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大宗祠 南砂林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南砂乡西社村(南砂自明时已分东西南北四社,至民国时期仍为一行政村)。是由福建莆田入潮的林氏和易祖之八世裔孙于明万历丙午年即1606年始建。
祠堂位于南砂西社。坐东南面西北,面积约1000平方米。前朝狮子山和象山(以前照壁后有稻田,现已经不存),后倚南澳笔架山。左边是林氏享祠,右边是七圣宫。
建筑格局为四点金(潮汕传统建筑形式),面阔三间,进深两进,进了大门为门厅,大门左右建有库房,穿过中门是院子,两侧为回廊,正面建八柱单檐歇山式抱印拜亭一座,连接正厅。
大厅梁上悬挂木匾书:永思堂。大堂置神龛,内奉祖先牌位。左右厢厅挂祖先画像。回廊墙壁嵌祠堂兴建和历次修缮碑刻及“礼义廉耻忠义孝悌”八帖石刻(南砂林氏十九世孙有仪公著),时刻告诫子孙要好好做人。
大门 大宗祠兴建于明朝神宗万历丙午年(1606),祠址乃林氏大宗公和易祖创业养鸭处。至清顺治年间为海盗邱辉焚毁,后族贤重建。至康熙初斥地再次荒废,数年后海禁解除再由十世青门公,有楣公组织重修。此后一直完好,直至清末同治九年(1870)方耀办清乡,再次遭焚毁,时由裔孙有仪公于光绪四年(1878)重建,改门楼围墙为青砖垒砌,故称青砖祠。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废除科举制度,各地成立新式学堂,时有乡贤林仔肩、林毓英创办南砂报国学堂(今南砂报国学校前身),以大宗祠为校址。
1949年全国解放后,经历多次政治运动,祠堂祖先牌位画像,祭祀器物等皆被毁,屋顶嵌瓷灰塑,墙壁彩画,祠内木雕等皆被破坏,两廊被拆毁改建为教室,这种情况直到80年代中期报国学校迁址,祠堂归乡老年人协会管理,才有所改善。后由林氏族人讨回,90年代华侨回乡捐款进行简易修葺,至2002年南砂林氏理事会决定重修大宗祠,但鉴于资金不足,所以部分被毁木雕与缺失的木雕隔扇门故没有修复。2012年理事会决定补齐被破坏和缺失的木雕与闪门,重塑照壁五彩麒麟(此前所塑麒麟过大,现将其缩小,使“莆岭流辉”石匾及石雕麒麟重现)并恢复缺失历代族贤木匾,修缮工程已经于2013年冬月完成。
南砂林氏大宗祠祠内夜景 祠堂每年冬至举行大祭祀,各房及外出族人,宗亲等皆回来祭拜祖宗。其余时节则普通祭拜。平时则用以族内聚会,议事等。
南砂林氏大宗祠“永思堂”派下裔孙名贤辈出,族众番衍甚多,乃澄海林氏宗祠中等级较高的宗祠。
据清嘉庆九年版(1804年)《澄邑南砂林氏家谱》载:南砂林氏始祖和易公约在元末明初从福建莆田入潮,于南砂地方靠养殖生活 。与公同来的还有三个儿子,长子文叟,次子质叟,三子彬叟。长子文叟公仍居南砂(其时叫义积寨), 次子质叟公派则居潮州望京楼,而澄海上华湖心乡之林姓也公之派下,幼子彬叟公则回归福建故里。
所以文叟公为南砂林氏二世祖,而奉和易公为南砂林氏一世祖。文叟公生六子,长筠轩,次刚毅,三茂才,四梅轩,五俊山,六智斋,六房头为三世祖,其中二房刚毅公派最为昌盛,在本乡除了四房,六房各有一座公厅外,其他各房都建有祠堂。至清初六房九世昭河公肇创于董坑,后乾隆年间建林氏宗祠(为六房祠)。
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需要,各房子孙逐渐向外迁衍,现在龙潭,新兴街,明德,大围,石丁 ,董坑,东蓝美等及东南亚、欧美等地都有林氏子孙分布繁衍生息。
自和易公迁居义积寨,到明万历年间已经有两百余年,子孙繁衍众多,宗族昌盛,成为当地望族,所以族人决定建祠祭祀祖先,以示慎终追远,不忘水木之恩。祠堂于万历丙午年兴工,建祠时风水先生吩咐祠内需留亩半地,祠前不可铺灰埕,需留涂埕,还要有水田。由于祠址选在河滩湿地(古时南砂是海滨),所以旧时有”毛蟹出洞“的奇观。祠前建照壁,嵌五彩麒麟,上有石匾,正书:“莆岭流辉”由十二世孙进士世忠题,背面书:“南砂累耀“则有十四世孙明通科进士鸾翔题。
堂号曰“永思堂”以示永思祖宗之意,大门石柱刻联: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祠前有崔厝涧流过,环绕稻田,远处有狮,象两山为障)。大门匾额正书“林氏大宗祠”,背面书“笃谊受祉”。两边书:诗书门第,忠孝家声。祠堂对联有九对,现列其三,拜亭楹联之一:周锡姓孔称仁皇皇赫赫咸领千官紫诰,本莆田居澄海承承继继永仪十德佳言。之二:绍三仁而发祥云朗星辉忠孝有声天地老,绵九龙以衍派蛟腾凤起古今无数子孙贤。大厅楹联:源远流长万里澄江归碧海,春华秋实百年乔木声青霄。落款;潮州知府刘桂年题
旗杆座祠堂两边各立七座旗杆台,祠左前再立两座,共十六座,为科举时代林氏有功名者所立,以示敬祖崇功。
长房祖祠
二房祖祠”永锡堂“
魁南祖祠“中和堂”(二房一)、闫轩公祠、西祖家塾(公厅)、居祖公祠“永敬堂”、端公家庙“世德堂”(二房二派下,以上各祠皆位于西社)、宽祖书屋”永绥堂“(二房三,位于北社)、梅祖书庄(二房四,位于东社)
三房祖祠”贻燕堂“(位于西社)
谦祖书庄”积庆堂“(位于西社)
五房祖祠”垂裕堂"(位于南社)
爱庭祖祠"“树德堂”(位于南社)
林氏宗祠“致悫堂”(为六房祠,位于溪南董坑村)
林氏享祠(各房共有)(位于西社)
其他创祖外乡祠堂这里不载。
《澄邑南砂林氏家谱》(部分)载:
清康熙己酉科第三名武举人,林蔚,授京城卫千总。
清康熙岁贡,遂溪县教谕,林青门。
清雍正候选州判,林蕃。
清雍正庠生,林鼎基。
清雍正庠生,林科榜。
清雍正庠生,林科耀。
清雍正庠生,林科第。
清雍正岁贡生,候选训导,林木天。
清雍正庠生,林裕。
清雍正监生,林甲朋。
清雍正监生,林甲友。
清雍正监生,林耸秀。
清雍正乙卯科举人、乾隆乙丑科进士,林世忠,河北钜鹿县知县。
清雍正己酉科举人、乾隆壬戌恩科明通进士,林鸾翔,花县儒学教谕。
清乾隆六十年由贡生捐布政使司都事,嘉庆五年转授候选盐运司运同,林命宽。
清嘉庆二年由太学生捐职候选布政使司经历,林命敏。
清嘉庆五年由太学生捐职布政使司理事,林命惠。
清嘉庆五年由太学生捐职候选州同,林命仁。
清嘉庆五年由太学生捐职候选按察使司照磨,林尊训。
清嘉庆年捐职候选州吏目,林英杰。
清嘉庆六年由太学生捐职候选州同,林成梁。
清嘉庆八年捐职候选州吏目,林元秀。
清光绪戊子科贡生,林有仪,龙川县儒学教谕。
清秀才,林仔肩(又名:希伊、樑任,字:诞彰)爱国民主人士,开明仕绅,民国初澄海第一任教育局长。
清秀才,林毓英(字:贤臣、秀山)民国初历任澄海县财政局长、汕樟公路主要督造者、报国学校创建者之一。
清秀才,林春园(字:贤关)民国初南砂乡长、绅仕。
民国澄海县长,陆丰县长,开明爱国民主人士林修雍。
粤第四军第二团营长,吉林都督府少校参谋,黄兴大元帅府和云南都督李烈钧部中校参谋,汕头警察厅厅长,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陆军部少将副官长,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陆军部少将副官长林贤绍。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军59师117旅旅长,第4军59师少将师长,第4军代理中将军长林贤察。
爱国民主人士,开明乡绅林贤琬。
19路军军械处长,湖南督察、粤东保安司令员(俗称剿匪司令)林贤轸。
有、殷、受、天、命,元、裔、诞、贤、圣,先、德、洽、民、心,云、礽、绵、福、庆(青门公作)
源、深、流、必、长,本、固、实、斯、盛,爱、国、孔、称、仁,旌、忠、周、锡、姓(世忠公续)
孟、仲、叔、季,咸、尊、祖、训,诚、正、修、齐,广、学、博、闻(青门公作),
仪、范、克、端,猷、为、思、奋,建、树、勋、名,翊、赞、景、运(世忠公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