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学通论》作者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元代诗歌和诗学研究,积累深厚,对相关文献、理论问题和相关研究成果均有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本书没有简单套用当前诗学史研究的一般套路,而是根据元代诗学的特点形成框架,在具体问题上多有建树。[1]
查洪德,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大古籍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辽金文学学会副会长、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著作有《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中华书局)、《元代文学文献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姚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
序一陈洪(1)
序二詹福瑞(1)
绪论:元代学术环境与元代诗学
一、“文倡于下”的文坛特征
二、大元气象与诗学表现
三、宽松环境中文人的精神风貌
四、元人对诗学问题的独特思考
第一章元代诗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早期与前期诗学
第二节中期诗学
第三节后期诗学
第二章元代诗坛风气论:隐逸与游历
第一节隐逸之风
第二节游历之风
第三章元代诗坛风气论:雅集与题画
第一节雅集之风
第二节题画之风
第四章元代诗学“性情”论
第一节刘将孙代表的自然性情论
第二节赵文、杨维桢张扬个性的性情论
第三节吴澄、虞集“约情归性”的性情论
第四节“天理民彝”:道学家之诗学性情论
第五章“性情”论相关诸问题
第一节性情与唐宋
第二节性情与法度
第三节性情与学问
第四节性情与风格
第五节自乐吾之性情
第六章元代诗学“自得”论
第一节理学产生以前之“自得”论
第二节理学“自得”论
第三节诗学“自得”论
第七章元代诗学“自然”论
第一节对宋人刻意为诗的反思
第二节纯乎一真心声:自然人生与自然诗作
第三节得自自然:目前之画本,胸次之诗材
第四节发自自然:心声所发,自然而然
第五节复归自然:句成无迹,篇成无痕
第八章元代诗学风格流派论
第一节元人之风格意识
第二节元人对多种风格之包容
第三节风格成因之探讨(上):时与地
第四节风格成因之探讨(下):人与诗
第五节元人的流派意识
第九章元人诗风追求“清和”论
第一节“雅正”“清和”辨
第二节尚“清”诗论
第三节尚“和”诗论
第四节“至清至和”之诗美理想
第五节清与恬淡
第六节和与平易
第十章由法入于无法:元人诗法论
第一节元人论诗重法
第二节元人对“诗法”的理解
第三节从“活法”到“无法”
第四节诗法与诗病
第五节几种非客观认识之辨正
第十一章不二古今:元代诗学“师古”“师心”论
第一节元人尚古而非复古
第二节“师古”诗论
第三节“师心”诗论
第十二章宗法与超越:元代诗学“主唐”“宗宋”论
第一节对宋诗发展史的梳理及唐宋诗关系论
第二节金末宋季之去宋归唐及对江湖、江西的批判
第三节主唐诗论
第四节宗宋诗论
第五节学唐宋而超越唐宋
第六节崇杜诗论
第十三章元代诗学鉴赏论
第一节鉴赏、鉴赏论与批评论
第二节元人之赏玩心态
第三节人间诗眼少
第四节惟知诗者为不能言
附录一20世纪元代诗学研究概述
一、方回及《瀛奎律髓》研究
二、《唐才子传》及其他诗学著作研究
附录二耶律楚材的诗学倾向
一、崇尚平易自然
二、崇尚古雅
三、推重清新雄奇
附录三元好问关于诗歌发展之路的思考
一、《论诗三十首》不能代表元好问的诗学思想
二、由“真”到“诚”:由唐诗旨趣到宋学精神
三、“以唐人为指归”包含的宋诗意趣
四、元好问之后的继续探索
附录四关于方回诗论的“一祖三宗”说
一、方回诗论研究中的局限
二、“一祖三宗”说的实质
三、方回自破“一祖三宗”说
四、余论
附录五方回论“格高”与“圆熟”
一、“格高”与“圆熟”之来处
二、何谓“格高”“圆熟”
三、余论
附录六从《瀛奎律髓》看方回的唐诗观
一、通达唐宋的诗学眼光
二、张扬盛唐诗之气象与人格精神
三、尊杜之实质:“集众美而大成”
四、推崇盛唐诗之浑成
附录七刘秉忠的人格追求与诗风追求
一、人格:邃冲而有守,安静而无华
二、诗风:诗如杂剧要铺陈,远自生疏近自新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