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4日经吉利汽车发布的公告确认,因合同期满及个人职业规划原因已辞去吉利控股集团内一切职务,并在5月17日的股东大会上卸任集团执行董事。于此同时,赵福全的“下一站”也浮出水面,他将正式弃商从教,加入清华大学汽车系,为这座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组建汽车战略研究院,并担任院长,为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继续贡献力量。
* 1985年,中国吉林工业大学汽车系内燃机专业
* 1992年,日本广岛大学工学博士
* 1993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
* 1994年,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后(postdoc)
* 1996年,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 1997年,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产品工程师
* 1998年,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工程专家(发动机研发)
* 1999年,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发动机技术高级专家(汽车动力总成开发研究)
* 2003年,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技术中心研究总监
* 2004年,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兼任上海汉风汽车设计公司董事长
* 2006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研发)
2013年4月2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自2013年4月24日起,赵福全博士因合同期满及个人职业规划原因,辞去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职务,不再担任吉利控股集团内任何职务,同时他还将于2013年5月17日股东大会后辞去吉利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HK 175)执行董事职务。
赵福全作为国际汽车刊物其中一位主要作者,已发表英文专著5部及已发表超过100余篇汽车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更荣获2项美国专利。
2016年10月26日,第22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2015SAECCE)在上海国际汽车城隆重开幕,赵福全获得首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士称号。[2]
荣誉
* 2001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Forest R. McFarland”奖
* 2006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院士
吉利收购沃尔沃
2006年年11月,赵福全担任副总裁兼吉利控股欧美汽车工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的汽车征程开始,赵福全的职责是,希望借此为这家中国最大的民营汽车厂商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并为出口欧美发达国家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他三顾茅庐请来的赵福全。在赵福全回国之前,李书福已经跟赵福全有过接触。之后,更是由于李书福的三请五请,赵福全从华晨来到了吉利。如果说一开始人们并不在意这一举动的话,那么,赵来到吉利后,吉利发生的一连串聚变反应,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切。
相信不少人会想起赵福全在华晨时的经历。一开始去华晨时,属于高管之一的赵福全地位不可谓不高。而且,建立研究院,建立相应的研发体系,建立研发计划,从事研发人才的培训,布置平台战略等等,直到华晨骏捷问世,赢得一片叫好,销量猛增,为风雨飘摇中的华晨带来了希望。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赵福全与华晨之间的不谐之音,也开始了草萍之末。
华晨支撑不起赵福全的计划,无法承载起赵福全海归的一腔报国之心。历史的积淀,体制的制约,使得赵福全不得不黯然神伤地,离开了自己曾经付出满腔热血的华晨。
赵福全来到吉利之后,真可谓蛟龙入海,他跟李书福还有吉利团队配合得非常好。赵福全说:我加盟吉利后开展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完成了吉利技术体系的整合。近三年来,吉利汽车研究院的团队规模翻了两番还多,已经从2006年底的不足360人,发展到目前的近1400人,包括海归人员9人,硕士博士近200人。
我们还创建了国内第一家民办研究生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学院以培养汽车各个环节的高层次人才为教学目标,广邀海内外知名的汽车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前来授课;目前,吉利有200多名高管和中层骨干员工都是学院的学员,在学院这个平台上直接与业内一流名师交流和学习。浙江汽车工程学院也因此被媒体誉为吉利的“黄埔军校”。赵福全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关于购得沃尔沃知识产权问题时,明确回答了三条:
第一,吉利收购的沃尔沃100%的股权,这是整个知识产权谈判的核心,它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合资,也不是一个对等的控股,实际上是100%的股权。
第二,沃尔沃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司,为确保其世界顶级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将拥有其关键的技术及知识产权的所有权。这一点希望大家一定要清楚。
第三,为了保证其既定的,就是在福特旗下,未来长期发展的战略商业计划的可持续进行,将拥有所有福特相关知识产权的使用权。这是从沃尔沃的角度出发。
从戴姆勒-克莱斯勒到华晨,再到吉利,赵福全从一个汽车技术人才完成了一个汽车职业经理人的转变。
赵福全的经历可谓辉煌。1992年3月,在日本广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赵福全先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任研究员,继而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任助理研究员,并于1996年4月升任该大学助理教授。
1997年4月进入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任产品工程师,赵福全从此开始进入汽车技术研发领域。一年后成为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工程专家,从事发动机研发。1999年9月任该公司发动机技术高级专家,负责汽车动力总成开发研究。2003年6月开始任该公司技术中心研究总监(Research Executive)。
在戴-克工作了7年多后,2004年4月,赵福全回国,加盟沈阳华晨金杯汽车公司,担任副兼研发中心总经理,全面负责华晨公司技术开发工作,同时兼任上海汉风汽车设计公司董事长。
自跟华晨接触到正式出马上任,赵福全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来了解这个企业,最终决定了回到华晨。
正如赵福全自己所说:“我回来的目的是为了中国人造自己的车,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公司也就那么几个,再因为华晨地处辽宁,我也是辽宁人,选择华晨也就顺理成章了。”
赵福全坚守的理念是:“自主研发为主,外部资源为辅”,“整合资源,在掌握别人技术的前提下,借助别人技术,为我所用。”
他认为,现在的汽车研发,已经过了要“证明轮子必须是圆的”这一原始阶段,许多成熟的技术可以为我所用,可以在学习掌握的基础上借鉴使用。
同许多“海归”不一样,赵福全对于国内的情况有着真实清醒的了解。在他看来,许多“海归”对硬件上要求很高,国外有的设备自己也得有。
赵福全在华晨的两年,应该是华晨汽车最为艰难的两年,企业管理层先后经历了数次更替;近两年内没有全新产品推出;华晨的业绩曾走入了最低谷。
在华晨汽车上下混乱、严重亏损的两年内,赵福全负责带领的研发团队却逐渐成长。
研发团队从当初的几十人发展壮大到目前的600多人,赵福全还成功地规划了华晨汽车的产品线,2006年推出的骏捷(图库 论坛)以及之后已经规划完成的数款车型,基本上把今后几年内华晨汽车轿车产品线全线打通。
纵观赵福全在华晨的经历,可以说这个当年的技术派海归人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完成了向一个汽车职业经理人角色的转变。
“只要华晨做自主研发,我的价值就存在。”当初迈入华晨时,赵福全豪情满怀,但在华晨坚定不移地走自主路线的当口,他选择了离开。
2006年10月,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赵福全突然离职。至于原因,赵福全恪守职业经理人的操守,从未进行解释,更没有说过华晨的不是。
短暂沉默后,赵福全宣布加盟吉利。据说李书福早就有意邀请赵福全加盟吉利,但未能如愿。直到赵福全从华晨离开后,李书福才最终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