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 庐山在小天池景区“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旧址上修建了“庐山抗战纪念碑”。
1949年后,石牌坊、纪念碑和烈灵台建筑群完整保留。碑身上原有“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字样,已被“革命烈士纪念塔”所代替,上部加一个红五星。文革期间纪念碑被拆除;牌坊推到,后又错位扶起;“烈灵台”被改名为“望江亭”。
清明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众来到位于世界名山庐山上的抗战纪念碑前,深情缅怀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先烈。庐山抗战纪念碑碑高9.9米,其中碑座高1.938米,占地面积119.38平方米。[2]
关于“陆军第九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来历,却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
陆军第九十九军,辖60师、92师、99师、197师四个师。军长梁汉明(1900~1996)系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别号星海,别字少辛,广东信宜人。父从农商,经济中等。峨嵋山中央军官训练团将校班毕业。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队学习。毕业后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九十二师少将副师长、师长。1938年6月授陆军少将。1942年5月任第九战区第九十九军中将军长,兼第九十二师师长。先后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争夺战、第一至四次长沙会战诸役。1946年因苏中战役失利被撤职,转任国防部中将参议。1949年任广东省保安第一师师长。同年10月到香港,后转台湾定居,著有《八十述怀诗集》等。1996年2月24日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
清明祭英烈 抗战以来,九十九军参加淞沪、鲁南、武汉(鄂南、南浔)、桂南及长沙(三次会战)、常德、长衡各会战,或沥血孤营,或横尸敌阵,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壮烈牺牲者逾数万。梁汉明1991年(当时已90高龄)从台湾给堂侄梁伯彦写信,信中回忆写道:“在抗战中,余任九十二师师长时,先后有十二个补充团的新兵调来,每团多则1200人,少亦700多,个个都是父母最疼爱的儿子,而到了前方参战,大多数为国伤亡。据余回忆,抗战八年中,我军官兵在前线阵亡的共达一万零四百余人之多。想到此种天伦之爱,午夜思之,余不禁潸然泪下也!”第99军抗战八年阵亡10400余名,这是多么巨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