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历代文人墨客多以华美的诗文予以赞美,并将境域内的风物分别归结为八景、十三景、二十四景等。今将明隆庆《 丹阳县志》所载“丹阳八景”辑录,略作解释入书。
诗曰:“万顷吞天光,一舟渺莲叶;载酒觅钓俦,醉弄波心月。”练水,即今 练湖。地处丹阳城西郊,历史上曾称之为胜景湖。未浚垦前,这里湖水茫茫,波光粼粼,一碧万顷,湖光山色,春风秋月,气象万千,是丹阳郊外的一大揽胜之处。当暮色苍茫之时,一叶片舟飘渺于湖水之中,如一幅江南水墨图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诗曰:“秋风偶乘白鹿车,访友石潭月下居;仰视八极山河小,俯叹孤村树影疏;一泓冷浸蟾蜍魄,半夜光夺骊龙珠;此时迎水即可捉,何必骑鲸凌太虚”。石潭,位于 丹阳市 云阳镇北郊,在市东北约10公里许。民国前,这里秋色秀丽。每当秋月升起,徜徉潭水之中,明月倒影,若沉若浮,明月、碧波、清风、水影,交相辉映,构成一幅迷离神奇的画面,仿佛进入神话世界,许多诗人为此留下赞美诗篇。
诗曰:“解颐吸玉泉,负喧倚晴树;为问惠山樵,短笛归何处?”北山,是指惠山,俗名 观音山。此山位于丹阳城北郊,山上原建有宏伟的 广福寺,寺旁有玉乳井(泉)和山峰,山顶有 望湖亭(宋时改名一碧万顷亭)。登高眺望,左顾是一碧浩烟 练湖,尽收眼底;右望是山丘牧童跨牛笛歌,清脆悠扬。犹似置身于云游之中。每当夕阳西下,樵夫肩荷柴木,快步边歌,在暮色苍茫之中构成独特的风景。
诗曰:“浮山云軿废,谁传掷简名? 斜日一长望,诗景逐烟生。”简桥,位于丹阳城南简渎河上。傍晚时分,在这里迈步桥头,但见暮霭沉沉,清流泛碧;舟楫往来,帆影点点,不觉梦入仙境。古人有诗云:“一曲清流泛短桡,暮烟和水渡平桥;乘潮使者频来去,香饵谁能不绿藻”。此桥在拓宽简渎河时已被拆除,其踪迹尚能寻觅。
诗曰:“老树经山麓,拂云真足怜;已知前去世,未卜后来年。”经山,位于 埤城镇倪家,民国前建有崇教寺,寺前有一银杏树,相传为东晋时古树。明代,此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清康熙年间,忽晋杏自燃,枝叶均化为灰烬,仅存陈根丈余。而在此后又发新枝,成为拂云古树。硕大如盖,遮天闭日,是为崇教寺的一大景观。?
诗曰:“高哉让国心,浊世何能识; 幸生君子乡,徒自瞻遗画。” 延陵,古属吴地,为吴季札之采邑。民传, 季札辞王位,曾隐居于此,卒后葬于延陵九里。孔子周游历国时,为其墓碑题字,文曰“乌乎有吴君子”。唐殷仲容妄加“延陵、之墓”4字,因而碑文形成“乌乎有吴延陵君子之墓”10个字,故又名“十字碑”。抗日战争前,九里建有规模宏大的九里庙(又名 季子庙、 季子祠、嘉贤大帝庙),墓碑在庙大殿对面碑亭内。九里庙毁后,墓碑保存完好,现已建亭保护。
诗曰:“仙道本荒唐,丹泉岂龙液;自昔已忘怀,穹碑唯素石;九转井何在,丹成可留液;观碑欲穷源,无字空有石。”黄堂,即丹阳城南郊仙台观,传说是谌母修炼飞升之地。观内东有窖经墩,后有瘗剑函,前有炼丹井、无字碑,号“飞茅福地”。此观毁于日军入侵战火,抗战胜利后修葺,重塑佛像。解放后开凿吴塘水库时移民于此,又改建为民房,丹井被填没。
诗曰:“鹤去青山老,僧房树里开。瓜畦草空绿,怀古独谁来。”白鹤山,位于司徒镇钟离村,距城约8公里,是吴大帝孙权祖父 孙钟居住种瓜之地。
孙钟原籍 吴郡富春(今浙江 富阳),后寓居于此。在这里凿井开畦,以种瓜为业。此地有山,名 白鹤山,浇瓜汲水井名灌 瓜井、白鹤井,山上建有寺堂,名三仙院。这里山丘起伏,景色宜人,山水掩映,令人向往,作为丹阳八景之一可谓名副其实。
韩国的丹阳八景位于韩国 忠清北道 丹阳郡丹阳邑一带??
应该是在中国镇江市辖内丹阳市。
丹阳八景指的是以风景秀美而闻名的下仙岩、中仙岩、上仙岩、舍人岩、龟潭峰、玉笋峰、 岛潭三峰、石门等丹阳的八处景点。丹阳八景是李朝时期(1392-1910年)的多名学者休闲之地,有许多颇有来历的历史文化名胜。小白山、锦绣山、道乐山的山谷中都有奇岩怪石颇为壮观,又有清水流经,形成众多瀑布。
其中最美丽和有名的要算是岛潭三峰。岛潭三峰是耸立在呈"S"形弯曲的南 汉江中心部位的三块岩石。在河流中心有三块岩石耸立的景致大概只能在此才得一见。这里有一个传说。三块岩石中中间的那块大岩石是夫峰(又称将军峰),右边的是妻峰(又称儿峰),左边的叫妾峰(又称女儿峰),传说就是有关这几个名字的。过去有对夫妇相亲相爱地生活着,但膝下无子。为了生儿育女,只好娶了一妾,但这个小妾一怀上孩子就虐待和嘲讽正室。上天看了后就把他们都变成了石头。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传说,三块岩石按顺排列,实为奇观。
岛潭三峰入口反方向的山坡上有一个小小的离乡亭。离乡亭是为了安慰那些由于建忠州大坝,故乡被淹的人们而建。从亭子里鸟瞰可将岛潭三峰尽收眼底。从离乡亭中沿反方向的路而上就是石门。这是一块巨石,中间被穿透形成一个大孔,看似人工所为,但实际是自然形成。此外丹阳八景是丹阳美丽景色的集中体现,游客们务必要前往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