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退台

目录导航

定义

就是一般住宅型建筑的北面,随着楼层的递增,每层面积都逐层减少,以获得更大面积的采光和日照。可以这样认为,退台式建筑相当于台阶式建筑中的一种,即在建筑或建筑群内具有台阶式高低叠层,同时又向一个或多个方向有逐层退让趋势的建筑(群)可以认为是退台式建筑(群)。

引申

建筑“退台”包括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要有“台”,其形式多表现为三种:一是在结构上划分为不同进深的高低错层,一般底层进深较大,上层较小,交错之处形成台;二是可停留人的空间平台;三是在建筑(群)轴线上形成的具有“台阶”式的群落关系。另一方面,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如果既有建筑旁新增的建筑平台也可看作新的平台,先后平台之间的高低错落也可以形成各种线性关系,这也构成建筑或建筑群在进行退台设计的一个依据,同时整个城市都可以看作是退台式建筑群的复合体。

第二层意思是“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退台建筑中总会选择退台的方向,或者说是在选择建筑周围的事物作为我们的视线焦点,这样就会形成各种线性关系。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把一个方向上的视线作为主要景观视线,那么通常就将其作为逐渐后退的主要基调。如果我们把四个方向均作为重要景观视线,这个建筑就会形成逐渐向中间收拢并抬高——实际上就是“后退”的建筑或建筑群——这在塔状建筑中可以看到,也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视觉空间的方法。

退台建筑的发展思路

顺应地势是退台式建筑的一个基本特征。从人类对场所的居住要求开始,我们就对自然环境和自我居所产生一种和谐的生存意识。在许多自然地理条件下,既没有特定规划也没有特意进行山地建筑的设计,但是却出现大量和谐共生的退台建筑。早期的退台式建筑主要是为了适应自然地形,顺应自然坡体,既可以不遮挡后面或者上部的光线和视线,又体型新颖,与自然合为一体。在云南、四川、重庆等地,我们经常看到架空层和内部错层的别墅,隐映在山间,十分协调。大平台除了提供一定的观赏功能外,还为未来的可能性设计提供后续条件,为改建、扩建留有余地。

在江浙一带的退台建筑中,由于需要充分利用临水空间,出现上下错落,进深各异的阁楼,既可以充分利用沿街或沿水土地,也有利于采光和通风,还有非常好的视线;而在西部一些城市,我们发现退台的作用更大,由于气候和风沙的原因,既不能有开阔的四合院也不能开较大的门窗,因此在喀什老城有许多大平台加小窗户的典型台式建筑,平台顶部大多作为储藏间和晾晒的用地,同时这些错落的空间形成十分丰富的空间意象,并且有效利用日照,便于日常生活。

由于层层平台用于屋顶可以使土地得到二次利用,大大小小的平台可供人们游览观景、休息交流,还可以种植各类蔬菜、瓜果等,变成多元利用空间,在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运用屋顶平台种植蔬菜在中小城镇曾一度成风。在30cm~40cm的土层上种植的小型蔬菜作物就像一个小型绿色过滤器,对缓解局部小环境,保温隔热等颇为有效,同时还能为居民生活提供一个便利的作物场所,可谓一举三得。

现代退台建筑的空间特点

从上面种种自然的历史结果来看,退台式建筑在现代设计中具有很多其他建筑形式所没有的特点和作用,是早期退台建筑的新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营造不同程度半私密空间,退台的大小根据需要可以设计为半露台、全露台和有顶台,光线产生的阴影关系和顶部面积的围合都可以形成台上各种私密空间,露台上通常配以各类植物,对丰富景观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变化在临水区域往往十分重要;

②自由空间感。从构图上讲,无论是架上绘画还是平面构图,我们经常会看到极有气韵的留白,产生巨大的自由空间给人舒适性体验。从空间的角度来看,退让关系会形成较大的自由空间,产生形态上的自由度,前部的预留空间会产生相当好的空间视觉效果;

③同等面积增加使用率。2006年国家出台有关住宅设计“套型面积90m2”的规定,而无顶露台不计算建筑面积,但露台可以将大量户内活动转移到户外,如晒衣服、会客、休息等,同时可以形成观景平台,对面积使用有着很积极的作用。因此可以想象,未来带露台设计的房间会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更多退台式建筑会大量出现在地产开发中;

④建筑凸现城市空间感。建筑或建筑群形成横向高低形态,丰富建筑和城市轮廓线。退台式建筑形成过渡的城市轮廓线,曲线舒缓,局部城市的整体轮廓线可能会因此而逐渐改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房地产开发中,城市退台式建筑群成为开发商提出的重要市场卖点,这个现象也逐渐愈演愈烈。

现代退台建筑设计的新问题

虽然具有良好功能的退台建筑能够获得如此青睐,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设计者对其使用方式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泛滥

国内目前的退台建筑设计十分泛滥,退台设计的科学性大打折扣。我们从网页上可以搜索到许多相关报道,如“重庆某临湖花园洋房,5+1退台式建筑设计……”;“山东某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总建筑面积25000多平方米……退台式建筑及围合式建筑特点融合一体,建筑线条简洁,空间极富想像力……”;“海南省三亚某酒店是建于山顶上的酒店在设计时尽量减小建筑的体量。平面布置采用台阶式,剖面设计采用退台式,使建筑在水平和竖向两个方向都形成曲折变化……”,2007年3月武汉汉口某屋顶园林绿化的楼盘在刚开盘时就已经比周围要高出甚多,而且销量比周围要好……这些广告语言让大众对退台式建筑形成一个误解,认为退台式建筑是一种极具设计感的概念性新型设计,其实从上文我们谈到的历史上退台式手法运用的广度来看,这些并不足以成为房地产商用以提高地价和房价的决定条件。同时,我们还看出,这种口号所带来的就是对退台设计的泛滥使用。有些不需要或者在高度限制情况下,无法实现退台优势的场所依然强行设计“退台”,以至于失去了退台的根本作用,成了个备受冷落的“无人区”。

2、盲从

我们从上面的介绍分类中可以看到,大量滨水地区的建筑群体和单体建筑基本上都在为这种景观轴向作选择,且不论直接或间接临水距离以及层高与城市轮廓之间的关系,似乎只要退台就可以形成观景的可能。这样的设计会造成大量的城市临水景观被破坏,再加上目前许多地产商出于经济利益,追求滨水地区建筑面积使用最大化,因此,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退台式设计成为建筑逐渐抬高的一个“借口”。因此,可能从建筑向外观景会收到不错的设计效果,但是从景观外看该建筑却形成相当难受的心理感觉。

3、缺少科学性

产生视线关系,但是也产生距离。只要是滨水地区都要做退台式建筑,且不管多高,似乎只要有退台就可以满足诸多功能,这样的设计会产生毫无意义的退台建筑。按照目前分析,人的视角在27°~30°之间,视线的角度和建筑观赏的距离直接相关,倘若建筑过高,退台则显得可有可无,退台式成为一个简单的摆设。

4、开发商对面积的限制

在住宅中,面对单位建筑面积的价值攀升,开发商在设计中总希望在有限用地面积中尽可能多地扩大使用面积,而露台的面积是不计入收费面积的,因此,许多露台面积控制在相当限度以内,给使用者造成很大的不便,“露台成阳台”,客观上对退台式建筑造成一定影响。随着人们对自然的需求,对走出户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更多有顶露台会大量出现,这样既满足开发商的市场要求,也满足住户的需要。

5、使用变异

由于其他原因,造成退台设计的使用变味。在城市中,尤其在寸土寸金的位置,一些建筑台阶凹处成了商家争抢的摊位,而还有的地方甚至成了部分杂物堆放场所,对于退台观景、建筑序列关系、建筑轮廓线等当初设计想法都起到一定破坏作用。

6、造型单一

这也是台阶式建筑的一个弊病。在国内现代建筑中,大量退台式建筑都是以简单的阶梯式出现的,即使有变化也只是在台阶基础上稍加调整。这里面有施工技术、建筑造价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对于建筑群体,建筑的退台选择显得有些杂乱而无系统的城市学研究,对城市局部空间的影响和对城市轮廓线的整体影响也都还没形成系统探讨的方法。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建筑顶部形成阶梯式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建筑的第五立面需要更为丰富的曲线,城市需要整体设计感更强的过渡性空间。因此,造型单一成为退台建筑发展受到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退台式建筑在城市设计以及建筑群设计多样性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