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加瓦尔达,法国当红女作家,1970年生于巴黎,29岁时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中译本已由 漓江出版社出版)创下了100多万册的销售佳绩,使她从一个平凡的中学教师一跃成为法国 光芒四射的明星作家,再次把 灰姑娘变公主的 童话变成了现实。出书前她在文学界没有任何关系,也不在巴黎生活,却凭借一部短篇小说集征服了千千万万的法国读者(为此《巴黎竞赛画报》曾对她进行过相关采访)。 卡瓦尔达的作品“波澜不惊”,关注的只是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正是这种对当代法国人灰色灵魂的深邃透视,使她洞悉了人生在世无法超越的 悲剧性的 荒谬的生存处境,这种关照。 卡瓦尔达出生于巴黎,曾任记者,现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卡瓦尔达曾经表示,她热爱写作,希望能用自己的笔描绘普通人的生活。 卡瓦尔达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于1999年问世,销售成绩骄人。2004年,卡瓦尔达推出 长篇小说《 只要在一起》,讲述4名处于社会边缘的普通人因同住一栋公寓结缘,继而演绎出一段 关于爱与励志、充满欢笑和泪水的感人故事。该书一面世就登上法国书刊类销售排行榜冠军的宝座,销量达50万册。这部书被译成38种语言,同名电影也于2007年3月上映,票房收入不菲。
法国作家安娜·卡瓦尔达
1999年 《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 2002年 《曾经深深爱过》 2004年 《 只要在一起》 2008年 《 慰藉》
《只要在一起》
当安娜•卡瓦尔达怀揣着炽热的文学梦想,四处 投稿却屡屡被拒的时候,这个名 不见经传的法国 女教师一定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会成为红遍整个法国的畅销书作家。 就像我们事后所知道的那样,她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 《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的文稿“ 漫游”过十几家出版社,却没有被一个编辑看好,直到1999年初,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出版社LeDilettante看中并出版了这部小说。之后的热销程度让曾经收到过文稿的出版社都痛恨自己有眼无珠:半年销售量超过150万册,连法国前总统 希拉克的夫人阿尔贝纳特也公开声称自己是卡瓦尔达“粉丝 俱乐部”的一员。 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卡瓦尔达之后的写作道路更是让人刮目相看。2002年,她推出了长篇 处女作《曾经深深爱过》,继续受到“粉丝”的 狂热追捧。之后,2004年,长篇《 只要在一起》再度掀起了“卡瓦尔达热”:连续130周 停留在法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前10名,在法国国内销量接近200万册,全欧销售总量过400万册,媲美同期全球热卖的《达•芬奇密码》。小说由法国 新浪潮时代的老导演 克劳德• 贝利搬上银幕,取得骄人的票房成绩。 当很多读者以为卡瓦尔达难以再超越这个创作巅峰的时候,仅仅沉寂了四年,2008年3月,她携新鲜出炉的长篇《 慰藉》 归来,小说一上市就引来铺天盖地的书评。不到一个月销量直接跃过30万册,在《 费加罗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数周排名第一,总销量超过500万册。 再也没有人会怀疑,卡瓦尔达凭自己的写作创造了法国 当代文学写作中的一个奇迹,也成就了法国出版界无法解读的“卡瓦尔达现象”。
每部畅销书都是一个传奇。随着作品的热销,人们对作者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安娜•卡瓦尔达是谁?熟悉 法国文学史的读者,难免会有这样的期待,或许她是当年畅销 女王 萨冈的一个翻版: 17岁的萨冈,以六周时间写成小说《 你好,忧愁》,轻易在欧美两地暴 红暴紫。之后纵情狂赌 飚车,抽烟酗酒、染上毒瘾,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会引起明星般的轰动;又或许她是另一个 杜拉斯: 扑朔迷离的情感历程,自由飘忽的性情文字让一代又一代“杜拉斯迷”沉湎其中,欲罢不能。 然而,对卡瓦尔达抱有如此期待,并欲借此洞悉其作品畅销的秘密,注定是徒劳的。她的经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我们所能了解的也仅止这些:1970年,安娜•卡瓦尔达出生于一个 普通人家。她的生活, 一如她的小说,家常,琐碎,少有大起大落和 峰回路转。如 平常的法国女子一样,成年后不久就顺顺当当嫁给了一个不知名的兽医,之后离婚,现在她是一个穿着 家居服在家写书带孩子的离异妈妈,成名至今10年无绯闻。 我们还可以约略从采访过她的记者那里了解到: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女作家”,卡瓦尔达不喜欢一切抛头露面的场合,讨厌 摄影镜头,接受采访都只用 电子邮件,除了作品一概免谈。她那点少得可怜的文学资历似乎也不值一提,从 索邦大学拿到 文学学士文凭后,她一直死心塌地地充当文学青年,热爱一切可以在白纸上写字的机会,连为朋友写 求职信、为家人写聚会感言这类事情也乐意包揽。成名后的卡瓦尔达依然简单,有人为她算过一笔账:从2004年到现在,她至少已经赚进3200万欧元。可她依然住在靠近巴黎的小镇 默伦,过着几乎隐居的生活,只是换了一幢漂亮的大房子,买了一辆高尔夫小车,为两个孩子请了保姆,而这在法国顶多只是中产人士的标准。卡瓦尔达始终游离于当代法国主流文坛之外。她声称自己不想进入文学圈,也不是所谓的知识分子。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尽管她的作品在法国大红大紫,主流作家们依然无视她的存在,对法国文学的凋敝大发感慨。一如她的为人,卡瓦尔达的作品同样“波澜不惊”,它们关注的只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陌生的男女街头相遇调情,而好事却意外被搅了;怀孕妇女满怀喜悦地等着孩子出世,却发现肚子里是个死胎;梦想当作家的女人在出版社表示无法出版她的作品时突然瘫痪不起( 《我希望有人在什么地方等我》);一对典型的法国小资,在享受 浪漫生活的同时,陷入琐碎无聊的想象或绝望的精神状态,他们总想改变生活方式却又无能为力(《曾经深深爱过》);四个男女青年一同住在巴黎 埃菲尔铁塔边一处巨大的 奥斯曼式公寓里,这些看似绝缘的人物因了一些特殊的机缘有了各种各样的冲突,最终他们学会了彼此包容和谅解,和谐相处在同一个 巴黎屋檐下(《 只要在一起》);一名年近50岁的建筑师在好友的母亲去世后,开始反思自己的生命(《 慰藉》)。
安娜·卡瓦尔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