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浆性质软测量原理与技术

纸浆性质软测量原理与技术

品牌 轻工业出版社
页数 317页
书名 纸浆性质软测量原理与技术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书 名: 纸浆性质软测量原理与技术
  作 者: 刘焕彬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ISBN: 9787501966295
  开本: 16开
  定价: 55元

内容简介

  这本专著是作者在纸浆性质软测量原理与技术方面系列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纸浆性质的测量,包括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纸浆卡伯值、纸浆白度、纸浆残余油墨量、纸浆浓度、纸浆纤维结合与纸张强度等性质的在线测量是制浆造纸过程 生产控制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纸浆和纸张的质量以及生产的正常运行。因此,纸浆性质测量技术的研究开发是国际的热门课题,也出了不少成果和已商业化的测量仪表和方法,其中软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最引人瞩目。本专著综述了国内外己取得的成果,在作者及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纸浆性质软测量的原理、纸浆性质软测量 数学模型的推导,介绍了纸浆性质软测量技术(软仪表)的组成及其实施方法,是国内外第一部较系统地从原理到技术,从理论到实践论述纸浆性质软测量技术的专著。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造纸工业信息技术
  1.1.1 工业信息技术系统的发展
  1.1.2 工业信息技术系统的组成
  1.1.3 新一代造纸工业信息技术——现代集成过程系统(CIPS)
  1.1.4 制浆造纸工业在面向集成优化发展上的挑战和机遇
  1.2 造纸工业专用传感器技术概况
  1.2.1 纸浆 卡伯值在线传感器
  1.2.2 纸浆 亮度传感器
  1.2.3 纸浆光学浓度传感器
  1.2.4 脱墨浆残余油墨传感器
  1.2.5 纸浆性质光学测量的特点
  1.2.6 智能传感系统
  1.3 纸浆卡伯值软测量技术和蒸煮过程自适应 推理控制
  1.3.1 软测量技术
  1.3.2 软测量技术与 虚拟仪器
  1.3.3 蒸煮过程的自适应推理控制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软测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纸浆卡伯值与纸浆中 木素含量的关系
  2.1.1 纸浆卡伯值与纸浆中木素含量关系的认识现状
  2.1.2 纸浆卡伯值与纸浆中木素含量的新关系式
  2.2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 脱木素 反应动力学
  2.2.1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脱木素的反应历程
  2.2.2 初期脱木素阶段(Initial Delignification)
  2.2.3 大量脱木素阶段(Bulk Delignification)
  2.2.4 残余脱木素阶段(Residual Delignification)
  2.3 具有代表性的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数学模型的评析
  2.3.1 Chari模型和Lin模型
  2.3.2 Hatton模型
  2.3.3 MoDoCell模型
  2.3.4 Kerr模型
  2.4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软测量新模型的建立
  2.4.1 建立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软测量新模型的出发点
  2.4.2 纸浆卡伯值新模型的基本数学模型
  2.4.3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有效碱浓度数学模型的建立
  2.4.4 硫酸盐法 间歇蒸煮过程中纸浆卡伯值数学模型的推导
  2.4.5 确定大量脱木素阶段起点的新方法
  2.5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新模型的验证与改进
  2.5.1 新模型的验证
  2.5.2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新模型的改进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深度脱木素Lo_SoljdSTM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深度脱木素Lo_SolidsTM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数学模型的建立
  3.1.1 深度脱木素Lo_SolidsTM蒸煮机理
  3.1.2 Lo_solidsTM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数学模型的建立
  3.1.3 模型的验证
  3.2 一种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的简化模型
  3.2.1 卡伯值软测量模型应满足的条件
  3.2.2 模型的简化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模型建立方法与 数据处理对软测量的影响
  4.1 影响软测量性能的因素
  4.1.1 软测量技术的分类
  4.1.2 影响软测量性能的因素
  4.2 辅助测量变量选择对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的影响
  4.2.1 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的辅助测量变量
  4.2.2 间歇蒸煮过程中基于平均卡伯值的综合H因子的 计算方法
  4.3 基于人工智能的间歇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方法
  4.3.1 基于模型的 模糊推理法及其在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中的应用
  4.3.2 人工神经网络在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软测量建模中的应用
  4.3.3 基于 经验模型和误差补偿模型的混合建模方法在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中的应用
  4.4 针对矛盾数据与异常数据的 数据预处理
  4.4.1 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建模的数据预处理
  4.4.2 基于工艺机理与 聚类分析的矛盾数据发现
  4.5 提高软测量预测精度的 预测误差估计器的设计
  4.5.1 提高软测量预测精度的误差校正方法
  4.5.2 预测误差估计器的设计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在线软测量及蒸煮终点预报系统的开发
  5.1 实验室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在线软测量及蒸煮终点预报系统的开发
  5.1.1 实验室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在线软测量的 软件开发
  5.1.2 实验室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在线软测量系统的组成
  5.1.3 实验室硫酸盐法间歇蒸煮终点预报结果的验证
  5.1.4 实验室Lo_SolidsTM蒸煮终点预报结果的验证
  5.1.5 结论
  5.2 工业硫酸 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在线软测量及蒸煮终点预报系统的开发
  5.2.1 工业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软测量及蒸煮终点预报系统的组成
  5.2.2 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及蒸煮终点预报 系统软件的构成设计
  5.2.3 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及蒸煮终点预报系统软件的开发
  5.2.4 卡伯值软测量及蒸煮终点预报系统软件的功能与特点
  5.3 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软测量及蒸煮终点预报 系统应用实例
  5.3.1 福建 南平 造纸厂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软测量及终点预报系统
  5.3.2 广西 贺州造纸厂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软测量及终点预报系统
  5.4 面向生产过程的 技术支持系统
  5.4.1 生产过程技术支持系统的功能组成
  5.4.2 蒸煮 工段技术支持系统的设计开发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的在线光谱法测量
  6.1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在线光谱法测量
  6.1.1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在线测量的 近红外光谱 波段的选择
  6.1.2 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近红外光谱法在线测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6.2 亚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在线光谱法测量
  6.2.1 亚硫酸盐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在线测量 理论模型的建立.
  6.2.2 亚硫酸盐法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在线测量的光谱波段的选择
  6.2.3 亚硫酸盐法蒸煮液中木素含量与 吸光度的关系
  6.3 亚硫酸盐法蒸煮过程蒸煮终点预报模型的建立
  6.3.1 理论预报模型的建立
  6.3.2 理论-实验预报模型的建立
  6.4 亚硫酸盐法蒸煮过程蒸煮终点预报系统的应用实例
  6.4.1 应用现场及蒸煮工艺条件
  6.4.2 蒸煮终点预报参数的确定
  6.4.3 蒸煮终点预报控制的效果
  6.4.4 亚硫酸盐法蒸煮过程蒸煮终点预报系统的构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纸浆的 反射光谱特性与纸浆卡伯值的测量
  7.1 纸浆中木素光学性质与纸浆卡伯值测量
  7.1.1 木素光学性质的应用
  7.1.2 光谱法测量纸浆卡伯值的基本原理
  7.1.3 纸浆卡伯值在线传感器研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7.2 光散(反)射法测量的基本原理
  7.2.1 纸浆中木素含量与光 反射比的关系
  7.2.2 光散(反)射法用于在线测量纸浆卡伯值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7.3 纸浆卡伯值在线测量特征波长的确定
  7.3.1 硫酸盐纸浆在紫外-可见区的散射光谱的测试
  7.3.2 纸浆浓度(水分)对纸浆 反射光谱的影响
  7.3.3 纸浆卡伯值反射光谱测量波长的选择
  小结
  参考文献
  ……

编辑推荐

《纸浆性质软测量原理与技术》:造纸科学与技术专著丛书。

序言

造纸工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传统产业,也是与社会进步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现代基础材料工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纸和纸板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平均年增长率都大于10%。2007年纸和纸板的生产量比2000年翻了一番还多,达到7350万t,已接近美国,居世界第二。我国造纸工业如此快速地发展,主要是因为建立了和改造了一批现代化的清洁生产的大型制浆造纸厂,它们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很高。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造纸大国,但还不是造纸强国。不论是纸的人均年消费量,还是总体造纸技术水平,比起发达国家我国都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造纸工业还会继续快速发展,就是说还会继续建设和改造一批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很高的、清洁生产的现代制浆造纸厂。因此,研究、开发和掌握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清洁生产的现代制浆造纸技术成为我国从造纸大国向造纸强国转变的关键所在。
纸浆性质,包括蒸煮过程纸浆卡伯值、漂白过程纸浆卡伯值、纸浆亮(白)度、纸浆残余油墨含量、纸浆浓度、纸浆纤维结合与强度等性质是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线测量和控制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纸浆和纸张的质量以及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显得特别重要。因此,纸浆性质测量原理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成为国际的热门课题,其中软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最引人注目。本书作者刘焕彬教授20多年前开始致力于制浆造纸过程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和控制的研究,进而率先在国内较系统较全面地开展纸浆性质软测量原理和技术的研究。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视野开拓,重视学科交叉和原理性基础性的研究,而且面向应用,重视技术开发和研究成果产业化,一些研究成果已在工厂应用并获得专利授权和政府的奖励。
本书是作者及其团队在纸浆性质软测量原理与技术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书中系统地论述了纸浆性质软测量的原理、纸浆性质软测量数学模型的推导和建立,纸浆性质软测量技术(软仪表)的组成及其实施方法等内容,成为国内外第一本较系统地从原理到技术,从理论到实践论述纸浆性质软测量原理与技术的科技著作。书中不仅内容新颖,原理深厚,技术先进,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而且字句通顺,可读性强,对于广大造纸工作者和在校学生都是一本极有价值的科技专著。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得到有益的借鉴和重要的启示,从而去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这些新技术,促进我国造纸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