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龙-600是中国低档的水栖飞机水轰5时隔30多年的继任者[8]。
水轰-5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水上反潜轰炸机,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上飞机之一,其先辈苏联别-6型。水轰-5于1968年批准研制,原型机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制造,1976年首飞成功,1986年正式服役。由于机载设备存在明显缺陷,无法达到军方要求,水轰-5最终未能投入大批量生产。水轰-5包括原型机在内只生产了7架,最终服役4架,配备于北海舰队航空兵。水轰5以仅服役4架的数量使用了近30年。
鲲龙-600(3)水轰5只能在水上起降,然后像鳄鱼一样爬回岸上基地。中国需要大型两栖飞机。长达30年的时间内水轰-5孤独等待。由于中国水上飞机数量稀少且机体陈旧,海上远程搜救一直是中国海军的一大短板。
现代水陆两用飞机在很多应用领域里已被直升机所取代,但是它在森林或城市灭火方面仍有独特的作用。高层建筑和森林一旦发生火情,由于地面消防力量不足,直升机因载荷相对较小也是“杯水车薪”。大型水上飞机对中国来说,在很多领域都能得到广泛应用,都是急需品种。由于其具有可执行多项特种任务的强大功能,因此市场潜力巨大。
当时比较1:俄罗斯大型两栖飞机别-200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飞机,设计用于消防、搜救、海上巡逻、货运和乘客运送,可装载12吨水,7.5吨货物,或72名乘客。
当时比较2:日本最新的水上飞机或大型两栖飞机US-2的空重为25.6t、航程4600km、巡航速度480km/h、实用升限7195m。中国AG600有27.8t空重、4500km航程、500km/h巡航速度。
2009年:9月5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启动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研制项目。该飞机定名为“鲲龙-600”,预计在2014年取得中国民航型号合格证后,在珠海实现批量生产。
鲲龙-600(3)鲲龙-600项目的研制工作在2009年全面展开,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前三点可收入式起落架和船身两栖飞机机身,配备有4台涡桨6发动机。其外部尺寸与C919相当,最大起飞重量为53.5吨。鲲龙-600的设计理念是能同时在陆地和海上起降,目标是研制一款具备强大自然灾害预警、处置和远海水上救援能力的大飞机。鲲龙-600主要定位是救灾,一次可以汲水12吨,可以在飞行降落和滑行过程中把水汲满,然后可以直接飞往救灾现场,其灭火能力远超直升机。该机一次出动就可以救起50名落水遇险人员,要比最好的水上飞机日本US-2多出一倍。2月新闻报道《中国将造世界最大水陆两用飞机"鲲龙600"》。6月,经中国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工业特飞所作为总设计师单位,中航通飞公司作为责任主体,开展研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以下简称“鲲龙”600飞机),“鲲龙”600飞机的研制工作全面展开。[9]
鲲龙-6002012年:10月22日,中航工业通飞与西飞深入洽谈合作研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600,在合作方式、研制经费、研制进度等方面达成共识,签署了中机身、中央翼、外翼部件段研制框架协议。西飞将承担“鲲龙”600机身、机翼等部件的详细设计和生产制造等任务。
中航工业通飞、陕飞共同签署了“鲲龙”600飞机项目中后机身、后机身和尾翼部件段研制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携手合作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合作不仅加深了“鲲龙”600向大型灭火、水上救援及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合作,也有助于陕飞加快向通用飞机市场的迈进步伐。
陕飞在运-8系列飞机研制上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瞩目的成果,这对顺利完成“鲲龙”600飞机中后机身、后机身及尾翼部件段全部研制工作大有裨益。陕飞将全力支持“鲲龙”600的项目研制,在充分发挥好自身固有的经验、研制优势基础上,为该项目提供最为优良、稳定的技术支持,力争双方合作向纵深化发展。[10]
2013年:7月新闻报道《中国鲲龙600大型水上飞机合格审定工作启动》。
鲲龙-6002014年:5月,鲲龙600飞机研制已进入工程制造阶段,机体零件制造已经开始,年底 完成结构大部件制造,及机载设备的交付。
5月20日,鲲龙600飞机水密试验件在中航工业西飞国航厂顺利下架,标志着鲲龙600项目在国航厂的研制进入新阶段。水密试验件是鲲龙600飞机中机身下船体水箱的模拟结构件,该项目4月5日在国航厂正式开工,后续该试验件还将进行气密和水密试验。[10]
7月27日,中国国产大型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现已完成设计工作,全面投入试制。2014年底,其结构大部件有望交付该公司装配。[11]
鲲龙-60010月新闻报道《世界最大两栖飞机鲲龙600完成设计 准备总装》:“鲲龙600”已完成全部设计,各零部件正陆续运到位于珠海的中航通飞公司进行最后总装。
12月29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600)首个大部件中机身在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下架,标志着AG600的试制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2015年:3月17日在中航工业成飞民机实现机头交付。[12]7月17日,在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基地机身正式对接完成,全面进入总装阶段。这是AG600研制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13]
2016年:1月23日,作为我国自出研制的“三个大飞机”之一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起落架在长沙交付。
2016年7月23日,AG600在中航工业通飞珠海基地总装下线。[14]
鲲龙-6002017年2月14日,国产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全部4台发动机首次试车成功,标志着其相关系统综合验证状态良好,为该型飞机预计于2017年上半年在珠海首飞奠定了基础。
2017年6月6日,国产水陆两栖大飞机AG600完成了最后一次低速滑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飞机滑行功能正常,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接下来,AG600还将进行中速滑行和高速滑行试验。滑行试验结束后,AG600预计在7月底首飞。[15]
2017年12月24日,AG600在珠海亮相首飞。[16]
2018年1月24日,AG600在珠海进行第二次试飞。
2018年8月26日9时43分,AG600型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001架机跨越广东、湖南、湖北空域,顺利从珠海金湾机场转至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完成转场任务。标志着它全面进入水上试验阶段,水上试飞进入倒计时。[17]
2018年9月,“鲲龙”AG600已完成水上低、中速滑行,即将转入水上高速滑行试验工作。9月2日至13日,“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水上机场完成了水上低、中速滑行任务,期间进行了8架次共552分钟的水上滑行,主要验证了飞机气/水动操纵性、稳定性及水密性能,飞机各系统工作正常、稳定。[18]此次AG600水上高速滑行任务主要进行高速水面直线滑行,重点检查不同襟翼构型下的飞机水上高速滑行姿态保持稳定性、姿态变化控制特性、喷溅特性等性能。[19]
2018年10月20日9时05分,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电表示热烈祝贺。[20][21]
2018年10月25日上午,成功完成水上首飞任务的中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从湖北荆门漳河机场顺利返回珠海。[22]
2020年5月23日,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成功之后,将于2020年下半年在青岛开展海上首飞重大试验,全面推进项目研制进展。7月26日,“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为下一步飞机进行海上试飞科目训练及验证飞机相关性能奠定了基础。[23]
鲲龙-6002021年3月4日,AG600 001架机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顺利完成灭火任务系统首次科研试飞,飞机于中午13时40分从湖北荆门漳河机场起飞,15时16分安全着陆,试飞历时1小时36分钟,飞机姿态轻盈,飞行状态良好。目前, AG600飞机全面进入投水功能验证阶段,并将于年内完成投水灭火试验[24]。
2021年8月22日,AG600试飞保障团队安全抵达漳河机场,将在漳河水库水面进行试飞试验。[25]
2021年,在第十三届中国航展现场,AG600成功完成飞行投水功能演示首秀,9吨水从天而降,展示出强大的灭火救援能力。[26]12月26日,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1003架机在珠海实现总装下架,标志着该架机机体结构和机载系统安装工作正式完成,全面进入地面联调联试阶段,项目研制工作取得又一重大进展。[27]
2022年4月8日,航空工业强度所在珠海完成最后一阶模态测试任务,这标志着1003架机全机地面共振试验完美收官,有力推进了型号研制进程。试验团队正坚守珠海外场,进行后续的AG600飞机伺服弹性地面试验。[28]
2022年5月31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飞机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3]
2022年8月29日,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AG600M“鲲龙”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水上首飞成功。该项目计划2023年具备执行灭火任务能力,2024年取得灭火型适航证,2025年取得救援型适航证,“十四五”期间实现小批交付客户使用。[4]
第二架 AG600M“鲲龙”2022年9月10日,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第二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M“鲲龙”在广东珠海金湾机场完成了首次飞行试验。航空工业表示,研制批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共投产4架,此次飞行试验的AG600M属该型飞机的第二架。本架机3月31日完成机身机翼十字对接及尾翼对接,7月31日完成联合全机系统通电检查及调试,8月15日完成首次发动机试车,9月6日通过首飞前放飞评审,最终实现了首次飞行试验。
AG600M飞机后续还持续开展注水投水、汲水投水等科研试飞试验。航空工业预计第三架、第四架AG600M飞机将分别于2022年11月、2023年初进行首次飞行。[5]
2022年12月9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1006架)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7]
2022年9月27日,“鲲龙”AG600M灭火机以全新消防涂装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完成12吨投汲水试验。[6]
总装下线(3)鲲龙-600(AG600)是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鲲龙-600实际上像是一艘会飞的船,最大航程为4500公里,能航行12小时,最大的战略价值是可以用4个小时从三亚出发能达到曾母暗沙海域,大大增加了中国应对突发事态的能力。鲲龙-600的巡航速度是每小时500公里,可以适应80%的海况,未来可以执行维权、反潜、反舰、救援和物资运输等任务,将成为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又一大国重器。[9]
从外观来看,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机身上部才像常规的飞机气动布局,机翼两侧下放吊有两个浮筒,AG600是既能水上起飞又能陆地起飞,这种水陆两用飞机(水陆两栖飞机)优于单纯的水上飞机。
“鲲龙-600”为在水轰-5的基础上研制并改进的综合救援飞机,大小与A320相差不多,最大起飞重量可达53.5吨,最大航程4500公里。为世界上最大的一款水陆两用飞机,可以在陆地和水面上起降,采用三人机组,双人驾驶,一名机械师。
鲲龙600飞机,采用大长宽比船身式、悬臂梯形上单翼;“T”型尾翼、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布局,采用综合航电系统,配备红外探测和光学照相等搜索、探测设备;配装投汲水系统、水上救援的紧急救护设施,主要包括危重伤病员铺位、救护艇、救护衣、担架、简易紧急手术设施和药品等。
鲲龙-600“鲲龙-600”,可实现快速高效地扑灭森林火灾和及时有效地进行海难救护。“鲲龙-600”一次汲水12吨时间不大于20秒,可在水面停泊实施救援行动,一次最多可救护50名遇险人员。
鲲龙-600“鲲龙-600”飞机按“一机多型、水陆两栖、系列发展”的设计思想进行设计,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加装必要的设备和设施,以实现海洋环境监测、资源探测、客货运输等任务的需要。
“鲲龙-600”利用其载荷相对较多、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等特点,在扑灭高层建筑、森林火灾的时候能够‘扬长避短’。再加上能在水面起降、汲水迅速、投水准确的特点,可以及时扑灭高层建筑和森林发生的火灾。飞机可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投水灭火,堪称最专业的“救火机”。[29]
装配、试飞都将在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进行,而零部件生产则依托中国国内其他飞机制造企业。
初估数据
2012年前后的初期预估数据与2014年开始生产、2016年7月23日总装下线(一期产品)数据有差别:最大航程,初期预估5300公里,总装下线报道是4500公里;最大平飞速度,原预估555公里/小时,总装下线报道是500公里/小时;起降抗浪高度,原预估2.8米,一期产品介绍为2米。这些差别说明,一期产品非常谨慎,个别方面降低了标准,初期预估的标准 需要二期产品才能达到。
一期产品
一期产品即2014年开始生产、2016年7月23日总装下线的飞机。
机身长:37米 翼展:38.8米(与波音737相当)。
参考数据 | |
动力系统 | 机翼前缘安装4台单船身四发WJ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
最低稳定飞行高度 | 50米 |
起降抗浪高度 | 2.8米 |
最大平飞速度 | 为每小时500公里 |
最大起飞重量 | 53.5吨 |
最大航程 | 4500公里 |
汲水 | 20秒内12吨 |
投水高度 | (相对树梢)30~50米 |
最大航时 | 12小时,三亚去曾母暗沙4小时,一般可以在此盘旋2-3小时 |
陆上跑道 | 机场长度不小于1800米、宽度不小于35米 |
水域起降 | 长1500米、宽200米、深2.5米 |
安全性
可抗2米海浪,适应3-4级海况,适应75-80%的南海自然海况,机身下方设置的7个水密舱,如果相邻俩个水密舱出现破损,飞机依然能够安全的稳定漂浮[30]。
参考数据 | |
动力系统 | 机翼前缘安装4台单船身四发WJ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
最低稳定飞行高度 | 50米 |
起降抗浪高度 | 2.8米 |
最大平飞速度 | 为每小时500公里 |
最大起飞重量 | 53.5吨 |
最大航程 | 4500公里 |
汲水 | 20秒内12吨 |
投水高度 | (相对树梢)30~50米 |
最大航时 | 12小时,三亚去曾母暗沙4小时,一般可以在此盘旋2-3小时 |
陆上跑道 | 机场长度不小于1800米、宽度不小于35米 |
水域起降 | 长1500米、宽200米、深2.5米 |
两栖飞机之王
作为世界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鲲龙-600的初露真容给人们带来不小的震撼。它能像水上飞机那样停泊、栖息于起伏不定的水面,在水面上高速滑行并可一跃飞起,能平稳降落在水面;也能将隐藏在机身内的起落机彻底放下,像陆上飞机那样在坚硬的跑道上腾空而起或挟带巨大的动能从天而降。这种水陆兼备的起降功能使它比水上飞机和陆上飞机应用的范围更为广泛。
鲲龙-600鲲龙-600的外形看上去颇为诡异,37米长的机身中间顶部镶嵌一块38.8米狭长的平直机翼,机高12.1米。它的整机尺寸与波音737及C919相差无几,超越独占鳌头已久的日本的US-2和俄罗斯的Be-200,荣登世界第一两栖飞机的宝座。
鲲龙-600的飞行性能出众,如飞行时速500千米、起飞最大重量53.5吨、航程12小时等飞行指标,都优于US-2。鲲龙-600起步虽晚,但起点高,后发优势明显。它将在后续的首飞、试飞及正式飞行中,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和历练,不断完善、改进和提升,最终成长为新一代的两栖飞机之王。
高速与远航
鲲龙-600的速度超过任何船只,比航速最高的船快10多倍。鲲龙-600从海南三亚出发,飞驰过两沙、南沙,绕过我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再返同原地只需7~8小时,而同样距离,现代快速船艇往往需要3~4天才能实现往返。除此之外,它的另一显著优势是飞行距离远。如今,小型灵活的两柄飞机和水上飞机比比皆是,但飞行距离远不及鲲龙-600,后者可持续航行12个多小时。
这两个显著的优势归功于鲲龙-600独特的气动外形和动力强劲的发动机。
鲲龙-600采用现代飞机中少见的平直机翼,平直机翼承载好、结构合理,是飞机获得大升力、小阻力的最佳选择。飞机从水中起飞的一刹那升力最大,平直机翼有利于飞机的顺利跃起。机体最后的垂尾和高高耸立的水平尾翼,则有效保证飞行中至关重要的纵向和航向的安全、稳定与平衡。
如今,一架飞机上装备4台发动机很罕见,波音777及空客A350都只有2台。鲲龙-600每侧各安装2台发动机即全机装备4台发动机,这样的配置有助于飞机在水中滑行时灵活拐弯,只需改变一侧发动机的推力,原本困难的水中航向改变立刻变得轻而易举。另外,多台发动机可提高风急浪高恶劣环境下飞机的安全系数,哪怕一两台发动机意外失效,飞机都不会受到影响,能够继续执行飞行任务。
鲲龙-600配备的WJ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为我国自主研制,单台最大功率高达3120 千瓦。这种带6个叶片的螺旋桨发动机其实与战机、客机上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同属“兄弟”。它们核心机都有一样的压气机、燃烧室、燃气涡轮、尾喷管等,只是前者在涡轮轴上多了一个减速器以及与之相连的多叶片状的螺旋桨。螺旋桨转动时会产生向前的拉力,高温高压燃气流从尾喷管冲出时则会产生向后的推力,一拉一推,两股合力共同驱动飞机快速向前。WJ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单台功率虽不如涡轮风扇发动机大,但耗油率低。它的发动机起飞推力十分强大,与平直机翼配合相得益彰,能够完全满足两栖飞机的大起动力、远航程飞行的要求。此外,WJ6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安全可靠,技术成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已批量生产,并大量应用在我国运-8、运-9飞机上。
2016年7月23日珠海基地总装下线中航工业各单位通力合作,中航工业通飞作为责任主体,中航工业特飞所/中航通飞研究院作为总设计师单位,中航通飞华南公司作为飞机主承制单位,统筹行业力量,开展飞机研制。其中中航工业成飞民机承担机头的制造,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承担中机身和机翼的制造,中航飞机汉中分公司承担后机身和尾翼的制造,中航通飞华北公司承担发动机短舱的制造,中航工业复材中心承担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的制造,中航工业南方承担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起落架在长沙研制,两侧浮筒在哈飞研制,其余主要部件和系统也由中航工业所属相关单位研制。
从2009年9月正式启动的6年多来,项目共召开300余次适航审查会议,确认了数千个零组件制造符合性项目、数万个制造符合性检查工序,完成42个结构大部件的适航预检查和局方制造符合性检查,下发2000余份总装指令……。“从立项、设计、各大机体商联合制造,到适航挂签、总装,几乎每一步都是大型特种飞机的尝试与突破。”耿汝光说。
AG600的成功下线是全国上下通力协作的成果。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近120万个标准件,研制这么大体量、既能在陆地又能在水上起降的特种飞机,我国还是第一次。为此,中航工业研究制定了“主承制商-供应商”的“大协作”模式,充分调动全国资源参与研制。全国共有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参与了项目研制,供应商就有70多家[31]。
全机98%的结构及系统零件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全机机载成品90%为国产产品,四台WJ6涡桨发动机更是完全国产。
AG600型号研制之初,在两栖飞机的一些技术空白领域,曾经寻求国际合作,几年下来,国外主要水陆两栖飞机研制公司以种种理由拒绝合作;但随着型号的进展,随着中国自身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之后,国外公司反而主动找上门来,请求共同研制或合作生产。
中国研制并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水陆两用飞机——鲲龙600在珠海航展上全面亮相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32]
截止2009年,国际上具有研发生产水陆两栖飞机能力的,只有俄罗斯、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少数几个西方发达国家,其中以俄罗斯的研发水平最高。俄“Be103”和“Be200”、法国"Akoya"、加拿大"庞巴迪415"等两栖飞机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主要比较对象:当时国际上功能最先进的大型水陆两用飞机——日本US-2。
日本US-2此前世界上只有俄罗斯(米-26能汲水15吨)、日本(日本US-2载人近30)拥有大型水陆两栖飞机。但无论从航程还是载重量上,AG600都是世界最高水平。AG600在军事上用途广泛,特别是反潜、反舰能力都是陆基反潜和反舰型大飞机所没有的。AG600因为要在水面上降落,它的海上的低空性能是波音737改装的P8所不具备的,P8要在几百米甚至1000米以上投掷反潜鱼雷,AG600只要十几米就行。由于超低空飞行能力,更适合短、中程反舰导弹攻击水面目标。
7月23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研制的国产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 (以下简称“AG600飞机”)01架机在珠海实现总装下线,标志着该型机首架机机体结构和机载系统安装工作正式完成,全面进入地面联调联试阶段,也标志着AG600飞机项目工程研制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首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鲲龙-600作为我国“三个大飞机”之一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使命。AG600飞机总装成功下线,是继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实现交付列装、C919大型客机实现总装下线之后,我国在大飞机领域研制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为我国大飞机家族再添一名强有力的“重量级选手”,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AG600是当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陆两栖飞机,是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我国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对提升国产民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我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对我国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都具有重大意义。AG600飞机亦是中航工业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大实践项目。
鲲龙-600AG600飞机作为国家航空工业重大工程研制项目,2009年6月经国家正式批复立项;2012年攻克关键技术,完成初步设计;2013年完成详细设计;2014年全面转入试制;2015年机体大部件陆续交付和部件总装。2016年4月完成中央翼与外翼对接,6月份完成了机体结构装配、机载设备安装、电缆敷设、导管安装等工作,并于7月23日正式完成总装下线。项目研制相关试验试飞等工作稳步开展,计划2016年底实现首飞。AG600项目已获得意向订单17架。
AG600飞机总体技术水平和性能达到当前国际同类飞机的先进水平,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满足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AG600飞机采用单船身、悬臂上单翼和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布局;选装4台国产涡桨-6发动机;机长37米,翼展38.8米,机高12.1米(外部尺寸与波音737相当);最大起飞重量53.5吨,最大巡航速度500公里/小时,最大航时12小时;最大航程4500公里;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单次投水救火面积可达4000余平方米,抗浪能力不低于2米,具备执行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多项特种任务能力,根据需要加改装后,可满足执行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补给、海上缉私与安全保障、海上执法与维权等多任务需要,尤其是可为“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安全提供最快速有效的支援与安全保障,可实现陆地和水面起降,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执行投水灭火作业。
除水面低空搜索外,AG600飞机还可在2米高海浪的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水面救援行动,水上应急救援一次可救护50名遇险人员,提供了开展中远海距离水上救援工作的保证。AG600飞机在海上救援方面与船舶相比优势在于速度快,该型机速度是救捞船舶的十倍以上。
鲲龙-600AG600飞机的研制按照“主承制商-供应商”的“大协作”模式,中航工业构建了以中航工业通飞公司作为责任主体,以中航工业特飞所/中航通飞研究院作为总设计师单位,中航工业通飞华南公司作为主承制单位,充分利用中航工业及其他行业和民营企业的资源开展型号研制工作的研制体系。据统计,全机共有5万多个结构及系统零部件、近120万个标准件,98%的结构及系统零件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全机机载成品90%以上为国产产品。国内共有20个省市、150多家企事业单位、十余所高校的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参与了项目研制。
作为国务院立项批复的三个大型民用飞机项目之一,AG600飞机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及通用航空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重点扶持的东风,以集成创新为手段,立足国内通用航空发展现有基础,实现数字化管理,建立产品集成创新体系。同时,AG600研制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基础学科进步及航空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带动辐射作用,带动了国内一批民用航空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在我国民机产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AG600的研制将有效提升民族工业的发展水平,有力地促进了通用航空产业的“大跨越”;同时,促进了中航工业有效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实现中航工业与广东省及珠海市政府的“大融合”。
AG600飞机在研制过程中,攻克了气水动融合布局设计与试验技术,高抗浪船体设计与试验技术,复杂机构高支柱起落架设计制造技术,海洋环境下腐蚀防护与控制设计技术,气水密铆接制造技术,机翼薄壁高筋整体壁板喷丸成型技术,多曲变截面船体结构装配制造技术等多项技术难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陆两栖飞机设计研发技术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水面飞行器(包括水上飞机、水陆两栖飞机、地效飞机等)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为新型水面飞行器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多面手
总的来说,AG600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中国大飞机三剑客都是国之重器。“AG600飞机成功下线,是我国继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交付列装、大型客机C919总装下线后,在大飞机领域研制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制空白。”中航工业副总经理耿汝光说。
多面手:AG600具备执行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多项特种任务能力。根据需要加改装后,可满足执行海洋环境监测、资源探测、岛礁补给、海上缉私与安全保障、海上执法与维权等多任务需要。
我国森林面积广阔,且这些地域人烟稀少,近两年自然原因导致的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频发;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尤其是南海海域南沙群岛诸多岛礁距离海岸遥远。因此我们需要具备强大自然灾害预警、处置和远海水上救援能力的大飞机。
相比直升机,它的起降条件更低,不容易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因此更容易胜任任务。
鲲龙-600AG600在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可对火灾进行“水轰炸”。AG600在降落和滑行的过程中,就能够把12吨水汲满,无需停顿,随后直接赶赴火区投水灭火。相比消防直升机,水陆两栖飞机航程远、速度快、载重量大。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赶到更远的火场,并能持续进行取水—灭火—再取水的作业,效率远高于直升机。
AG600一次最多可以救护50名落水遇险人员,在此之前性能最好的水上飞机是日本的US-2,AG600比它能多载近一倍的人员。
AG600的最大巡航速度500公里/小时,速度是船只的10倍以上,1500公里距离,来回只要6个小时,大大节省了伤病员运送时间。
AG600可以在海洋资源开发、海上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发挥关键性作用,可在岛礁间穿行,执行海洋监测、海关缉私、航空运输等任务。
而且,AG600颇具改装潜力。
抢险卓异
在南海的海上救援任务方面,黄领才总师提到,海上遇险事件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时间在2-7小时,海水温度低于10°,一般人30分钟就失去知觉,水温10-15°条件下,人维持意识清醒的时间在1-2小时,加之海浪和海洋生物的影响侵袭,遇险人员必须得到尽快救援,才能提高生还的可能。
我国在近海海域,300千米的范围内主要依靠直升机和船舶进行应急救援,超过这个范围,直升机的航程和装载都受到很大限制,而船舶的航速又较慢,AG600最大航程450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500千米/小时,可抗2米海浪,适应3-4级海况,适应75-80%的南海自然海况。[30]
覆盖南海
鲲龙-600它的最大航时12小时,最大航程4500公里。从三亚到南海的最南端曾母暗沙,以前用船要一周的时间,现在有了AG600飞机,4个小时我们就能到达最南端事发现场,并且盘旋数小时。可驰援南海维权。可以适应永暑礁机场、渚碧礁机场、美济礁机场。总装下线现场的大幅标语说言——“国之重器,应时而生!”
AG600最大航程450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500千米/小时,可抗2米海浪,适应3-4级海况,适应75-80%的南海自然海况,因此在出现险情之后,AG600一般在1-2小时内就可飞抵现场,特别远的,譬如,从海南三亚机场赶赴南海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只需不到4小时,其续航能力更能保证它飞抵中国最南端的曾母暗沙并盘旋作业两小时。在事发水域降落救起人员之后,可迅速回返,直接飞抵大陆,将遇险人员转向后方医院救治,这正是AG600两栖飞机的独特本领。[30]
水上飞机是潜艇的克星,就是因为水上飞机在海面上的低空性能好。
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专家卡申指出,这些飞机连同中国在南沙建造的人工岛,能大大改变南海的力量对比。
AG600却能在数小时内把12吨多的货物或几十人从中国人在该地区控制的小岛上运到任何岛礁或浅滩上,当然也可从那里运回病人和伤员。
鲲龙-600鲲龙600现身珠海航展,与运-20共同展出。[33]这是中国航空集团工业总公司的两款新型大飞机聚首珠海航展,首次合影。
全球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30日上午顺利转场珠海航展静展区,该机型水上救援一次可救起50人。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珠海航展)于2016年11月1日至6日在珠海举办,本次参展的AG600是2016年7月23日在珠海总装下线的001架机,采用蓝白色涂装,机身以白色为主,配以具有张力的蓝色曲线进行分割。
据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介绍,该机长37米,翼展38.8米,机高12.1米,采用单船身、悬臂上单翼布局及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选装4台国产涡桨-6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3.5吨,最大巡航速度500公里/小时,最大航时10小时,最大航程超过4000公里,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具有执行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多项特种任务能力,还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加改装必要的设备,满足执行海洋环境监测、资源探测、岛礁运输、海上缉私与安全保障、海上执法与维权等多任务需要。
据了解,2009年立项的AG600飞机是中国三大飞机工程之一,该机型可在2米高海浪的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水面救援行动,水上应急救援一次可救护50名遇险人员。此前,中航工业集团民机工程部通用飞机办公室主任冷毅勋曾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在用的日本US-2水上飞机一次大约能救30人。[34]
能在水上降落赋予了鲲龙-600非常强大的超低空飞行性能,这是其他大型飞机无法相比的。由鲲龙600发展来的反舰型号将拥有远比轰-6还强大的反舰作战能力,执行反潜作战也远比波音737改装的P8更优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