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前胡

滨海前胡

植物界
伞形目
中文学名 滨海前胡
双子叶植物纲
亚科 芹亚科
前胡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茎圆柱形,曲折,多分枝,下部径1-2厘米或更粗,有粗条纹显著突起,光滑无毛。

基生叶具长柄,叶柄长4-5厘米,具宽阔 叶鞘抱茎,边缘耳状膜质; 叶片宽大质厚,轮廓为阔卵状三角形,一至二回三出式分裂,第一回 羽片卵状圆形或三角状圆形,下部的一对羽片柄长2-4厘米,较粗,中间羽片柄比两侧的柄长1倍以上,羽片3浅裂或深裂,基部心形,7-9厘米长和宽,第二回羽片居于两侧者卵形,中间一片为倒卵状楔形,均无柄,具3-5粗大钝锯齿,两面光滑无毛,粉绿色, 网状脉细致而清晰。

伞形花序分枝, 花序梗粗壮; 总苞片2-3,有时无,卵状 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长 渐尖,长5-10毫米,宽约2毫米,有柔毛,中央伞形花序直径约10厘米;伞辐15-30,长1-5厘米,不等长,有短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20余;小总苞片8-10余,线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渐尖,通常与 花柄等长或较长; 花瓣紫色,少为白色,卵形至倒卵形,背部有小硬毛; 子房密生短硬毛; 萼齿不显; 花柱基圆柱形。

果实

分生果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背部扁压,长4-6毫米,宽2.5-4毫米,有短硬毛,有时稍光滑,背棱线形稍突起,侧棱翅状较厚;每棱槽内 油管3-5,合生面油管6-10;胚乳腹面微凹入。花期6--7月,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产我国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地。生长于滨海滩地或近海山地。分布日本、朝鲜、菲律宾等地。模式标本产日本。

化学成分

根中含 白花前胡醇(peucedanol)、 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1],3′(S),4′(S)-双异戊酰-3′,4′-氢 邪蒿素[3′(S),4′(S)-diisovaleryolxy-3′,4′-dihydroseselin],3′(S),4′(S)-双异戊烯酰-3′,4′-二氢邪蒿素[3′(S),4′-dihydroseselin],3′,4′-dihydroseselin],右旋萨米定(samidin),右旋 川白芷内酯(anoma-lin),防葵素(peujaponisin),左旋齿阿米定(visnadin)[2],其他上部分含右旋反式-开洛内酯(trans-khellactone),右旋反式-4′-乙酰-3′ 巴豆酰凯诺内酯(trans-4′-acetyl-3′-tigloylkhellactone)[3],左旋顺式-凯诺内酯(cis-khellactone),右旋顺式-4′-乙酰-3′-当归酰凯诺内酯(cis-4′-acetyl-3′-angeloylkhellactone)[4],顺-3′-异戊酰-4′- 异戊烯酰凯诺 内酯(cis-3′-isovaleryl-4′-senecioylkhellacto-ne)[5], 香叶木甙(diosmine)和 甘露醇( mannitol)[6]。此外,该植物还含香柑内酯(bergapten)[7],亥茅酚(hamaudol)[8]。

药用相关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前胡属植物滨海前胡的根。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归经:归肺; 膀胱经

性味: 味辛;性寒;小毒

功效: 清热止咳;利尿角毒

主治: 肺热咳嗽; 湿热淋痛; 疮痈红肿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用药禁忌:内服不宜超量。

考证:始载于《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日本用此作防风用药。

出处:《中华本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