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万年前,一颗彗星在撞向地球前发生爆炸,导致地球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温度骤降,从而破坏了原始石器时代文明,并造成了大型史前动物的灭绝。 彗星爆炸灾难还导致地球接下来的1000年间处于"春寒期",严重破坏了欧洲和亚洲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 impact hypothesis),出现在更新世时期末,更新世时间跨度从大约180万年前至1.15万年前。在这个时期,英国南部的平均气温降到了-8℃,冬天更低至-20 ℃,严重扰乱了当时正在欧洲和亚洲形成的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
新仙女木事件是末次冰消期持续升温过程中的一次突然降温的典型非轨道事件,对于研究古气候、古环境的快速突变事件和短周期现象,合理评估现今气候一环境条件并做出气候变化的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中国东部陆架海也普遍发现了“新仙女木”事件的沉积记录。由于中国东部陆架位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受季风的强烈影响,因此有着独特的响应。
科学家指出,当时,地球正渐渐从冰河时代开始"恢复",虽然高纬地区还覆盖着大量冰原,但当时地球上的气候正在慢慢变暖。然而,爆炸的彗星所产生的碎片可能落进了地球的冰原中,导致冰原大面积融化。融化的水流向大西洋,对包括墨西哥暖流在内的大西洋水流造成破坏,从而导致地球在此后长达1000年再度陷入冰天雪地中,对亚洲和欧洲早期人类文明的发展造成了破坏。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Broecker等人认为温盐环流的改变是造成此一现象的主因。他们的的看法是: 天文因素的变化使地球逐渐脱离上一个冰期( 约1万8千年前 ),北美冰河大量融化,某种因素改变了淡水向南流入墨西哥湾的现象,反使得大量淡水向北流入北大西洋,表面海水因之变轻(因为含盐量变小),下沉海水量变少,温盐环流因而变弱。海表面往北洋流也连带的减弱,北传的热量减少,降低海洋调节高纬大气的功能,气温因此迅速下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