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守护教堂

圣母守护教堂

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门票价格 免费
占地面积 9502平方米
目录导航

景点简介

圣母守护教堂,又称圣母庇荫教堂、乌克兰教堂,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268号。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原为俄人旧墓地,最初在墓地建造石结构祈祷所一处,高约2米,内设圣母像和烛台。1922年动工建造了木结构教堂。1930年由俄国著名建筑师吉达诺夫设计,仿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艺术风格,在木结构教堂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了现在的砖石结构教堂,是中华东正教会哈尔滨教会教堂.

主要景点

圣母守护教堂,又译为圣母帡幪教堂。位于南岗区东大直街上。被列为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是中国目前唯一开放的典型拜占庭式建筑的东正教教堂。

俄罗斯,哈尔滨都有圣母帡幪教堂,是东正教教堂,自从东西教派分裂之后,东正教仍然持续着古老的宗教仪式。因此,在教堂内不仅供奉耶稣、圣母玛丽亚的圣像,还供奉着几十位圣徒的圣像。

教堂历史

圣母帡幪教堂始建于1902年,最初为墓地教堂,是一座石结构的祈祷所。1922年,为纪念在修建中东铁路、镇压义和团运动以及日俄战争中死亡的俄罗斯人,中东铁路局出资,在祈祷所的东侧新建了一座较大规模的木结构教堂。

1930年,中东铁路局再出巨资,由俄罗斯著名建筑师尤·彼·日丹诺夫设计,仿照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艺术风格,在木结构教堂的基础上,重新建造了砖石结构的教堂,1930年12月14日建成。即现今的圣母帡幪教堂。

1947年以前,教堂曾由乌克兰人看护,当时在哈尔滨的大部分乌克兰人常在此进行宗教活动,并在其周边墓地安葬亡者,因此这座教堂又被称为乌克兰教堂。

1958年起,中国进入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年代,中苏关系也一度紧张,此时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减少,东正教活动也无法正常举行。教堂由哈尔滨市文化局管理,曾相继被新华书店、马戏团等非宗教团体占用。

直到1984年10月14日圣母帡幪节,教堂才正式恢复了宗教活动,并成为中华东正教哈尔滨教会的所在地,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正式对外开展宗教活动的东正教堂。

2000年9月,教堂司祭格里高利神父(朱世朴)逝世,至今还没有新的司祭主持活动。

建筑结构

圣母守护教堂,始建于1922年,原为木结构大教堂。据说,起初建在了乌克兰俱乐部内,因此,老哈尔滨人喜欢叫它乌克兰教堂。1930年春,重修改建为砖石结构。这座漂亮的拜占庭风格的建筑,出自于俄国著名建筑师吉达诺夫的手笔,施工图是他攻读建筑学的大学毕业设计,由中东铁路当局出资修建。1936年建成后对外开放。

该教堂占地面积9502平方米,建筑面积660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体现出拜占庭建筑的特点。门廊为圆顶,分为两层,由钟楼和大厅组成最高点,堂大厅从上到下通顶高达30米,钟楼正门两侧,分列两口大钟,大的重1300公斤,是1899年在莫斯科浇铸的。中央大穹窿顶控制着整个教堂结构,下部用帆拱承托上部圆顶。4个六面体小塔上的4个小穹窿烘托着中间耸起的巨大的穹顶,硕大的半球形屋顶上高高地竖着十字架,大穹顶鼓座有12洞花窗,入口处上方的钟楼又起一处小穹顶,错落有致,凝重庄严。在大厅内由半幅木质“圣隔”分为里外两间,里间为圣所,设置宝座、祭台等;外间是祈祷场所。

“文化大革命”中该教堂遭到破坏,1982年动工修复,1984年10月14日重新开放。现为中华东正教会哈尔滨教会所在地。

帡幪

古代称帐幕之类覆盖用的东西。

后来有守护的意思

圣母帡幪,又称圣母守护,圣母庇荫

守护节日-圣母帡幪,10月14日

是东正教的节日

东正教

东正教是由早期的基督教分离出来的教派,在东欧一带盛行,而在西欧多为天主教。东正教与天主教在教义、教规上均有不同。

东正教在教堂的建筑形式上也有不同,它往往采用早在东罗马时期就形成了的拜占庭建筑风格。拜占庭的建筑主要是教堂建筑,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利用穹窿顶作为建筑大厅,这样的建筑构成是从罗马万神庙等建筑发展而来的,有上下两层穹窿顶组成,上层是小穹窿顶,底层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的过渡部分,由于它的形象好像船帆,所以又称为:“帆拱”。这种建筑样式不是形式主义,而是为了克服穹窿水平推力的方法,具有建筑技术上的意义。因此,帆拱在建筑史上别具一格。

再则,建筑多采用集中式布局,这是根据东正教活动的需要,以及宗教形态视觉效果的要求而设计的,平面上往往有两条十字交叉的对称中轴线,空间层次较多。

拜占庭式建筑传到俄罗斯后又有所创新,在洋葱头式的尖顶上设十字架,塔楼多圆筒形,外形以墙为主,窗子很细长,上面用半圆弧为顶。形成了庞大而又有节奏性的建筑外形。

在20世纪初,东正教传入中国,首先在东北地区流行。拜占庭建筑是古罗马文化东渐的产物,这种建筑艺术对于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也有所影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