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才杰

孙才杰

中文名 孙才杰
代表作品 《谁是凶手?》、《救救这川妹子》、《贫困县挖出大蛀虫》
出生日期 1965年农历10月24日
目录导航

身份

   作家 编剧

简介

   1965年农历10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 三台县芦溪镇 群星村三组一农民家庭,1981年初中二年级时因家贫失学。先后学过木匠、砖匠、电焊等手艺,遍尝人间疾苦。1983年自学文学创作,1988年开始发表小说。1996年4月,在300余人竞聘《 绵阳日报》两名记者名额时,在无报名资格的情况下,以长篇报道《谁是凶手?》、《救救这川妹子》、《贫困县挖出大蛀虫》等文章被破格录取。

生平

  1998年7月13日应聘于《四川质量报》作实习记者,用18天时间一跃成为该报有史以来第一名 首席记者。   1999年5月进入《 天府早报》作首席记者,成为该报创刊当日唯一以整版篇幅刊登一篇特别报道的记者。   1999年7月进入改版后的《四川青年报》,以《田书记到底贪污没有?》一文让该报当日发行量历史性达到30万份。   2000年4月到云南《 生活新报》任特稿部主任。   2000年10月进入广东《 家庭》杂志任责任编辑,后因故回成都,专业从事 长篇小说和长篇 电视剧创作。   2000年4月,特别报道《冤魂有幸,一个好嫂子义重 如山》获湖北 《知音》杂志首届 纪实文学征文三等奖。   2001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 世纪绝恋》。   2001年10月创作长篇小说《玫瑰陷阱》。   2002年3月,创办美国羝高有限公司成都代表处,任首席代表兼 总经理。   2003年1月,编剧30集 电视连续剧 《阿里山之歌》(改编自本人长篇小说 《世纪绝恋》)。   2003年9月,出版 长篇报告文学《情暖春熙》,时任 公安厅长 吕卓作序。   2003年5月,创作长篇小说《 火烈鸟》。   2003年9月,创作长篇 魔幻小说《 魔城》。   2004年3月,编剧20集电视连续剧《司法厅长》。   2005年3月,编剧40集长篇电视连续剧《 活路》。   2005年4月,任《西部兰花》杂志 总编辑。   2006年8月,编剧20集电视连续剧《我将真情给你》,2007年1月在成都开拍, 丁海峰饰演男一号, 马功伟导演。   2007年6月,编剧30集电视连续剧《 兰花草》。   2007年12月,创作长篇小说 《船》。   2008年6月,编剧40集电视连续剧《 藏茶坊》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最具创作活力和竞争力的作家、编剧,其作品深受国内(港、台)导演和出版者厚爱。   与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公司董事长 赵勇同时被写进其家乡 四川省三台县 芦溪镇2007年年鉴。   孙才杰:在文学的荆棘中舞蹈   少年失学:小木匠要当大作家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没有人相信孙才杰会从一个地道的农民成为作家,也没有人相信孙才杰的人生会因文学而改变。那个1965年农历10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三台县芦溪镇群星村三组一个农民家庭的文学少年,经历了人生漫长的苦寒磨砺后,终于在文学的塔尖上翩翩起舞。 在父母生养的九个儿女中,孙才杰排行老四。在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孩子的多少决定了他们享受到的待遇高低。 好在孙才杰有一个聪明的脑袋和超强的记忆。为了讨父母喜欢,他绞尽脑汁地把从别处听来的笑话和在连环画上看到的故事添油加醋地讲给父母听,直听得父母和 哥哥弟弟及邻居们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1981年,刚刚读到初中二年级的孙才杰不得不离开了他心爱的学校。两个哥哥结婚成家后让父母再也拿不出一分钱为他交学费了。那是一个悲哀的夏天,孙才杰噙着眼泪回到了家,扛着锄头当上了农民。 由于个子不高,力气也不够,粗笨的农活让孙才杰吃尽了苦头。父亲看到他实在可怜,便让他去跟表哥学木匠。表哥是个忠厚人,二话不说便收下了他。学徒不到三个月,他的手艺就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以单独出外揽活挣钱了。 父母见他手艺学成,心里稍有宽慰,心想这个有了手艺的儿子总算不会为今后的生活发愁了吧。但没让父母高兴多久,孙才杰便作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要当作家。 这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一次孙才杰生病住院,病情稍好后他便去镇上的书店看书。那时流行金庸、 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孙才杰看了一本又一本,但随后也发现为什么这些武侠小说全是香港 台湾人写的?难道大陆人就写不出来武侠小说?那一段时间,孙才杰沉默了,尽管还只是一个懵懂少年,但他心中已经对文学产生了严重的思考。 不久,孙才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当作家!要写出一部大陆人写的武侠小说!然而,一个仅仅只有初中二年级水平的人要想具有一个作家的水平和能力,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孙才杰并不畏惧,他找出自己上学时没用完的作业本,拿出自己那 支破得不能再破的笔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一旦动开了笔,孙才杰才知道文学真不是个东西。他认识文学,文学却似乎不认识他。从他手上写出来的文字,除了满腔豪情外,全无文学味道。 但孙才杰并不死心,他坚信文学不会拒绝自己。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知识和写作能力,他开始四处寻找可供阅读的文学作品。作为八十年代的农村乡镇,文学书籍的匮乏是绝对空前的。孙才杰甚至找不到可以购买文学刊物的地方,无奈,他只好到 废品收购站,从发霉的书堆中寻找他的 精神食粮。 孙才杰要当作家的笑话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木匠水平的呼声。一个 收荒匠从中看出了商机,他用很低的价钱收到文学书籍后又以高出数倍的价钱卖给孙才杰,并不厌其烦的恭颂他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作家。 孙才杰陶醉着,在文学的痴迷和伟大作家的梦想中孤独地 行走着。   青年磨难:穷农民不改痴心梦   原以为让儿子学了木匠手艺可以让家庭的窘境得到改变,但这个愿望很快让孙才杰的父亲失望了。他越来越发现这个聪明的儿子简直是不务正业。与孙才杰一起出生的人大多都结婚成家,而孙才杰却依然穷得叮当响地在继续他的作家梦。在孙才杰的记忆里,父亲对他的文学梦曾经给予过毁灭性的打击。父亲曾把他写的所有手稿撕碎扔进灶膛,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发泄自己对这个不争气的儿子的怒气。但孙才杰的举动让父亲的愤怒终于无可奈何地熄灭了。每当父亲将他的书籍和手稿烧了之后,身无分文的他便趁父亲不注意时从家里偷出粮食去卖,用卖得的钱购买纸笔。 父亲投降了!一家人再也懒得管那个好吃懒做的不肖子了。这样的结果让孙才杰 兴奋不已,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让自己可以疯狂写作的机会了。不论是酷署寒冬还是炎炎夏日,他都窝在那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里,不知饥饿疲劳地写作着。 1987年,孙才杰的父亲不幸患上了癌症。临终之际,这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绝望地看着面黄肌瘦的儿子,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浑浊的老泪在眼窝打旋。孙才杰跪在父亲面前,羞愧和难过让他觉得父亲的死完全是因为自己造成的。如果自己能外出打工挣钱,父亲也不会因为没钱治病而死。 父亲死后,孙才杰和母亲相依为命。这时候,贫穷已经像绞绳一样套在孙才杰的脖子上让他随时都有可能熬煎不过。有一次,孙才杰再也拿不出一分钱去购买纸笔了,家里也找不出可供他偷去卖的粮食了。无奈,孙才杰只好到姐姐家去向姐姐求援。那时姐姐刚结婚不久,家里也穷得叮当响,唯一的家当便是被姐姐视为命根子的一袋玉米。看着孙才杰可怜巴巴的样子,姐姐只好忍痛把玉米拿出一半去集市卖掉。一路上,姐姐背着玉米在前面走,孙才杰默默地跟在姐姐的身后。姐弟俩的泪水洒了一路。 1988年,孙才杰的第一篇小说 《转房》在杂志上公开发表,得到了12元稿费。孙才杰用这笔稿费买了一瓶劣质白酒来到父亲的 坟头,将杂志在父亲坟前烧掉,然后将半瓶白酒倒在父亲的坟头,剩下半瓶自己一口喝下,然后嚎啕大哭地告诉父亲,他的文学之路已经快要实现了。 1990年,孙才杰的另一个短篇小说《 猎杀》在郑州《 百花园》杂志头条发表,这次得到了112元稿费。虽然这样的成就让孙才杰心中燃起无限希望,但穷困仍然像利刃一样随时都会结果了他的性命!   中年圆梦:小木匠挑战大金庸   1995年,已经30岁的孙才杰依然在家乡当一个老老实实的农民。这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了,但文学依旧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由于文学,他放弃了所有可以外出挣钱的机会,一家三口在极度穷困中惨淡度日。为了养活一家人,他不得不去建筑队打工,咬着牙跟着别人抬砖。每天早上太阳还没出来,他就赤着上身和搭档抬着200多斤的砖从一楼到 七楼。在用树杆搭起的架板上走得晃晃悠悠,心惊胆战。一天下来,人累得脱了形,肩膀肿得像熟透了的西红柿。尽管过得如此艰难,孙才杰也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狂热,有时候灵感来了,他在地上捡一张水泥 包装纸,也要把心中的感受记下来。即使是常年在建筑队打工,孙才杰仍然过得衣不蔽体食不裹腹。有一年春节,孙才杰甚至穷到连买过年肉的钱都没有,更别说改善其他条件了。一件他花20元钱买的劣质西服竟然穿了十二年! 文学,让孙才杰 在穷困中挣扎,贫穷让孙才杰渴望找到一条改变自己人生的道路。 1995年,孙才杰的儿时好友 刘刚成看到一个 招聘广告,上面称要招两名记者。孙才杰兴冲冲地跑去应聘。本以为这次能够让自己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但没想到还是被一个叫 杨俊的骗子骗光了他向亲戚借来的800元钱。 那天晚上,孙才杰身无分文,一个人又饥又饿地在绵阳临园干道上来来回回地走到天亮。 1996年3月,刘刚成再一次告诉孙才杰,《 绵阳日报》要招两名记者。这次,孙才杰再也借不到一分钱了,一个人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到 《 绵阳日报》招聘报名处报名。但负责报名的小姐见他衣衫褴褛的样子,以为他是收废品的,一个劲地把他往外赶。孙才杰死乞白赖地一定要报名。那小姐被孙才杰缠烦了,对他说, 涪江三桥那儿还有一个报名点,让孙才杰去那里报名。孙才杰兴冲冲地跑到涪江三桥一问,原来那里正在修桥,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孙才杰这才知道,自己被那个报名小姐给耍了! 孙才杰不甘心放弃这次机会,但此次招聘所必须具备的大学本科文凭和绵阳城市户口这两个硬性指标却再一次将孙才杰拒之门外。 孙才杰决定另辟蹊径。他认为,报社招聘记者首先是看文章,文凭和户口只不过是一个无聊的托词而已。于是,在三百多名报考者忙着考试和找关系之际,孙才杰采写的两篇5000字的特别报道《谁是凶手?》《贫困县挖出大蛀虫》已经在《绵阳日报》全文刊发,并被全国数十家报刊转载。鉴于此,《绵阳日报》副刊部主任、《 星期天》主编 文然对孙才杰说:“我们虽然只招两名记者,虽然你不具备任何资格,但你的文章让我决定第一个录用你。” 从此,孙才杰从一个农民开始走上了新闻记者的道路。 但好景不长,几个月后, 《星期天》停刊。走投无路的孙才杰在朋友处借了300元钱开始闯荡成都。在租了一间民房和购买了一张旧床后,孙才杰身上只有不到50元的现金了。在成都,他人生地不熟,一个人骑着一辆从绵阳带过来的自行车漫无目的地在成都的街头 飘流。终于,他在一家报社找到了一个实习记者的工作,为了节省开支,孙才杰给自己规定每天只吃一顿饭,实在饿得不行了就拼命地喝开水。 1998年8月6日,孙才杰在别人处借了500元来到康定采访。当时成都温度高达33度,而康定的温度却不到20度!身着短袖衫的孙才杰为了抵御寒冷,只得沿着 大渡河疾走或到小酒馆喝二两烧酒御寒。几天后,孙才杰此次采访的稿子在该报全文刊登。文章刊发的第二天,社长在全社大会上宣布:“孙才杰这篇文章写得相当漂亮,从即日起荣升本报首席记者!”而此时距孙才杰到该报应聘实习记者还不到20天!而他竟是该报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首席记者! 2002年,已在全国新闻界颇具声名的孙才杰和别人投资开了一家公司,原以为可以过一次当老板的瘾,却不料一年下来,公司以惨败而关门,他自己也欠下了数万元的债务。 老板没有当成却背了一屁股的债,孙才杰再也无颜再回报社当记者了,他决定重操旧业——写作。这时,他已经身无分文。他的一个朋友得知他的情况后,出于同情借给他3000元钱,让他好好再去找份工作。拿到钱后,孙才杰把朋友的话忘得一干二净,他在成都租了一间12平方米的房子,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又开始了没日没夜地写作。 尽管省吃俭用,不到半年,3000元钱还是花光了。为了省钱,他不敢在外面吃一顿饭,常常在超市里买回一堆一堆的馒头放在冰箱里慢慢吃。有时候放得久了,馒头硬得像石头,他就用开水把馒头煮成 浆糊,闭着眼睛往下咽。半年后,根据他自己的长篇小说《世纪绝恋》改写的38集电视连续剧《阿里山之歌》完稿,孙才杰四处寻求影视公司,但都被拒之门外。走投无路的孙才杰再一次被文学逼上了绝路。 2004年7月,孙才杰终于等到了一个柳暗花明的日子。香港一家影视公司在网上看到他《阿里山之歌》的故事后,用重金买下了他的剧本。 孙才杰终于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涅盘重生。 《阿里山之歌》后,孙才杰先后写下了《司法厅长》 《活路》 《兰花草》《我将真情给你》 《 藏茶坊》等电视连续剧,每一部剧的题材和文学力量都成为影视公司争夺的对象。 2008年是孙才杰人生最为辉煌的一年。由他编剧的40集电视连续剧《藏茶坊》被香港著名影视人林念萱看上。曾拍摄过76版 《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等剧的林念萱决定用3600万来打造此剧,而颇具人气的台湾明星 刘若英也将主演此剧。而他的另一部30集的电视连续剧《兰花草》也被山东一家影视公司看中。 走出了人生的沼泽地,孙才杰并不就此罢休。他认为,当年是为了写一本大陆人的武侠小说而走上了文学之路,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这个梦想一直停留在他心里无法忘却。他计划再用十年的时间来挑战金庸。孙才杰认为,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虽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二老均已 金盆洗手,不再写作了。再加之二老年事已高,他们创造的武侠小说的巅峰状态已经成为历史,新的武侠小说的高峰依然横亘在后人的面前,而现在许多自自诩为武侠小说作家的人其实连武侠小说的概念都没有弄懂。武侠小说的定义是武中有侠,而并不是不分黑白的乱打一气。在一塌糊涂的武侠小说世界里,只有他才具有重塑武侠小说昔日形象的能力。他为此已经准备了二十多年,已经为未来十四部武侠小说取好了响亮的名字。孙才杰说,他已经把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侠小说做了详细的对比与研究,他将用一种新的武侠小说模式来诠释武与侠的精神,创造一个新的武侠小说的高度!   (原载《天府周刊》)

小说《藏茶坊》封面小说《藏茶坊》封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