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员:5人(车长、驾驶、炮手、副驾驶兼前方机枪、装填手) 长度:5.92米 阔度:2.62米 高度:2.74米 重量:30吨 装甲与武器 装甲:62毫米 主要武器:75毫米M3炮 次要武器:50白郎宁M2机枪2x7.62毫米白郎宁M1919机枪 机动性 发动机:柴油引擎6046375匹(280千瓦) 悬挂系统:flatspring 平地时速:48公里/小时 马力/重量:12.5匹/吨 行动距离:240公里
在二次大战中,M4雪曼在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也被同属同盟国的大英国协(包含澳洲和加拿大)、苏联、自由法国、波兰流亡政府和中国所使用。
雪曼的第一次参战,是装备了许多该型坦克的英军第八军团在1942年十月参加的第二次阿拉曼大战(SecondBattleofElAlamein)。大英国协在欧洲战区也广泛地使用雪曼战车来取代M3葛兰特和其衍生车型,且在1944年成为装甲部队的主力-其他的战车是于战争后期参战的邱吉尔战车和克伦威尔战车。英军曾使用M4、M4A1和M4A2,但之后的主力装备是M4A4。M4的衍生型萤火虫战车是自美国援助的M4和M4A4改装而成,被配置在装备了雪曼战车和克伦威尔战车的部队中,以提供较强的反坦克火力。
虽然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投入了柴油驱动M4A2,美军驱逐战车部队也在非洲和欧洲投入了柴油驱动M10驱逐战车(基于M4A2地盘),美军装甲部队长官中将JacobL.Devers却要求不在无行动战区(ZoneofInterior)之外投入柴油引擎的雪曼坦克。首次投入战斗的美国雪曼是在1942年11月在“火炬行动”(OperationTorch)中使用的M4和M4A1,在北非战役的过程中雪曼在坦克营里取代了M3Lees的位置。虽然M4和M4A1在整个战争期间都继续服役,但美国陆军在战争后期更倾向使用拥有500匹马力强力引擎的M4A3。在1944年7月,M4A1首先装备76毫米
长管火炮进入战斗,紧随其后的是M4A3。到战争末期时,美国陆军在欧陆部署的半数雪曼战车已经装备了反坦克能力高的76毫米长管火炮,而余下的半数雪曼战车仍装备着75毫米的短管火炮。有些部队则混有装备了两种火炮的车型。第一种装备HVSS悬吊系统的车型是M4A3E8(76)W型,在1944年末参与实战。
苏联偏好使用装有柴油引擎的雪曼战车,因为它制造的战车如T-34也是使用柴油引擎。因此,它是继大英国协后大量使用装备有75毫米短管火炮和76厘米长管火炮之M4A2的国家。与英国不同的是,M4A2占了苏联所拥有的雪曼战车的大半。苏联军将部分M4A2的75毫米短管炮换成T-34的76毫米炮,并将此一改装车型称为M4M。使用HVSS悬吊系统的雪曼战车直到战争末期才被接收并使用。雪曼战车被苏联官兵称为“EmCha”,因为美国人写的顶上开口的数字4类似于西里尔字母chaЧ。
自由法军使用的M4A2占了相当高的比例,法国也是唯一经由租借法案接收M4A3E2“巨无霸”的国家。波兰军则使用了许多雪曼萤火虫和装备76毫米长管炮的衍生车型。中国部队则使用了装备75毫米短管炮的车型。
二战结束后,美国仍继续使用装有76毫米长管炮或105毫米榴弹炮的M4A3E8。在1950-1953年的韩战中,雪曼战车仍是美军普遍使用的战车。战后的雪曼战车也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服役并参与了20世纪末的几场地区性冲突。以色列的以色列国防军广泛的装备了包含使用法制75毫米火炮的M-50“超级雪曼”和拥有105毫米火炮的M51雪曼,及其他多种的改装及衍生车型。雪曼战车也被参与第二次喀什米尔战役和印巴战争(1971年)的双方军队所使用。南美洲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继续使用雪曼战车。智利陆军把雪曼列为现役装备直到1989年,而巴拉圭是南美洲唯一仍继续装备雪曼战车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