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 河南省济源市、沁阳市、修武县、辉县市4县市境内
森林覆盖率 70%
目录导航

简介

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沁阳市、修武县、辉县市4县市境 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2′--113°43′,北纬34°54′--35°43′,总面积56600公顷。

本区地处太行山南段,区内山势陡峻,沟深崖高,生物资源丰富,区系成份复杂,具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森林覆盖率达70%,多为天然次生林,为我国暖温带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区域之一。初步调查统计,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66科、704属、1836种,其中蕨类植物23科、47属、93种,裸子植物36科3属6种,被子植物130科、624属、155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连香树、山白树、太行花,领春木等14种;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哺乳类40多种,鸟类167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金雕、黑鹤、白鹤等30余种。本区与山西太行山保护区毗邻,都是当今世界猕猴分布的最北限,其主要保护对象太行猕猴为狒猴的华北亚种,据不完全统计,现有20余群2000多只,是目前我国狒猴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狒猴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

太行山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或作太形山。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跨越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4省市。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的天然界山。它由多种岩石结构组成,呈现不同的地貌,这里储藏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太行山地区有众多河流发源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这里是华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要道。

太行山位于河北平原和山西高原之间,走向为从东北向西南,北高南低,东陡西缓,北隔拒马河与军都山相对,南抵河南省的沁河平原,西翼连接山西高原,东翼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山高为海拔1500米-2000米,山脊东侧从河北平原拔地而起,许多地段有高1000米的断层岩壁,所以气势宏伟;西侧由于和高原接壤,山坡缓平。2000米以上的高峰有河北的小五台山、灵山、东灵山,山西的太白山、南索山、阳曲山、白石山等。北端最高峰为小五台山,高2882米;南端高峰为陵川的佛子山、板山,海拔分别为1745米、1791米。

猕猴

猕猴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猴类,体长51~63厘米,尾长20~32厘米。体重4~12千克左右。头部呈棕色,背上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鼻孔向下,具颊囊。臀部的胼胝明显。

鉴别特征:

最常见的一种猴。个体稍小,颜面瘦削,头顶没有向四周辐射的漩毛,额略突,肩毛较短,尾较长,约为体长之半。四肢均具5指(趾),有扁平的指甲。其身上大部分毛色为灰黄色灰褐色,腰部以下为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的腿部的灰色较浓。不同地区和个体间体色往往有差异。面部、两耳多为肉色,臀胝发达,多为红色肉红色,雌猴色更赤,眉骨高,眼窝深,有两颊囊,雄猴身长55~62cm,尾长 22~24cm,体重8~12kg,雌猴身长40~47cm,尾长工8~22cm,体重4~7kg。

我国是猕猴资源的富产国,60%以上的省(区)都有出产,虽然分布不均、分布区不连续,但分布面积仍相当广。据近年来各地对猕猴资源不完全的估算统计综合,目前我国的猕猴数量约20万只左右。其中主要产区之一的广东省约1万只;广西约3-5万只;贵州约3-5万只;云南约5-6万只;其它地区共约 3-4万只。从一些地区的调查结果分析,目前猕猴资源最多仅及四五十年前的20-30%。以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河南等地的猴源下降最甚,许多地区甚至连猴迹都断绝多年了。

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兽类》中被列为易危种。

乱捕滥猎是猕猴致危的主要因素。50年代我国不少产猴区,猴子数量多,固而出现猴子下山糟蹋农作物的猴害。群众为保护庄稼,千方百计组织捕杀,有关部门大量组织收购并出口,导致弥猴资源遭到致命的破坏。此后,虽原则上控制在仅限人工饲养繁殖的后代,方可出口,但年出口量仍然可观。1983-1992年中的7年间,国际濒危物种公约的进出口年度报告数字表明,一些发达国家从我国进口的猕猴大约为8000只,平均每年约1000多只。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