庆药店打工时,霍元甲结识了药店掌柜 农劲荪。农劲荪曾留学日本,知识渊博,他常给霍元甲讲一些 中外故事,使之大开眼界,明白了不少道理。  1901年,有个叫斯其凡洛夫的俄国大力士来到天津戏园表演,他声称:“ 打遍中国无敌手,让 东亚病夫们见识见识,开开眼界”。霍元甲找上农劲荪,到戏园和斯氏比武。当斯其凡洛夫私下了解到霍元甲武功高强时,决定妥协。到约定比武那天,斯其凡洛夫临阵求饶,说:“我只是 来天津表演的,我说的那些话不算数。”霍元甲让他登报认错,斯氏只好应允,随后很快离开了天津。  1909年,英国大力士奥彼音在上海摆下擂台,讥讽中国人是“东亚病夫”,上海民众十分不满,但又无人敢应战。农劲荪从报上得知此消息,遂向上海知名人士、同盟会员、革命党人 陈其美推荐了霍元甲。霍元甲一到上海,上海各大报纸用大号字体刊登消息。霍元甲挑战奥彼音,奥和霍约定比武中不得使用 指戳、 足勾等 中国武术技法,并约期在 张园公开比赛。但到了比赛时间,却不见他的踪影,原来奥彼音已逃之夭夭。  1910年9月,日本柔道会对霍元甲吓跑俄、英大力士之事,很不服气,便挑选了十几名高手,找霍元甲较量。霍先让他的徒弟 刘振声上场,刘以静制动,连胜对方五人。日领队非常恼火,自恃技艺纯熟,点名与霍元甲较量。双方刚一交手,日领队便知对手厉害,他企图黑手伤人,但被霍识破。霍元甲虚晃一招,用肘急磕其臂,日领队骨断筋折,只好认输。。

   霍元甲生在一个 迷踪拳的世家。父亲 霍恩第以保镖为业,因霍恩第的 迷踪拳出神入化,所以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镖,霍恩第只镖穷苦百姓、清白之人,对贪官污吏决不保镖。霍恩第有三子:霍元栋、霍元甲、霍元卿,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担心元甲习武日后有损霍家名声,拒不授艺于他。但元甲 志存高远,他日日留心,处处 参察,偷艺于父传兄弟之机。苦练于舍外枣 林之僻。后为父知,受责。元甲保证绝不与人比武,不辱霍家门面,方准父兄一起习武。 元甲天资聪颖,毅力惊人,功艺长兄亢进,在 兄弟之中 出类超群,并在24岁那年5分钟之内击败了一位仅仅用三式打败了霍元甲的哥哥与弟弟的人。父见此,一改旧念,悉心传艺于他。后元甲以武会友,融合各家之长,将祖传“ 秘宗拳”发展为“迷宗艺”,使祖传拳艺达到了新的高峰,之后霍元甲自创了 迷踪拳。  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 精武体育会”( 精武门),为发扬 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 俄罗斯 大力士(一说俄罗斯大力士被霍元甲亲自击败,另一说俄罗斯大力士听到霍元甲的名声放弃比赛)。有一次, 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要求比试,霍元甲因病派弟子 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精武体育会”是 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 武馆,霍元甲创立“精武体育会”的其中一种原因是因为他觉得我们中国的武术不应该有门派之分,我们应该博众家之长,这样各自的武术才有进步,才能把我们的 国术发扬光大( 李小龙先生和这点相似)。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即逝世。元甲被商会下毒而死。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大侠 刘振声慕名来津,求拜于元甲门下。霍察其正直,遂收为弟子。从此破了 霍家拳「传内不传外」的先例。 元甲侠肝义胆。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谭嗣同变法遇难, 大刀王五( 王子斌)避难 津门,与元甲一见如故,遂成至交。后王子斌在京遇难,被 八国联军枭首示众。元甲与刘振声潜入京城,盗回首级,并取得 《老残游记》作者 刘鹗协助,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 俄国人来津在戏园卖艺,他在报纸上登出广告,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见了广告,并听说俄国人还当场信口雌黄,侮蔑中国人无能,极为气愤,当即邀 怀庆会馆主人 农劲荪和徒弟刘振声前往戏园,见到俄国大力士在台上吹嘘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国”如有能者,可登台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里还坐得住,不顾众人劝阻,一个箭步,气宇轩昂地跳上戏台,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东亚病夫’霍元甲,愿在这台上与你较量”。此时翻译将霍元甲生平来历告知俄国人。此俄国人闻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连忙将霍元甲让进 后台,霍元甲当场 质责俄国人:“为何辱我中华?”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重登广告,必须去掉俄国人是“世界第一”的说法;二是要俄国人公开承认侮辱中国的错误,当众赔罪谢过;否则就是第三个条件:我霍某要与之决一雌雄,并命其当机立断,色厉内荏的俄国力士哪敢出场比武,只好答应了前两个条件,甘愿登报更正和公开承认藐视中国人的错误,从而灰溜溜地离开了天津。  宣统元年(1909年)冬,上海来了一个名叫 奥皮音的英国大力士,在 张园设擂,辱中华是“病夫之国”,民众是“东亚病夫”。霍元甲应上海武林友人之约,与农劲荪、刘振声同赴上海,为雪病夫之耻与奥皮音约期比武。奥皮音先以万元押金作为要挟,后又把比武时间拖至在当年六月进行。赛前霍元甲已在张园摆起擂台,用英文刊登广告,文曰:“世讥我国为病夫国,我即病夫国中一病夫,愿与天下健者从事!”并声明“专收外国大力士,虽有铜筋铁骨,无所惴焉!”比武那一天,奥皮音早已被吓得逃之夭夭。霍元甲威震俄、英大力士,为中华民族雪洗了“东亚病夫”之耻,鼓舞了中华民众之志气,为亿万同胞所钦佩、仰慕。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结合时势,在农劲荪等武术界同仁协助下,在上海创办了“中国 精武体操会”(后改名精武体育会)。 孙中山先生赞扬霍元甲“欲使国强,非人人习武不可”之信念和将霍家拳公诸于世的高风亮节,亲笔写下了“ 尚武精神”四个大字,惠赠精武体育会。  当时上海蓬莱路一带为日侨聚居之地,日本 柔道会得知霍元甲勇挫俄、英两国大力士,今又创立了“精武体操会”,很不服气, 特从国内选派十几名武术高手,由柔道会长亲自率领来华,以研究为名,请霍元甲等人来 技击馆比武,双方各自择定公证人。   比赛开始时,霍元甲先命徒弟刘振声出阵,令其采用诱敌之法,寻机取胜,刘振声上场后,稳如泰山一般,日方人员认为有机可乘,使用多种招数,竟没有撼动他。即使日方派出其力气最大者上阵,也被刘振声一脚踢得倒地不能动弹。刘振声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连胜日方五人。日本领队见此情形非常恼火,便出阵向霍元甲挑战,二人一经交手,未经几个回合,日本领队便领教到霍元甲的厉害,于是企图暗中伤人,谁知霍元甲已看出破绽,虚显一招,当场用肘将其臂骨磕断。日方队员见此情形,便蜂拥而上,当即被中方公证人制止。这时, 日本人改变了策略,在比赛后举行宴会招待霍元甲。席间听闻霍元甲患有呛咳症,并在此次比武中也有外伤,就介绍一名叫 秋野的医生为霍元甲治病。平生 胸怀坦荡的霍元甲毫无怀疑之心,欣然接受。并留住 虹口 白渡桥的秋野医院。霍元甲服药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逐渐恶化。此时精武会欲接霍元甲出院,秋野百般阻挠,后经多方周旋才出院,由精武会同仁 陈子正救治,因 中毒太深而无药可救,于1910年9月14日长逝于 上海精武体育会。霍元甲的徒弟和朋友们拿着霍元甲每日吃的药去化验,才知是一瓶慢性烂肺药,明白了这是日本人暗下的毒手。逝世时年仅42岁。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 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 迁葬于小 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 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电影 《精武门》,李小龙饰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个人物,“陈真”是艺术家们根据刘振声的若干事迹塑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故事情节更加好看,但是历史上,刘振声的确是霍元甲的大弟子,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害死也是真实的。1989年修建 霍元甲陵园时,对霍元甲遗骨进行化验,证实是被毒死的。 此外还有有关霍元甲的 长篇历史小说 《津门大侠霍元甲》(作者: 冯育楠, 百花文艺出版社),通过作者考证的一些史料,基本再现了一代 大侠霍元甲的风貌。

  坐落在 天津市西青区 小南河村 ,1986年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整修了 霍元甲故居、修建了 霍元甲陵园,用以纪念这位名震中外的爱国武术家。1997年再次修葺了霍元甲故居,扩建了霍元甲陵园,辟为“霍元甲故居纪念馆” ,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由霍元甲故居和霍元甲陵园两部分组成 。故居建于清同治初年。1997年,在其原址翻盖 成青砖瓦房的 三合院。跨进小院门楼,是一镶有“福”字的 影壁墙。影壁墙后面是一明四暗五间正房,小院左、右各有厢房一间,中间正房挂着霍元甲遗像,两侧是 霍东阁在霍元甲遇害后所写的唁联“一生侠义,盖世英雄”。西屋霍元甲书房墙上高挂着 孙中山为精武体育会的题词:“尚武精神”。故居内陈列了一些霍元甲练武时所用的武器和精武会的会旗等文物,以及霍元甲生前用过的遗物。霍元甲陵园位于小南河村南,占地近一公顷,整体建筑采用轴线对称式布局。由 神道、石狮、享殿、 石牌坊、寝园组成。陵园还设有霍元甲生平事迹陈列馆,展览包括四部分:  一、幽燕之初露锋芒  二、奋发智勇,誓雪国耻  三、创建精武,强国强种  四、爱国精神,发扬光大  霍元甲的棺木于1989年4月29日迁葬于此。

  霍元甲故居纪念馆从建成之日起已有数万的爱国人士前来参观瞻仰,重温霍元甲这位爱国英雄的传奇事迹和感人精神。如今,纪念馆已列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天津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精武体育会是民间武术社团。1910年3月,因英国力士奥皮音在沪挑衅摆擂,有识人士北上邀请霍元甲来沪打擂,奥皮音慑于霍的威名不战而遁。后在虹口的日本技击馆武士亦挑战摔跤,霍接连取胜,振奋人心,轰动上海。于是,上海有识之士敦请霍及其徒刘振声留沪授武。遂由陈其美、农劲荪、陈公哲等于6月发起并组织集资在闸北王家宅(今交通路会文路附近)举办精武体操学校,由霍、刘教授武术,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民间体育组织精武体操会。1916年3月,精武体操会迁入原培开尔路73号并改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

  上海精武体育会是民间武术社团。1910年3月,因英国力士奥皮音在沪挑衅摆擂,有识人士北上邀请 霍元甲来沪打擂,奥皮音慑于霍的威名不战而遁。后在虹口的日本技击馆武士亦挑战摔跤,霍接连取胜,振奋人心,轰动上海。于是,上海有识之士敦请霍及其徒 刘振声留沪授武。遂由 陈其美、 农劲荪、陈公哲等于6月发起并组织集资在闸北王家宅(今交通路会文路附近)举办精武体操学校,由霍、刘教授武术。未几,霍因病医治无效,于同年9月14日不幸逝世,学校停办。 图片
  翌年3月3日,由陈公哲、 姚蟾伯、 卢炜昌等借铁路旱 桥堍房屋举办中国精武体操会,熔各派武术于一炉,聘任各派名家为教员。首任会长为农劲荪。
  1915年,集资自建房屋于倍开尔路73号(今 惠民路荆州路口)。1916年3月4日迁入,同时改中国精武体操会为上海精武体育会。此时已有在横浜桥福德里的第一分会一所。1919年又分别成立第二分会(在南市煤炭公所内)和第三分会(在鲁班路 山东会馆内),倍开尔路会所改称总会。
  1910~1920年,10年中该会会员发展至1100余人。外地亦纷纷建立精武分会并邀请 上海总会派教师前往指导。如 绍兴(1912年), 汉口(1918年), 广州、 佛山、 汕头(1919年), 梧州(1922年), 南昌(1923年), 厦门(1925年), 四川(两个分会,分别建于1927、1928年),以及后来的 南宁、 嘉兴、 松江、 无锡等分会。1920年7月3日,应国外华侨人士的邀请,上海精武会派了5名骨干成员陈公哲、黎惠生、罗啸敖、 陈士超、叶书田,去 香港、 越南、 新加坡、 马来亚和 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宣传 精武体育会的武术事业并协助建会,在精武历史上被称为"五使 下南洋"。此后,上述国家和地区以及后来的暹罗( 泰国)、 澳门、 美国、 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分会。最高峰时,国内外分会达42个,会员逾40万人。
  1921年,陈公哲又将倍开尔路75号的四层自有房屋献给精武体育会,作为刚成立的联系外省市和国外精武体育会工作的"中央精武"办事处。1923年,又购下福德里内一块地产建造了精武 中央大礼堂。1924年,因倍开尔路房屋财政困扰而办事处迁入中央大礼堂办公,即今总会所在地。
  总会提倡"体、智、德"三育并进和"乃武乃文"、体育以武术为主,逐步确立了初、中、高三级的"精武三十套武术基本套路";德育上则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精武精神,积极提倡和实行。
  该会曾编辑出版《精武本纪》、《潭腿精义》、《潭腿卦图》、《工力拳》、 《达摩剑》、《 粤曲精华》、《 新乐府》、《测光捷经》、《 医说》等数十种作品和书刊;还自摄影片5卷66节,曾作专场放映招待驻沪各国领事。1938年日寇入侵,强占了总会会所,上述大部份书刊和影片被毁。后该会迁往 南京东路慈淑大楼(今东海大楼)。抗战胜利后至1946年底,才收回福德里总会会所。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精武体育会由政府接管,逐步成为 虹口区的一个 体育场馆,继续举办各种体育培训活动。
  1979年以后,精武体育会在上海恢复活动,天津、广州、余姚等地的精武体育会亦相继恢复活动。1990年始,该会开展了与海外精武组织的联系和交流活动。

  在纪念精武会10周年编撰的《精武本纪》上,明确写明霍元甲是被日本人谋杀。日人技击馆挑选了十几名柔道高手来上海挑战,在日方一再要求下,先是刘振声上场,日本人用撑肚抛挞法,先运气在肚子上,等对方用力时猛一松使其摔倒,但刘振声马步扎得很稳,轻松取胜。接下来霍元甲与柔道会教师较量,将日本人推入天阶,使其右手骨折。霍元甲有咯血病,日本医生秋野卖仁丹给霍治病,两周后霍元甲逝世。经过公立医院的检查,“此慢性烂肺药也”。

  霍元甲突然去世后,精武会萧条如古刹,会员如入定老僧。经过几次搬迁,会员为了维持,甚至有人典当衣物。为了筹集基金,精武会还曾向社会公开募捐。

  精武体操会在1916年改为体育会,以陈公哲捐出私宅为分水岭,开始壮大繁荣,《精武本纪》还是孙中山作的序,李宗仁是汉口精武分会的名誉会长。1920年,派遣了陈公哲、陈士超等“五特使”下南洋,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都成立了精武会。

  在控诉负责人卢炜昌侵吞公款时,陈公哲也提了精武会的会费来源,有他的名下纱厂的利润,有四处教武的收入,有与西贡马戏团联合表演赚的钱。这时的精武会管理已经出现漏洞,“三公司”之一的卢炜昌携两万元款项离去,后死于狱中。陈公哲在《精武会五十年》一书中指责他是“一代伪人”,平时不烟不酒不沾女色,冬天只穿单衣,实际闭户吸烟、单嫖独饮,单绒袍内是上等全毛底衣,骗取会员崇敬。

  在《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史》的记录中,陈、卢失和,经营失利,精武公园不得不出让,精武体育师范学校也停办,陈公哲退会,因此陈的立场也未必客观,但精武会的衰落自此始。上海“孤岛”时期,会所被日本人侵占,资料大部分散失。解放后公私合营,一部分会所被收归国有,不复当年辉煌。精武代表大会在上海中央大会堂开幕。

  1909年冬,西洋力士奥皮音在阿波罗影戏院露肌健美,称华人为东亚病夫。展示肌肉在当时蔚为风气,陈公哲等人有一张合照,着斜肩豹纹连体衣,做出各种健美的姿势,与营养不良的国民相比,他们个个肌肉发达。同盟会会员陈其美、农劲荪和五金行经理陈公哲等人气愤之下开会商讨,决定请个高人煞煞洋人威风。农劲荪和当时在他所开药栈当伙计的霍元甲实为好友,霍在河北也颇有武名,能轻松挑的起500斤柴,一人打得十几个无赖跪地求饶,还吓跑过俄国大力士。霍元甲被请到竹深居茶社暂住,奥皮音坚持用西洋规矩,手带皮套,只击腹围上部,不许踢,霍元甲则要求手足并用,最后双方同意摔跤决胜负,约好在张氏莼味园比赛。结果那天奥皮音逃得无影无踪,发起人失望之余,提议众宾可以登台比武,由刘振声和霍元甲接招,霍元甲与海门张姓拳师的比武中,“右手执张臂,出左手揽其腰间,轻轻抱起,张某两足离地,霍将其置于地上”。这个比武只有一个回合,远不是影视中血肉四溅的厮杀。但霍元甲还是凭此役名声大噪,陈其美考虑到武装起义推翻帝制需要军事人才,他提出:“希望十年内训练出千万名既有强健体魄,又有军事技能的青年,以适应大规模革命运动和改良军事的需要。”革命组织为了不引起当局注意,采用体育办学的方式聚众是常事。1905年,徐锡麟、陶成章托名为清廷征兵,在大通师范学堂购步枪50支,子弹2万发,学生均入光复会。毕业后还能得到清廷发的文凭,背面却印有组织暗号。生源也都是擅长狩猎、射击的浙东山地学生,秋瑾还在该校穿男装教过骑马、击剑、实弹射击,被乡绅群起攻之。

  陈公哲和现在的副会长贾瑞宝都矢口否认精武会有任何政治倾向。在陈炯明兵变后,陈公哲还在船上与孙中山长谈,阐述精武会为何不介入政治并求得谅解。但是精武会的成员复杂也是事实,陈其美是国民党元老,陈铁笙是同盟会会员,有位别名虚吾的会友,因为他加入了虚无党。另一些主力是商界名流,比如称作“精武三公司”的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都各有实业,上海最红的是永安、先施、新新公司,所以他们三人也叫三公司。这些爱好武术的富人为精武会出钱出力,陈公哲为精武会捐献了一幢4层小楼作为办公场所,他还举例说:“精武会建会花费8000元,地段值2000元,50年后翻了10倍;友人为雏妓赎身,花费10万金,50年后雏妓鸡皮鹤发,而精武活动无已,无时不在少年时。”深为自得。霍元甲只是精武会的缘起,而精武会能够延续壮大,完全依靠这些怕惹事的商人。1912年,袁世凯解散社团,精武会因为不问政治,奇迹般地未被取缔;上世纪30年代,南京国术院想把精武体育会合并,变为国立,会员不同意。贾瑞宝说:“如果当时变成国立,就不会再有精武会了。”精武会的经费来自会员的会费和董事的捐赠,根据一份在公共租界警务处的“团体登记申请书”上的记载:精武会创始初期有3458人,一年会费18鹰洋,维持会员50元,12岁以下12元,女会员6元,永久会员150元,永久赞助一次性交纳300元,永久维持会员500元,永久董事1000元。精武会员大都家境不错,董事更是商界名流,也成为精武会的挡箭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