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扩大就业目标的实现与我国经济增长和积极的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分不开。经济克服了“非典”的影响,增长率达到91%,为增加就业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在8月中旬召开了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放宽了再就业的政策空间,为扩大困难群体再就业和实现全年就业调控目标提供了保证。
2004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方面,要集中精力为解决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这“一代人”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打一场攻坚战;另一方面,还要面对长期失业人员增加,大学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凸显,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渠道,为他们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创造平等就业环境等问题。2004年的城镇失业率可能增加,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当前正是面临自然新生劳动力的高峰期。当前我国正处于自然新生劳动力增长的又一个高峰期,新生劳动力供给增大。2004年城镇劳动力供给的年增加量为1 500万人。某种意义上,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就是新生劳动力增长处于高峰的一个反映。二是下岗职工出中心后转化为失业人员。2003年年底仍然有260万下岗职工滞留在中心,他们在今后将逐步出中心,部分没有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将成为失业人员。这部分人员中,更多的人员再就业困难,面临长期失业问题。一些没有进入中心的下岗职工也将逐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成为失业人员。三是结构调整的因素。随着入世后我国政府的一些承诺的期限临近,企业将面临国际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进一步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成为越来越紧迫的要求,因此必然引发就业结构调整。
虽然2004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也有有利的因素:一是预计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为增加就业机会、调整就业结构提供了基础;二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将就业工作摆到政府工作的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贯彻落实,为扩大就业提供了保证;三是更加重视职业培训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就业服务不断发展;四是在促进青年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方面,政策进一步明确,体制障碍逐步被打破,为促进就业创造了条件。
当前需要保持经济发展速度,调整经济结构,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能定位,不断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积极促进就业;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加强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就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