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转录病毒致癌的研究中发现,许多脊椎动物的基因组中含有内源性的反转录病毒,这些动物的细胞在一些诱导剂的作用下可产生出反转录病毒粒子。因此,肿瘤病毒引起细胞癌变是由病毒的某一基因造成的。于是,1969年Robert Huebner和GeorgeTodaro提出了癌基因学说。该学说主张,细胞癌变是由于病毒基因组中的癌基因引起的,癌基因是病毒基因组的一部分。
如果癌基因受到阻遏,则细胞可以保持在正常状态,一旦这种阻遏被打破,细胞就发生恶性转化。致癌因子,如化学物质、辐射等,能激活这种潜在的内源病毒。Huebner和Todaro认为,细胞内的癌基因是病毒基因组的遗迹。1971年,Howard Temin(反转录酶的发现者之一)对癌基因的来源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他认为,癌基因可由正常细胞基因(原癌基因)通过体细胞突变和遗传而产生。
在正常情况下,突变的癌细胞可以被人体免疫细胞吞没,但是当人体免疫力低下,变异的癌细胞就会存活下来,导致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