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的通知》,同意设置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为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专业代码为080645S,首次获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为华北电力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由电气信息类专业变更为电气类专业,专业代码变更为080602T。 [4]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为工学门类专业,专业代码为080602T,属电气类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5]
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掌握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理论和电力系统通信技术,掌握电力系统生产、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并对智能电网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有一定认识,可以在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电力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
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参考总学时或学分:建议参考总学分为140~190学分。
基本业务要求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电气类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掌握电气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电气类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4)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5)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创新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与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7)了解与电气类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0)基本掌握1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6]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3)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智能电网导论、微网及其控制、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电网先进传感技术。[1]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语言及应用、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物联网、无线传感网络、传感器与检测、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1]
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要求
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满足教学需要,生师比不高于28:1。新开办专业至少应有10名专任教师,在240名学生基础上,每增加25名学生,须增加1名专任教师。
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不低于5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不低于30%,年龄在55岁以下的教授和45岁以下的副教授分别占教授总数和副教授总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中青年教师为教师队伍的主体。
有企业或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并有相关管理制度。
教师背景和水平要求
专业背景:大部分专任教师在其本科、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学历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是电气类专业学历,其他教师也应具有相关专业学习或进修的经历。
工程背景:专任教师应了解电气工程相关企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现状,学校保证教师在教学以外有精力参加学术活动、工程实践,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主讲教师应具有工程背景,有企业工作经历或承担过多项工程项目的教师须占有相当比例。 [3]
设备资源
教学设施要求
具有物理实验室、电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气类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完好、充足,能满足各类课程教学实验和实践的需求。基础实验室满足2名学生一组实验的要求,专业实验室满足3名学生一组实验的要求,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实验除外。实验室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有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实习和实训基地,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参与工程实践的平台。
信息资源要求
计算机网络以及图书资料等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科研所需。资源管理规范、共享程度高。 [1]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有保证,人均教学运行经费达到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经费总量能满足教学需要,专业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低于教育部的相关要求。
学校能够提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基础设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提供有效支持。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规范,能有效地支持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对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理论课程、实验课程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使主要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处于有效监控状态;各主要教学环节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应建立对课程体系设置和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的定期评价机制,评价时应重视学生和校内外专家的意见。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工作成就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依据。
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要求
各高校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对电力的依赖消耗明显增强,对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为此,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在电网建设上,希望把本国电网建设成具有高效、清洁、安全、可靠和互动特征的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共同趋势。电力行业的发展也给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7]
可报考电气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主要到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产业、高等院校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的生产、科研及相关部门从事电力产品设计、研发、设计、制造、技术支持、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等工作,或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攻读智能电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8]
地区 |
院校名录 |
||
---|---|---|---|
北京 |
华北电力大学 |
---- |
---- |
天津 |
天津大学 |
---- |
---- |
重庆 |
重庆文理学院 |
重庆邮电大学 |
---- |
河北 |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
---- |
---- |
河南 |
河南工学院 |
许昌学院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山东 |
济南大学 |
青岛科技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 |
安徽 |
合肥工业大学 |
---- |
---- |
江苏 |
南京工程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浙江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 |
---- |
湖北 |
三峡大学 |
武汉晴川学院 |
文华学院 |
广东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 |
---- |
陕西 |
西安理工大学 |
---- |
---- |
黑龙江 |
东北石油大学 |
---- |
---- |
吉林 |
东北电力大学 |
---- |
---- |
辽宁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
---- |
内蒙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 |
---- |
福建 |
宁德师范学院 |
厦门理工学院 |
---- |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摘录时间:2021年6月8日 [1]) |
地区 |
院校名录 |
||
---|---|---|---|
北京 |
华北电力大学 |
---- |
---- |
天津 |
天津大学 |
---- |
---- |
重庆 |
重庆文理学院 |
重庆邮电大学 |
---- |
河北 |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
---- |
---- |
河南 |
河南工学院 |
许昌学院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山东 |
济南大学 |
青岛科技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 |
安徽 |
合肥工业大学 |
---- |
---- |
江苏 |
南京工程学院 |
南京邮电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浙江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 |
---- |
湖北 |
三峡大学 |
武汉晴川学院 |
文华学院 |
广东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 |
---- |
陕西 |
西安理工大学 |
---- |
---- |
黑龙江 |
东北石油大学 |
---- |
---- |
吉林 |
东北电力大学 |
---- |
---- |
辽宁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
---- |
内蒙 |
内蒙古工业大学 |
---- |
---- |
福建 |
宁德师范学院 |
厦门理工学院 |
---- |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高校之窗;摘录时间:2021年6月8日 [1]) |
2016-2017年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
排 序 | 学校名称 | 水 平 | 开此专业学校数 |
1 | 华北电力大学 | 5★ | 18 |
2 | 南京理工大学 | 4★ | 18 |
3 | 东北电力大学 | 4★ | 18 |
4 | 重庆邮电大学 | 3★ | 18 |
5 | 合肥工业大学 | 3★ | 18 |
6 | 电子科技大学 | 3★ | 18 |
7 | 西安理工大学 | 3★ | 18 |
8 | 济南大学 | 3★ | 18 |
9 | 南京邮电大学 | 3★ | 18 |
排 序 | 学校名称 | 水 平 | 开此专业学校数 |
1 | 华北电力大学 | 5★ | 18 |
2 | 南京理工大学 | 4★ | 18 |
3 | 东北电力大学 | 4★ | 18 |
4 | 重庆邮电大学 | 3★ | 18 |
5 | 合肥工业大学 | 3★ | 18 |
6 | 电子科技大学 | 3★ | 18 |
7 | 西安理工大学 | 3★ | 18 |
8 | 济南大学 | 3★ | 18 |
9 | 南京邮电大学 | 3★ | 18 |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3)什么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属于工学中的电气类,是特设专业。(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从专业名称上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研究对象离不开“智能电网”和“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
何为智能电网?2009年,“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由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提出。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给出了定义,即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进入新世纪后,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凸显,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这一轮
能源变革,是以电为中心、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特征的能源变革。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艾欣教授说:“这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设立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促使下,现代电力系统的电能生产和传输、分配和消费都要彻底改变。应用现代的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有效消纳和采用间歇性的、分布式的新能源是现代电力系统变革的主要动力,由此产生了传统电力与现代信息相融合的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核心在智能上,简单来说,就是传统的电网加上现代的信息通信技术。两者结合,电力行业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系统,将能源开发、转换、传输、存储、配送等环节,与终端用户的各种用电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精确供能、对应供能、互助供能和互补供能。
智能电网究竟有多智能?未来家庭可以让用电“活”起来。比如,我们坐在家里,手指轻轻一触,就可以通过智能交互终端预约好每个电器工作的时间,甚至能够直观地看到电器实时的用电情况和用电量,并对家庭用电及时做出调整。人们还可以通过智能电表查看用电的实时读数,交费信息一目了然,再也不需要人工上门抄表、用户买电、插卡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