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1月,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前身原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系成立;
2000年9月,在原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系基础上组建的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1年,甘肃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绝大多数专业和师资整体并入经济管理学院;
2012年5月,西北师范大学学校机构改革中在原经济管理学院调整的基础上成立了商学院。
截止到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项,承担省部级项目100多项,多次荣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奖。
部分重大成果如下:
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1、张永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欠发达地区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2、张永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及相关政策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3、张永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经济结构转型的互动机理及调控政策研究”
4、朱立芸,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农民信息需求特征及农村信息服务调查研究”
5、王恒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息消费特点与信息服务模式研 究”
6、张永丽,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农村劳动力资源禀赋结构的变化及流动行为差异研究”
7、关爱萍,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区域产业转移对承接地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
8、张永丽,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甘肃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9、柳建平,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行为及因素分析”
10、刘敏,甘肃省软科学计划:“甘肃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及管理制度研究”
11、刘敏,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西北地区吸引、聚合、运用本地人才的积极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政策研究”
12、张学鹏,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一体化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以甘肃为例”
13、赵雪梅,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网络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研究”
14、周同藩,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15、王恒玉,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创新研究”
16、王恒玉,甘肃省软科学计划:“甘肃省2003-2004年度市县区科技进步动态分析”
17、张金霞,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8、赵雪梅,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特色农产品产业化与品牌发展研究”
19、刘鸿燕,甘肃省软科学计划:“甘肃省农产品网络营销研究”
教材与专著
1、张永丽.《流动、转型与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的影响》[M].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2、张永丽.《推进主体功能区发展的财政补给政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付音.《经济法概论(第一版)》(参编)[M].经济科学出版社
4、魏彦珩.《经济法概论(第一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
5、彭江嘉.《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参编10万字)[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张学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与协调发展:理论·实证与政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7、张学鹏.《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对经济转型的制约》[M].学苑出版社
8、刘敏.《薪酬与激励》(专著)[M].企业管理出版社
9、柳建平.《城市经济学》[M].兰州大学出版社
10、柳建平.《流动转型与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1、欧阳珍元.《甘肃民营企业融资探讨》[M].中国商业出版社
12、王桢.《基础会计》[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13、文玉锋.《实用数据结构》[M].化学工业出版社
14、张学鹏.《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5、赵爱玲.《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及案例精选》[M].中国经济出版社
16、刘敏.《管理学案例教程》[M].兰州大学出版社
CSSCI及以上论文
1、张永丽,柳建平.论和谐社会——一个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的分析框架[J].《经济体制改革》
2、张永丽,王虎中.新农村建设:机制、内容与政策——甘肃省麻安村“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软科学》
3、张永丽, 柳建平.工业化视角下我国“三农”问题的演变及其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
4、张永丽,王文娟.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缓解贫困——基于甘肃省贫困地区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
5、张永丽,杨志权.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村流动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影响[J].《西北人口》
6、张永丽.合作与不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非正式制度,《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
7、张永丽,王文娟.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缓解贫困[J].《人口与经济》
8、张永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诱致性变迁:重组抑或配置[J].《改革》
9、张永丽.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
10、张永丽,杨志权.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因素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
11、张永丽,葛秀峰.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张永丽,章忠明.风险与不确定性对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影响,《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3、张永丽,刘富强.劳动力流动对流动者人力资本形成的效应探析[J].《人口与经济》
14、张永丽,柳建平.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两阶段理论模型[J]. 统计与决策》
15、张永丽.电子支付方式对区域贸易发展影响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16、张永丽.土地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
17、张永丽.推进主体功能区发展的财政补给政策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8、张永丽.中国经济区划与区域经济关系演化 [J].《华东经济管理》
19、张永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农业技术经济》
20、张永丽.农村流动劳动力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
21、刘敏.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22、刘敏.科技创新人才概念及统计对象界定研究——以甘肃为例[J].《西北人口》
23、刘敏.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4、柳建平.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的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探讨[J].《科学 经济 社会》
25、柳建平.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纵横》
26、柳建平.农村劳动力流动与缓解贫困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
27、柳建平.现代农业发展——一个多层面的解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8、柳建平.劳动力流动对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
29、柳建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研究[J].《农村经济》
30、 柳建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研究-基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及人口城市化视角的分[J].《中州学刊》
31、柳建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研究--基于土地功能历史变迁视角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
32、柳建平.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改革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
33、柳建平.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两阶段理论模型[J].《统计与决策》
34、柳建平.影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决策因素的特征分析[J].《人口与经济》
35、赵爱玲.构建适应我国共公财政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36、赵爱玲.ERP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嵌入问题探索[J].《审计文摘(人大复印资料)》
37、赵爱玲.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的构建[J].《财经理论与实践》
38、赵爱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证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
39、赵爱玲.项目管理技术在国家审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审计研究》
40、关爱萍.新经济地理学及其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
41、关爱萍.产业结构测度的方法[J].《统计与决策》
42、关爱萍.南水北调增量供水的区域利益增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43、关爱萍.南水北调工程受水区经济效应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44、 张学鹏.我国R&D投入的区域差异及其解释-一个假说及基于面板数据的检验[J].《开发研究》
45、张学鹏.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标模式及路径选择[J].《甘肃社会科学》
46、文玉锋.基于P2P技术的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47、文玉锋.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中视频传输质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48、王桢.创新农村金融工具的路径选择[J].《兰州大学学报》
49、樊宝平.逆向物流与绿色物流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理论辨析[J].《中国出版》
50、彭江嘉.科斯理论的背景及逻辑内核[J].《西北师大学报》
51、蔺汉杰.我国创业板市场退市机制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
52、王山军.券商借助期货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业务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53、王桢.基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54、马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在职培训学员的心理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55、杨兴乾.韩国新农村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
56、刘伟国.物流配送问题的知识表示及其在GIS中的映射研究[J].《控制与决策》
57、安静.消费者态度对象的分离-从指向产品(品牌)到指向广告[J].《城市问题》
58、赵雪梅.网络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的框架及特点[J].《生产力研究》
59、彭江嘉.论西部文化产业的开发模式[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60、魏彦珩.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思考[J].《生产力研究》
61、刘敏.劳动报酬增长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设有应用经济研究所、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审计与资产评估研究中心、公司理财与投融资战略研究中心、企业绩效评价与薪酬管理研究中心、企业员工职业发展、社会保障与援助研究中心、电子商务与物流研究中心、企业营销策划研究中心、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研究中心等八个学术交流与研究平台。此外,甘肃省农牧厅还在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成立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中心。
在学术交流方面,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先后举办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人员培训班、2013年度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等,与甘肃省农牧厅合作成立“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中心”。先后与甘肃皇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虹盛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同时,还与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税局共建税收宣传教育基地。
在教师交流方面,先后派教师到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The Middle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等国外名校交流学习。
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会计学系、信息管理系等教学机构。设有会计学、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心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学等四个本科专业。
截止到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有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两个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属甘肃省应用经济学重点学科。
截止到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有教职工56人,其中教授5人,研究员2人,兼职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10人,硕士26人。其中1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除设有基本的教学科研机构之外,还设有资料中心、实验中心等两个教学辅助单位。截止到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有在校各类学生1600余人。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李长著(研究员) |
院长 | 张永丽,(教授) |
教学副院长 | 王世勤,(副教授) |
科研副院长 | 刘,敏(教授) |
行政副院长 | 关立力(高经师) |
党委副书记 | 温省州 |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李长著(研究员) |
院长 | 张永丽,(教授) |
教学副院长 | 王世勤,(副教授) |
科研副院长 | 刘,敏(教授) |
行政副院长 | 关立力(高经师) |
党委副书记 | 温省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