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信砚(作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7月1日)
平装: 603页
ISBN: 7010099413
条形码: 9787010099415
商品尺寸: 20.6 x 14.6 x 3 cm
商品重量: 699 g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及时地编写出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课教材,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课建设、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但是,要编写出新的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课教材实属不易,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尤为困难。《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表述体系上做了新的尝试,力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尽绵薄之力。
编写说明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第一节 哲学的对象和历史演进
一、什么是哲学
二、哲学的对象
三、哲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哲学的性质、特点和功能
一、哲学的性质
二、哲学的特点
三、哲学的功能
第三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哲学中的基本派别
三、哲学中的非基本派别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质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意义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观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观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
第十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论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表述体系上做了新的尝试,力求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尽绵薄之力。
第一章 哲学及其历史演变:
六、哲学的历史演变:
哲学的历史演变不仅表现为不同哲学派别的争论与冲突的展开,而且表现为阶段性的理论变革和进步。
古代哲学推动人类的生存从自在转向了自为,提高了人类的理论思维水平,但它并未自觉意识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只能直观地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即直观地理解为存在物之间的关系,或感性存在与理性存在之间的关系,或个别存在与一般存在之间的关系。尽管古希腊的德尔斐神殿刻有“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但并没有改变古代哲学力图从永恒不变的“初始本原”或“终极存在”出发去理解和把握世界万物的本性(包括人及其行为的本性)的理论思路。这一理论思路经过柏拉图的理论加工,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达到了系统化的程度。亚里士多德把哲学规定为关于存在之存在的学说,认为哲学是探求一切实在对象背后的终极存在,“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的“最高智慧”。在古代哲学中,存在脱离现实事物和现实的人,成为一种抽象的凌驾于人与世界之上的神秘力量。也就是说,人的存在及其主体性和创造性、人的自由和价值尊严等问题都被抽象掉和消解掉了。从整体上看,古代哲学是一种从人之外去寻找整个世界的“本原”或“秩序”,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的本体论哲学。尽管晚期古希腊罗马哲学,即伊壁鸠鲁哲学、怀疑主义和斯多葛主义,推动了古希腊罗马哲学的伦理化转向,但并没有因此真正转向对人的主体性的发掘,相反,却使古代哲学走人了相对主义的困境。
中世纪哲学不仅使哲学变成了神学的“婢女”,而且还沿袭着古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因而它不可能解决古代哲学的困难。将哲学从古代哲学理论框架中拯救出来的是实现了“认识论转向”的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完成是通过17世纪的经验论与唯理论、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完成的。
经验论的肇始者是培根。培根以“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命题,通过强调真理性知识依赖于科学实验以及经验归纳方法,提出了经验论的认识原则。洛克在培根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了“凡是存在于理智之中的无不首先存在于经验之中”这一经验论的认识原则,把人类的心灵与外部世界、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基础确立为感官经验。洛克有力地驳斥了唯理论的“天赋观念”原则,但他最后却陷入了知识来源于感官经验,而对经验之外的存在的解释又来源于知识的循环论证之中。贝克莱通过取消物质实体,强调“存在就是被感知”,试图将经验论的原则贯彻到底以解决洛克的困难。但是,由于他肯定并且只承认精神实体是观念的原因,背离了经验论的原则,仍然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之中。休谟反对从任何实体存在出发来说明知识的来源及其真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观念理解为人类心灵对知觉印象的模仿以及习惯性的因果联想,但这种做法将经验论推向了“怀疑论”与“不可知论”,从而彻底瓦解了经验论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