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有高等教育,自清光绪戊戌始,堂址在桂林文昌门外。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巡抚黄槐森奏建体用学堂,1902年由巡抚丁振铎重修改体用学堂为广西大学堂。[2][5]
1932年春,广西省政府以“促进乡村教育,培养更多师资”为由,决定创办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在桂林设立筹备处;6月7日发出《广西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第一届招生简章》;8月进行招生考试;10月12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
1936年6月底,广西省政府下令广西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停办,并入国立广西大学,改称广西大学文法学院。省立医学院并入成立广西大学医学院,学校理、工两学院合并成立广西大学理工学院。广西师范大学
国立桂林师范学院1941年1月,教育部同意将国立广西大学文法学院改为法商学院;10月,广西省政府决定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1月,借桂林市东灵街广西教育研究所所址(今七星公园月牙楼斜对面)成立重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12月新生入学。
1942年2月,师专从桂林市东灵街迁至东江六合路;4月1日,广西省政府同意广西师范专科学校和广西教育研究所合并,改称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院。[6]
1943年8月1日,学院奉教育部命令,改省立桂林师范学院为国立桂林师范学院,直属教育部,是当时全国仅有的6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并将广西大学师范专修科的中文、史地、数理化三个专修科并归学院。抗战时期全国共有38所国立大学和学院。广西大学和桂林师范学院名列其中。[6]
抗日战争时期,国立桂林师范学院与国立西南师范学院、国立昆明师范学院一起,成为抗日大后方著名的三所高等师范院校,并被誉为“西南民主堡垒”。集聚了杨东莼、薛暮桥、陈望道、欧阳予倩、林砺儒、陈翰笙、夏征农以及曾作忠、张云莹、谢厚藩、陈伯康、林焕平等一批名家曾在学校任教。
1944年6月,桂林开始紧急疏散,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奉教育部之令迁移,先后迁至柳州长安镇、贵州平越等地。
原广西省政府-靖江王城(3)1945年11月,国立桂林师范学院向广西省政府申请迁至王城(省政府旧址)办学并获准。[7]
1946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下发渝高字第一三八四一号训令,命国立桂林师院(含附中)迁往南宁,并将国立桂林师院改名为国立南宁师院。
1950年2月,国立南宁师范学院奉广西省人民政府之命令,并入广西大学,暂时保留师范学院的建制,成为广西大学师范学院;同年下半年,广西大学对院系作调整,广西大学师范学院的建制撤销,成立文教学院。[8]
广西师范大学1953年7月,中南区院系调整委员会桂林分会以广西大学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五个专科为基础筹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10月,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筹办)改为广西师范学院(筹办);11月,奉中央教育部通知,学校校名定为“广西师范学院”。25日,中共中央就决定将广西师院校舍与坐落于王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特科学校校舍对调。[9][10]
1954年7月,广西师范学院暨广西省教师进修学院(今南宁师范大学)由将军桥迁入市内旧皇城办学,8月2日迁校工作结束。[11]
1976年,学校在桂林市东郊三里店增设分部(今育才校区)。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2]
广西师范大学(4)198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广西师范学院改名为广西师范大学。
1986年11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
2005年12月,广西师大在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建设雁山校区。
2006年,学校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7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投入使用。
2009年6月,正式成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是中国首家地方大学出版社集团和广西首家出版集团。
2012年,学校被国家确定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4年,学校被列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
雁山校区(5)2015年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签署关于共建广西师范大学的意见,广西师范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13][14]
2016年,广西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西师范大学。
2017年7月,学校被认定为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8年5月,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全区教育大会,重点支持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大学。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同月,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9月,入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5][16][17]
2020年1月,入选双万计划。[2]10月,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8]11月,入选全国文明校园。[19]
2021年1月,《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以“一校一策”推进广西师范大学建设国内一流大学。[20]
2022年9月20日,担任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千年文脉-广西师范大学王城校区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设有教学学院(部)21个,开设79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12大门类。[2][21]
广西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教育、绘画、书法 |
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酒店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含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产品设计、动画 |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中外合作)、健康服务与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与教育) |
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 |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科学教育、测控技术与仪器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学院(田家炳教育书院) |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特殊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 |
化学(独秀人才试验班)、·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化学 |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商务英语、翻译、日语、朝鲜语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 |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中英)、英语(中英)、英语(中美)、英语(中加)、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中英)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
- |
学院(部) |
本科专业 |
---|---|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美术教育、绘画、书法 |
广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酒店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含按服装设计与表演方向培养)、产品设计、动画 |
广西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中外合作)、健康服务与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音乐学(音乐教育)、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表演与教育) |
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 |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科学教育、测控技术与仪器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学院(田家炳教育书院) |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特殊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管理 |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 |
化学(独秀人才试验班)、·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化学 |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师范)、商务英语、翻译、日语、朝鲜语 |
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 |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
学前教育(中英)、英语(中英)、英语(中美)、英语(中加)、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中英) |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
- |
截至2023年,有博士学位900多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300多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00多人。学校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60多人次;有广西院士后备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八桂学者、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等省部级人才140多人次。[22]
专家/学者类别 |
姓名 |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梁宏、陈振锋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邓荫伟、罗星凯、梁宏、唐凌、杨善朝、张利群、谭培文、胡大雷、钟瑞添、蒋治良、王枬、曾明华、陈振锋、赵书林、刘祥学 |
广西优秀专家 |
邓荫伟、梁宏、唐凌、杨善朝、罗星凯、张利群、钟瑞添、张师超、麦永雄、赵书林、王枬、曾明华 |
广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
梁宏、邓荫伟 |
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
胡大雷、黄振南、杨永栩 |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李先贤 |
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
梁宏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梁宏、陈振锋 |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李先贤 |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
梁宏 |
国家教学名师 |
罗星凯 |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 |
陈振锋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
陈振锋、覃德清、李先贤、曾明华、陈自卢、孙杰远、黄松、沈星灿 |
广西八桂学者 |
陈振锋、李先贤、张师超、孙杰远、周祖平、曾明华、钟瑞添、赵书林、孙宏斌 |
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
梁宏、张师超、邓荫伟、唐凌、周世中、黄振南、梁士楚、杨善朝、罗晓署、陈振锋、苏桂发、蒋治良、曾明华、覃德清、廖国一、王恒山、秦永松、李先贤、沈星灿、黄松、刘祥学、王红强、周劲波、靳书君、王宁、陈洪波、潘英明 |
序号 | 团队名称 | 级别/类别 |
1 | 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教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2 |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3 | 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4 | 代数几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5 | 哲学教研室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6 |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7 |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8 | 文艺学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9 | 法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10 | 代数几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11 |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12 | 设计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专家/学者类别 |
姓名 |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梁宏、陈振锋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邓荫伟、罗星凯、梁宏、唐凌、杨善朝、张利群、谭培文、胡大雷、钟瑞添、蒋治良、王枬、曾明华、陈振锋、赵书林、刘祥学 |
广西优秀专家 |
邓荫伟、梁宏、唐凌、杨善朝、罗星凯、张利群、钟瑞添、张师超、麦永雄、赵书林、王枬、曾明华 |
广西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
梁宏、邓荫伟 |
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 |
胡大雷、黄振南、杨永栩 |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李先贤 |
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
梁宏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梁宏、陈振锋 |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李先贤 |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
梁宏 |
国家教学名师 |
罗星凯 |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 |
陈振锋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
陈振锋、覃德清、李先贤、曾明华、陈自卢、孙杰远、黄松、沈星灿 |
广西八桂学者 |
陈振锋、李先贤、张师超、孙杰远、周祖平、曾明华、钟瑞添、赵书林、孙宏斌 |
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
梁宏、张师超、邓荫伟、唐凌、周世中、黄振南、梁士楚、杨善朝、罗晓署、陈振锋、苏桂发、蒋治良、曾明华、覃德清、廖国一、王恒山、秦永松、李先贤、沈星灿、黄松、刘祥学、王红强、周劲波、靳书君、王宁、陈洪波、潘英明 |
序号 | 团队名称 | 级别/类别 |
1 | 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教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2 |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3 | 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4 | 代数几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5 | 哲学教研室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6 |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7 |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8 | 文艺学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9 | 法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 |
10 | 代数几何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11 |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12 | 设计艺术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教学团队 | 自治区级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
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正门截至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现建制教学学院(部)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软件工程、体育学、世界史、物理学),专业博士点1个(教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学科专业涵盖了12大门类。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6个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软件工程、美术学)跻身全国前40%,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获B+档。在首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软件工程等5个学科获得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物理学获得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培育项目;在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中,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获得广西一流学科A类建设,软件工程、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获得B类建设。化学、工程学两个学科进入国际ESI排名前1%。[2]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软件工程、体育学[23]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2]、工程学[24]
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在全国高校第四次学科评估 中,广西师范大学23个学科参评,有6个学科进入B类 ,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等6个一级学科排名广西高校第一名,学科上榜数量居广西第二。
参评学科 | 评估等级(省内排名) | 参评学科 | 评估等级(省内排名)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广西第一) | 外国语言文学 | C+(广西第二) |
教育学 | B(广西第一) | 物理学 | C(并列广西第一) |
中国语言文学 | B(广西第一) | 应用经济学 | C-(广西第一) |
美术学 | B-(广西第二) | 法学 | C-(并列广西第一) |
软件工程 | B-(广西第一) | 世界史 | C-(广西第一) |
化学 | B-(广西第一)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C-(广西第三) |
体育学 | C+(广西第一) | 统计学 | C-(并列广西第一)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广西第二) | 音乐与舞蹈学 | C-(广西第二)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位类型 |
030200 | 政治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301 | 社会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5200 | 社会工作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20401 | 行政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404 | 社会保障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5200 | 公共管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25200 | 公共管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0 | 教育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Z1 | 教师教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Z2 | 民族教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Z3 |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1 | 教育管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4 | 现代教育技术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6 | 心理健康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8 | 学前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400 | 应用心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7102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403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1 | 教育管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4 | 现代教育技术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6 | 心理健康教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8 | 学前教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10106 | 美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303 | 人类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304 | 民俗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3 | 学科教学(语文)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300 | 汉语国际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0100 |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3 | 学科教学(语文)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8 | 学科教学(英语)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0200 |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55101 | 英语笔译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5102 | 英语口译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5105 | 日语笔译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5111 | 朝鲜语笔译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08 | 学科教学(英语)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5101 | 英语笔译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30304 | 民俗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401 | 民族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404 | 中国少数民族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9 | 学科教学(历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601L1 |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1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2 | 敦煌学、古文字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3 | 专门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4 | 中国古代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5 | 中国近现代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300 | 世界史(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203 | 旅游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5400 | 旅游管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09 | 学科教学(历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125400 | 旅游管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300 | 体育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201 | 体育教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202 | 运动训练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204 | 社会体育指导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25200 | 应用统计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4 | 学科教学(数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0100 | 数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1400 | 统计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4 | 学科教学(数学)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5 | 学科教学(物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0200 | 物理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1101 | 系统理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1102 | 系统分析与集成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5 | 学科教学(物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6 | 学科教学(化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0300 | 化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03Z2 | 材料化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1700 |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5235 | 制药工程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7 | 学科教学(生物)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1000 | 生物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1300 | 生态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90705 |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100 | 法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1Z1 | 知识产权法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5101 | 法律(非法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35102 | 法律(法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35101 | 法律(非法学)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35102 | 法律(法学)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13 | 学科教学(美术)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30400 | 美术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35107 | 美术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20101 | 政治经济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20103 | 经济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20106 | 经济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20200 |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202 | 企业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203 | 旅游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5100 | 工商管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25100 | 工商管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8120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3500 |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5212 | 软件工程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10 | 学科教学(地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83000 |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11 | 学科教学(音乐)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30200 |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35101 | 音乐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35106 | 舞蹈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J1 | 科学教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17 | 科学与技术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7 | 科学与技术教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80900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5208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30500 | 设计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35108 | 艺术设计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10101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10103 | 外国哲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10105 | 伦理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10108 | 科学技术哲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20101 | 政治经济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200 | 政治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500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2 | 学科教学(思政)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20 | 职业技术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20 | 职业技术教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0305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30502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03050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030505 | 思想政治教育(含高校辅导员) |
030506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050105 | 中国古代文学 |
070301 | 无机化学 |
070302 | 分析化学 |
070303 | 有机化学 |
070304 | 物理化学 |
070305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序号 | 重点学科名称 | 学科类别 |
1 | 无机化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 | 应用化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3 | 理论物理 | 广西重点学科 |
4 | 基础数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5 | 生态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6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广西重点学科 |
7 | 中国近现代史 | 广西重点学科 |
8 | 中国古代文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9 | 文艺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0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广西重点学科 |
11 | 教育学原理 | 广西重点学科 |
12 | 环境科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3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4 | 英语语言文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5 | 教育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6 | 计算机软件与通信工程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7 | 生态与环境保护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8 | 文化与文化产业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9 | 化学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20 | 应用数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1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广西重点学科 |
22 | 环境科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3 | 软件工程 | 广西重点学科 |
24 | 电路与系统 | 广西重点学科 |
25 | 动物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6 | 药物化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参评学科 | 评估等级(省内排名) | 参评学科 | 评估等级(省内排名) |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广西第一) | 外国语言文学 | C+(广西第二) |
教育学 | B(广西第一) | 物理学 | C(并列广西第一) |
中国语言文学 | B(广西第一) | 应用经济学 | C-(广西第一) |
美术学 | B-(广西第二) | 法学 | C-(并列广西第一) |
软件工程 | B-(广西第一) | 世界史 | C-(广西第一) |
化学 | B-(广西第一)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C-(广西第三) |
体育学 | C+(广西第一) | 统计学 | C-(并列广西第一)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C+(广西第二) | 音乐与舞蹈学 | C-(广西第二)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学位类型 |
030200 | 政治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301 | 社会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5200 | 社会工作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20401 | 行政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404 | 社会保障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5200 | 公共管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25200 | 公共管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0 | 教育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Z1 | 教师教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Z2 | 民族教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Z3 |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1 | 教育管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4 | 现代教育技术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6 | 心理健康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8 | 学前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400 | 应用心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7102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403 | 教育经济与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1 | 教育管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4 | 现代教育技术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6 | 心理健康教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8 | 学前教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10106 | 美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303 | 人类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304 | 民俗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3 | 学科教学(语文)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300 | 汉语国际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0100 | 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3 | 学科教学(语文)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8 | 学科教学(英语)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0200 | 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55101 | 英语笔译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5102 | 英语口译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5105 | 日语笔译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5111 | 朝鲜语笔译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08 | 学科教学(英语)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55101 | 英语笔译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30304 | 民俗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401 | 民族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404 | 中国少数民族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9 | 学科教学(历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601L1 |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1 |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2 | 敦煌学、古文字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3 | 专门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4 | 中国古代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2L5 | 中国近现代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60300 | 世界史(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203 | 旅游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5400 | 旅游管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09 | 学科教学(历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125400 | 旅游管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300 | 体育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201 | 体育教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202 | 运动训练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204 | 社会体育指导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25200 | 应用统计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4 | 学科教学(数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0100 | 数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1400 | 统计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4 | 学科教学(数学)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5 | 学科教学(物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0200 | 物理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1101 | 系统理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1102 | 系统分析与集成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5 | 学科教学(物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6 | 学科教学(化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0300 | 化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03Z2 | 材料化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1700 |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5235 | 制药工程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7 | 学科教学(生物)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71000 | 生物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71300 | 生态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90705 |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100 | 法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1Z1 | 知识产权法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5101 | 法律(非法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35102 | 法律(法学)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35101 | 法律(非法学)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35102 | 法律(法学)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13 | 学科教学(美术)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30400 | 美术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35107 | 美术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20101 | 政治经济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20103 | 经济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20106 | 经济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20200 |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202 | 企业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0203 | 旅游管理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25100 | 工商管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25100 | 工商管理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8120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3500 |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5212 | 软件工程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10 | 学科教学(地理)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83000 |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11 | 学科教学(音乐)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30200 |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35101 | 音乐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135106 | 舞蹈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J1 | 科学教育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17 | 科学与技术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17 | 科学与技术教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080900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85208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30500 | 设计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135108 | 艺术设计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10101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10103 | 外国哲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10105 | 伦理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10108 | 科学技术哲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20101 | 政治经济学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200 | 政治学(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30500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0102 | 课程与教学论 | 全日制学术学位 |
045102 | 学科教学(思政)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20 | 职业技术教育 | 全日制专业学位 |
045120 | 职业技术教育 |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0305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030502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03050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030505 | 思想政治教育(含高校辅导员) |
030506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050105 | 中国古代文学 |
070301 | 无机化学 |
070302 | 分析化学 |
070303 | 有机化学 |
070304 | 物理化学 |
070305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序号 | 重点学科名称 | 学科类别 |
1 | 无机化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 | 应用化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3 | 理论物理 | 广西重点学科 |
4 | 基础数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5 | 生态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6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广西重点学科 |
7 | 中国近现代史 | 广西重点学科 |
8 | 中国古代文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9 | 文艺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0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广西重点学科 |
11 | 教育学原理 | 广西重点学科 |
12 | 环境科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3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4 | 英语语言文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5 | 教育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16 | 计算机软件与通信工程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7 | 生态与环境保护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8 | 文化与文化产业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19 | 化学 | 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20 | 应用数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1 |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 广西重点学科 |
22 | 环境科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3 | 软件工程 | 广西重点学科 |
24 | 电路与系统 | 广西重点学科 |
25 | 动物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26 | 药物化学 | 广西重点学科 |
●质量工程项目
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7)
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7张)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国家一流课程7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所获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在西部地区同类院校和广西高校中名列前茅;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优秀奖1项。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8个、优势特色专业15个、自治区优质专业1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7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精品课程27门,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11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0个,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自治区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广西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2个,广西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2]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前教育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化学
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部分):荒蛮对文明的诗意奉献—广西与唐代诗人
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课程与教学理论、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教育研究方法、职业教育心理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学、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电子商务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自治区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商务英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艺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2个)
经济学、法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
广西一流本科专业(8个)
科学教育、学前教育、历史学、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绘画、音乐学、产品设计
序号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级别 | 批准时间 |
1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第二类特色专业 | 2007年 |
2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第一类特色专业 | 2008年 |
3 | 政治与行政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三批特色专业 | 2008年 |
4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第三批特色专业 | 2008年 |
5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 | 第四批特色专业 | 2009年 |
6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第四批特色专业 | 2009年 |
7 | 法学院 | 法学 | 第六批特色专业 | 2010年 |
序号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专业类别 |
1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王德明 | 2003年 | 自治区级精品专业 |
2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梁福沛 | 2003年 | 自治区级精品专业 |
3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谭培文 | 2003年 | 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
4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教育 | 刘绍忠 | 2003年 | 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
5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罗知颂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6 | 法学院 | 法学 | 周世中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7 | 政行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黄瑞雄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8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字 | 王德明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9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李晓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0 | 文旅学院 | 历史学 | 唐凌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1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梁福沛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2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秦新民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3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吴佃华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杨永栩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5 | 法学院 | 社会学 | 李文华 | 2007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序号 | 实验中心名称 | 级别 | 所属学院 | 获批时间 |
1 |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9年 |
2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5年 |
3 |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教育科学学院 | 2016年 |
4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6年 |
5 |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6年 |
6 |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电子工程学院 | 2008年 |
7 |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08年 |
8 | 教育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 | 自治区级 | 教育科学学院 | 2008年 |
9 |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2009年 |
10 | 体育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体育学院 | 2009年 |
11 | 音乐与舞蹈教学实践中心 | 自治区级 | 音乐学院 | 2009年 |
序号 | 实验区名称 | 建设级别 | 负责人 | 所属学院 | 获批时间 |
1 | 西部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治区级 | 钟瑞添 | 校办 | 2008年 |
2 | 应用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治区级 | 周世中 | 法学院 | 2008 |
3 | 地方师范院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治区级 | 罗晓曙 | 电子工程学院 | 2009 |
序号 | 课程名称 | 级别/类别 | 所属学院 |
1 | 教育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3 | 无机化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4 | 中国古代文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文学院 |
5 | 中国近代史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6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7 | 文学概论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中文系(文学院) |
8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政治与行政学院 |
9 | 综合英语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外国语学院 |
10 |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数学科学学院 |
11 | 有机化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12 | 普通动物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13 | 大学英语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外国语学院 |
14 | 法理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法学院 |
15 | 教育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16 | 植物生理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17 | 田径运动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体育学院 |
18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文学院 |
19 | 心理卫生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0 | 化学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21 | 教育学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2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23 | 教育心理学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4 | 学前课程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5 |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文学院 |
26 | 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数学科学学院 |
27 | 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外国语学院 |
28 |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教学成果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含学校参与2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
●队伍建设
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名单。[25]
序号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级别 | 批准时间 |
1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第二类特色专业 | 2007年 |
2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第一类特色专业 | 2008年 |
3 | 政治与行政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三批特色专业 | 2008年 |
4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第三批特色专业 | 2008年 |
5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历史学 | 第四批特色专业 | 2009年 |
6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第四批特色专业 | 2009年 |
7 | 法学院 | 法学 | 第六批特色专业 | 2010年 |
序号 | 学院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专业类别 |
1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 王德明 | 2003年 | 自治区级精品专业 |
2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梁福沛 | 2003年 | 自治区级精品专业 |
3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谭培文 | 2003年 | 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
4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教育 | 刘绍忠 | 2003年 | 自治区级重点专业 |
5 | 经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罗知颂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6 | 法学院 | 法学 | 周世中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7 | 政行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黄瑞雄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8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字 | 王德明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9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李晓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0 | 文旅学院 | 历史学 | 唐凌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1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 | 梁福沛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2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 | 秦新民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3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吴佃华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4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杨永栩 | 2006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15 | 法学院 | 社会学 | 李文华 | 2007年 | 自治区级优质专业 |
序号 | 实验中心名称 | 级别 | 所属学院 | 获批时间 |
1 |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2009年 |
2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化学化工学院 | 2015年 |
3 |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级 | 教育科学学院 | 2016年 |
4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化学化工学院 | 2006年 |
5 |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生命科学学院 | 2006年 |
6 | 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电子工程学院 | 2008年 |
7 |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 2008年 |
8 | 教育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 | 自治区级 | 教育科学学院 | 2008年 |
9 |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环境与资源学院 | 2009年 |
10 | 体育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自治区级 | 体育学院 | 2009年 |
11 | 音乐与舞蹈教学实践中心 | 自治区级 | 音乐学院 | 2009年 |
序号 | 实验区名称 | 建设级别 | 负责人 | 所属学院 | 获批时间 |
1 | 西部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治区级 | 钟瑞添 | 校办 | 2008年 |
2 | 应用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治区级 | 周世中 | 法学院 | 2008 |
3 | 地方师范院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自治区级 | 罗晓曙 | 电子工程学院 | 2009 |
序号 | 课程名称 | 级别/类别 | 所属学院 |
1 | 教育学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3 | 无机化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4 | 中国古代文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文学院 |
5 | 中国近代史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6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7 | 文学概论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中文系(文学院) |
8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政治与行政学院 |
9 | 综合英语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外国语学院 |
10 | 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数学科学学院 |
11 | 有机化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12 | 普通动物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13 | 大学英语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外国语学院 |
14 | 法理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法学院 |
15 | 教育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16 | 植物生理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17 | 田径运动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体育学院 |
18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 文学院 |
19 | 心理卫生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0 | 化学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化学化工学院 |
21 | 教育学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2 |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23 | 教育心理学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4 | 学前课程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教育科学学院 |
25 |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文学院 |
26 | 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数学科学学院 |
27 | 中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外国语学院 |
28 | 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截至2023年,学校已与世界 350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在海外设有3所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学校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是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奖学金”国际学生接收单位。近十年共接收了来自80多个国家的长、短期国际学生近16000名。2018年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学校王城和育才校区曾是越南学校的办学点,从这里走出了10多位越南国家领导人,40多位越南省部级领导,是目前国内接受和培养越南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也是全国唯一在越南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2018年学校成立了越南研究院,着力打造越南研究智库平台。[2]
截至2022年12月,广西师范大学有省部共建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广西民族药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1个心,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广西应用数学中心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7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1个,广西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5个,广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1个。[2]
平台级别/类别 | 名称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民族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6] |
广西重点实验室 | 广西低碳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西珍惜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多源信息挖掘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 数学与统计模型重点实验室、低碳能源电化学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生命过程与药物分析重点实验室、野生动植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非线性电路与光通信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应用心理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核分析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实验室、野生动物生态学实验室、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生物无机与配位化学实验室、信息智能和数据处理实验室、科学计算与环境分析科学实验室、生命过程与环境分析科学实验室 |
广西协同创新中心 | 西南民族药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 | 广西区域多源信息集成与智能处理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 | 桂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泛北部湾区域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 |
广西“人文强桂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 |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东盟历史与现实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基地 |
平台级别/类别 | 名称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 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民族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6] |
广西重点实验室 | 广西低碳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广西珍惜濒危动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多源信息挖掘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 | 数学与统计模型重点实验室、低碳能源电化学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生命过程与药物分析重点实验室、野生动植物生态学重点实验室、非线性电路与光通信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应用心理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现代核分析技术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与环境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信息系统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实验室、野生动物生态学实验室、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生物无机与配位化学实验室、信息智能和数据处理实验室、科学计算与环境分析科学实验室、生命过程与环境分析科学实验室 |
广西协同创新中心 | 西南民族药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 | 广西区域多源信息集成与智能处理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类协同创新中心 | 桂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
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泛北部湾区域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区域实践研究中心 |
广西“人文强桂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 | 八桂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审美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东盟历史与现实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 |
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研究基地 |
●承担项目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共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17项(超出计划完成数26.8%),连续实现多个重大项目突破,包括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122项,科研经费总计4.03亿元。
●论文发表
2011-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论文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1158篇、期刊论文3919篇。化学与药学学院曾明华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尖化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2篇入选2005-2015年ESI高引频论文。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欧立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世界物理学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化学与药学学院梁宏教授、杨峰教授课题组在国际药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马克思主义学院谭培文教授、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徐毅教授的学术论文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经济管理学院张海丰老师撰写的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00多种学术系列期刊在2011年度转载的学术论文数据统计,在全国高等院校学术论文转载量排名中,该校以20篇的转载量列第99名。
●科研获奖
2021年,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是学校连续第4次获得该奖项,获奖数在全国125家获奖单位中位列第32名,在全区位居首位。在2016-2022年的四次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奖项222项,其中一等奖18项,获奖总数连续两届均在全区排名首位。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3000项,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559项,科研经费(R&D经费)总计约8.11亿元。截至目前,科研成果获中国专利奖2项,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1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41项,获专利授权2000多件。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4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是1995年该奖项评选以来学校获奖数量最多的一次,立项数在全国排列第70名,在全国师范院校排列第14名。2021年,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是学校连续第4次获得该奖项,获奖数在全国125家获奖单位中位列第32名,在全区位居首位。在2016-2022年的四次广西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奖项222项,其中一等奖18项,获奖总数连续两届均在全区排名首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立项数连续12年均跻身全国百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入围全国高校30强,国家社科基金年立项总数首次突破40大关,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立项总数达到44项,取得学校历史立项数最好成绩。2016-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五年保持稳定增长,平均增长率达到12.21%,并获得核技术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首次突破50项,2021年立项数达到57项,创造历史最好成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