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中文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属性 省属本科大学、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广东省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高校(2021年)
外文名 ZhongkaiUniversityofAgricultureandEngineering
专职院士数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
学校类型 综合类
学校排名 365名(2023年软科排名)
院校代码 11347
本科专业 64个
录取批次 本科二批
主管部门 广东省
主要院系 园艺园林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农业与生物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18个院系
知名校友 曾溢滔、陈耀邦
简称 仲恺、仲园、ZHKU
类别 公立大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27年3月,仲恺农工学校正式成立,校址(现海珠校区)定于广州珠江河南(孙中山大元帅府)旁。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成立初期得到了包括黄埔军校在内的广州各界人士、香港、澳门及海外同胞的大力支持。

何香凝先生任首任校长15年,并确定了“扶助农工”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不徒鹜高深学理,而注重实验”的办学方针,以培养有真实学识之实业人才。校门向农工子弟敞开,免收学费,并发放伙食补助,首批招生98人,分读三年制蚕丝本科与一年制蚕桑实习科。学校聘请当时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其中包括蚕桑专家、农艺家杨邦杰、朝鲜籍蚕桑专家桂应祥等。学校在草创之初,由于经费不足,各项设备非常陋简,何香凝校长于1929年秋,携带自己的美术作品,从上海经香港,再到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等国为学校卖画幕款共10万元,扩建了农工学校。学校大力发展蚕桑科学,成为与中山大学、岭南大学鼎足而三的广东蚕桑研究中心。

抗日战争期间,学校遭到日军的霸占、改造与破坏,被迫辗转多地艰苦办学,遗失了仲恺先生血衣及仲恺系列蚕种等重要物品。其中1937年9月从学校原址迁移至佛山南海县西樵山,1938年8月迁至中山县南屏乡(现隶属珠海市),1940年2月又迁至澳门,1940年9月则坐落韶关乐昌西乡桂花村并在那里坚持办学长达3年9个月,度过了抗日战争时期最艰苦的岁月。

1943年1月,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仲恺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并奉省政府令,迁校于云浮新兴县,在途中,新兴沦陷。师生分避云浮县宁波乡西区中学及广西贺县等处。同年10月,学校改迁云浮罗定县松朗乡,借一座大祠堂为校舍复学。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学校于1946年1月重返广州,并于学校原址继续办学,此时的老校区校产破坏严重,处于破产边缘,何香凝在给国民党中央的信中说:“吾党先烈之纪念学校,岂止仲恺学校一间?而独贫贱仅留片瓦之仲恺学校则受摧毁。”学校可谓百废待兴。

1950年1月,学校更名为广东省仲恺高级农业技术学校。

1954年3月,学校更名为广东省仲恺农业学校。并受教育部委托于1954年9月开始先后接收三批越南留学生。1966年受“文化大革命”浪潮冲击,学校从1967年起被迫停办,校园被17个校外单位占领,成为文化浩劫的重灾区。1973年,广东省仲恺农业学校在困境中艰难恢复办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3)1984年8月,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原囯家副主席王震将军题写校名,1987年学校成立董事会,王震将军任名誉董事长,历任董事长均由广东省省长担任。1991年创建钟村实习农场(番禺教学科研基地),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8年3月,学校更名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09年以第一完成人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10年10月学校启用白云校区。

2021年5月15日,成为高等农林院校课程思政联盟理事会员单位;[6]5月25日,广东省学位委员会下发《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关于调整省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粤学位函〔2021〕3号),正式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7]

2022年8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7个科技小院获国家支持建设。[8]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止到2022年6月,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9]

二级学院 专业
农业与生物学院 农学、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园艺园林学院 园艺、园林、草业科学、林学
经贸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投资学、农林经济与管理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轻工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包装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农业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
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英语、日语
城乡建设学院 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计算科学学院 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水生动物医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体育部 负责体育课教学与活动开展工作

师资力量

二级学院 专业
农业与生物学院 农学、植物保护、种子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园艺园林学院 园艺、园林、草业科学、林学
经贸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投资学、农林经济与管理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自动化学院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轻工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包装工程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农业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环境科学
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英语、日语
城乡建设学院 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计算科学学院 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文化产业管理
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水生动物医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体育部 负责体育课教学与活动开展工作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658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为60.05%,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为42.94%;现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2个、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7个,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珠江科技新星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7人,柔性引进特聘院士8人、特聘教授(拔尖人才)42人、决策咨询专家11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强特色”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5]

广东省重点学科:

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优势重点学科) 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优势重点学科)

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优势重点学科) 4.植物保护(一级特色重点学科)

广东省珠江学者岗位设岗学科:

1.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2.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3.农药学 4.生物化工 5.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6.畜牧学 7.环境科学。

广东省“强特色”学科:

1.化学工程与技术 2.食品科学与工程 3.畜牧学[10]

学术硕士授权学科:

1.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学) 2、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与工学) 3.林学(农学)、4.植物保护(农学) 5.农业工程(工学) 6.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学与农学) 7.畜牧学(农学) 8.园艺(农学)9.作物学(农学) 。 《拥有35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1.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学) 2、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与工学) 3.林学(农学)、4.植物保护(农学) 5.农业工程(工学) 6.环境科学与工程(工学与农学) 7.畜牧学(农学) 8.园艺(农学)9.作物学(农学) [11]

专业硕士授权类别:

1.农业硕士(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畜牧、渔业发展、食品加工与安 全、农业管理、农村发展,共8个培养领域)2.工程硕士(材料与化工)3、风景园林硕士 4、兽医硕士 5、艺术硕士(艺术设计)。《共计13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

合作交流

学校始终秉承“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1997年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合格学校,2009年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资助高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学校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强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近年来在校学生获得包括IDA国际建筑景观室内设计大奖赛金奖、全国设计“大师奖”创意设计大赛金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华为网院杯”国际大学生ICT技能大赛一等奖、国际睡莲新品种比赛双项冠军(中国首次)、全国“挑战杯”大赛一等奖、京博杯——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特等奖、“东方红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创新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银奖及风险投资、全国大学生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金蝶云管理创新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CCPA全国财经类院系学生综合能力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在内的多项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竞赛奖项。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良好,位列全省前列。

截止到2021年,学校本科专业学科覆盖农、工、理、经、管、文、法、艺八大门类,招生专业62个。[12]

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1个:园林

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植物保护、园林

省级特色专业10个: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植物保护、应用化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科学、网络工程、园林、环境设计、环境工程

截止到2020年,拥有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3D数字化技术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1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平台、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

批准单位:国家教育部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中软国际-计算机类产学合作实践基地
批准单位:国家科技部
国家3D数字化技术培训基地 广东清远(仲恺)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
批准单位:国家农业部
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 农业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化学与生物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设计艺术造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术研究

批准单位:国家教育部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中软国际-计算机类产学合作实践基地
批准单位:国家科技部
国家3D数字化技术培训基地 广东清远(仲恺)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
批准单位:国家农业部
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 农业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基础化学与生物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设计艺术造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管类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机械与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6月,学校加入“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先后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诺丁汉大学、布莱顿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圣道大学、密苏里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澳洲中央昆士兰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梅西大学、波兰热舒夫大学、日本创价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韩国国立忠北大学、泰国皇太后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建立了友好互访、人才培养及学术合作关系;现为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5]

学术资源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截止到2022年6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绿色工程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广东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中外联合实验室1个(中新(新西兰林肯大学)农副产品综合深加工与功能营养评价联合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

1、农业农村部岭南特色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14]

2、农业农村部华南果蔬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 [15]

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6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16],广东省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1个。

另设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仲恺分中心,国家花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南方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实验室),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中药材产地加工分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分中心(实验室),是广州市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研究重点基地。

1、批准单位: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水禽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土地复垦植被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农产品冷链运输与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农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岭南文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水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农业产地环境污染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生物入侵预警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食品绿色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落叶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岭南乡镇绿色建筑物工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人工环境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有机硅电子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香精香料(仲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鲜食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农产品安全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水环境与水产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新型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批准单位: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广州市水产病害与水禽养殖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式传统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农用化学品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亚热带果树重大疫情控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特色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3、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高校热带亚热带花卉与园林植物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高校农用绿色精细化学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高校果蔬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高校农业产地污染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高校水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高校岭南特色食品加工与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高校土地复垦植被景观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中日蓝莓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港澳台合作平台)
广东省高校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文化传统

1、批准单位:广东省科技厅
广东省水禽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土地复垦植被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农产品冷链运输与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农产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岭南文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水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农业产地环境污染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生物入侵预警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食品绿色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落叶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岭南乡镇绿色建筑物工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人工环境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有机硅电子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香精香料(仲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鲜食玉米遗传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农产品安全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水环境与水产品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新型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批准单位: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广州市水产病害与水禽养殖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广式传统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农用化学品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亚热带果树重大疫情控制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州市特色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3、批准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高校热带亚热带花卉与园林植物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高校农用绿色精细化学品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高校果蔬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高校农业产地污染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高校水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高校岭南特色食品加工与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高校土地复垦植被景观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中日蓝莓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港澳台合作平台)
广东省高校智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徽

校园景色校园景色(24)截止至2022年6月 ,学校拥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4个,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多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为:仲恺为第一完成人的《生物基可降解高吸水性树脂生产开发与应用推广》,仲恺为第四完成人的《桔小实蝇种群持续控制的基础及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与应用》。在国际、国内知名科技期刊上发表(获收录)论文多篇,其中仲恺为第二署名的《一种新的自花授粉机制——花粉滑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Nature》杂志上发表,实现了广东省学术界在该杂志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学校在保水保肥技术;水禽健康养殖;猕猴桃、鹰嘴桃、蓝莓、银杏等优稀水果培育;花生、甜糯玉米杂优利用与育种;病虫害防治;农用化学品开发利用;有机硅高分子材料开发利用;岭南特色食品研发、安全控制与加工;观赏花卉、草坪草等园林植物培育;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及自动化;环境保护及人工环境标准化;农业信息化及物联网技术、行业与地方标准制定;农林产业规划及企业经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13]

校训

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藏书150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各种类型数字资源库18个。建有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文献资源覆盖农、工、文、理、法、经、管、艺术等多学科,已初步形成了多学科、多载体、以现代农业科学、现代工业技术、现代经济管理等文献为特色和优势的文献保障体系。

学术期刊

校园风景校园风景(16)《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为广东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国际期刊刊名代码为(CODEN)。主要刊登农学、园艺、园林、植物保护、生物技术、食品科学、资源环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机电工程、农业经济、数学、物理、化学与化工、计算机、电子信息,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实验新方法、新技术和国内外研究动态等。

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研究简报、文献综述等。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截止至2015年,本刊现为 :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数据库》(CABI)、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植物保护》、《中国农业文摘——园艺》、《中国农业文摘——土壤肥料》等国内外知名期刊收录或来源期刊。[17]

校歌

纪念馆

校校徽以“仲恺”二字及麦穗为主体结构,深绿色(C100M40Y100K20)为标准色。“仲恺”寓意学校是一所以名人名字命名的“纪念学校”,麦穗和“1927”寓意学校的前身是 1927 年创办的“农工学校”。“仲恺”和麦穗两者衬托并环绕着大写英文校名(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和建校年份(1927)。[18]

校徽校徽

乐干楼

注重实践 扶助农工

释义:校训“注重实践,扶助农工”是由学校创办人之一兼首任校长何香凝先生注重实验、扶助农工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发展而来。注重实践,要求仲恺师生务实笃行,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扶助农工,要求仲恺师生恪守仁爱,关注民生,立志报国。

校训校训校训校训

董事会

莘莘学子爱仲园

(词:王安利 蒙光励 曲:柯锦泉)

白云悠悠 珠江水长 可爱的校园充满阳光

仲恺英名 四海赞颂 爱国精神 远久弘扬

(女)注重实验 扶助农工

(男)求知创新 科教兴邦

(合)啊 仲园 啊 仲园

今日我们 努力向上 明天成为建设 祖国的栋梁

白云悠悠 珠江水长 美丽的校园鸟语花香

历尽沧桑 艰苦创业 春风化雨 桃李芬芳

(女)立志修身 博学报国

(男)刻苦磨练 意志坚强

(合)啊 仲园 啊 仲园

今日我们 奋力拼搏 明天为振兴中华 贡献力量

学校领导

纪念馆纪念馆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同志提议,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设立。1982年8月30日正式开馆,叶剑英元帅题写馆名。1984年5月,聘请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担任名誉馆长。现馆址为原仲恺农工学校办事处旧址,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落成于1928年,1982年10月12日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本馆现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史教育基地”。

校区环境

乐干楼是北斋拆除后,广州市区内仅剩的四合院建筑,位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海珠校区西北角,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西侧,仲恺师生俗称其为“四合院”。其建筑形制与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类似,为中西合璧的二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197.6平方米,高10米左右,有房间共35间;原有南大门,四周走廊相通。其结构精巧,外形优美,外部为红砖灰瓦,五支砖柱用进口“红毛坭”砌合,楼内木阁楼板铺花阶砖,颇具岭南风格与时代特色。

乐干楼于1931年上半年落成。校筹备委员会委员之一,时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部长的国民党元老林森为其题匾。乐干楼建成后,曾经是仲恺农工学校重要的教学和科研场所。楼内设有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蚕种冷藏库以及蚕种改良实验室。

海珠校区

民国时期:仲恺农工学校筹建初期成立由教育家许崇清(后任中山大学校长)为校董事会主席的董事会。校董有何香凝、蒋介石、宋子文、孙科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促进学校发展,1987年4月,根据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王震任名誉董事长。董事会历任董事长均由广东省省长担任,叶选平省长任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卢瑞华省长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黄华华省长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朱小丹省长任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现任董事会董事长为马兴瑞省长。董事会成员由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港澳知名人士担任。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先后为校园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廖仲恺铜像、何香凝汉白玉塑像和廖仲恺纪念碑题字。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何鲁丽、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霍英东、马万祺等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一贯关心、支持学校建设,有力地推动着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海内外各界人士深怀对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开创事业的崇敬和景仰,不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霍英东、马万祺、何厚铧、崔世安、曾宪梓、何鸿燊、杨钊、刘宇新等一批港澳社会名流为学校捐款兴建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等,添置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设备,设立奖教奖学金,为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遗余力。[13]

白云校区

职位 名单
党委书记 宋垚臻
院长 廖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李海燕
党委副书记 邱亚洪
党委常委、副院长 肖更生、田允波、林俊睦、朱立学、张文峰

参考资料:2022年5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官网[1]

番禺农场

职位 名单
党委书记 宋垚臻
院长 廖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李海燕
党委副书记 邱亚洪
党委常委、副院长 肖更生、田允波、林俊睦、朱立学、张文峰

学校荣誉

获得荣誉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5)海珠校区占地约267亩,原本为完整的一整块,后为仲恺路所分隔为南北两区。北区包含办公区、科研区、教学区、教工住宅区、学生生活区和体育运动区。南区主要为学生宿舍区和学生生活区。

通讯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仲恺路501号(北区南门)

广州市海珠区东沙街 24 号(北区北门)

广州市海珠区仲恺路500号(南区)

院系设置: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学院、管理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获得排名

校园环境校园环境(4)白云校区占地1497余亩,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的广州第二大学城——钟落潭高校园区。校园处于群山环抱之中,风景优美,空气清新,规划总占地面积为2218余亩(分三期,已完成一期877亩建设和二期620亩征地,三期720亩土地建设为远期规划(预留发展用地,暂不作校园建筑建设规划,保留现山地地貌)。

通讯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广从八路1188号     正门

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广新路388号      副门

院系设置:

农业与生物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经贸学院、轻工食品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外国语学院、城乡建设学院、计算科学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报考条件

番禺钟村实习农场,又称番禺教学科研基地,占地500余亩,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与钟村镇交界处,始建于1991年[19]。现建有无公害蔬菜种植区、果树种植区、旱作物种植区、农业设施栽培区、草坪草资源圃、健康家禽养殖区、观赏花卉资源普等功能区。建筑面积2658平方米,设施温室面积4164平方米,其中智能玻璃温室100平方米,薄膜连体温控大棚1024平方米,荫生花卉大棚2100平方米,无土栽培设施2栋1000平方米。有培训楼1600平方米,可接纳180名师生住宿;专家公寓200平方米。

教学科研基地承担“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和“广东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示范单位”的建设任务。2008年在基地成立“仲恺健康农业研究所”和“种子工程研究所”。2012年11月,经农业部和共青团中央组织专家评审,番禺教学科研基地通过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的认定。

词条图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