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和

中文名 金相和
别名 金在凤
出生日期 1910年2月
国籍 朝鲜
目录导航

个人生平

金相和,又名金在凤,朝鲜族,1910年2月生于延吉县(今龙井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0岁小学读书。后因交不起学费被逐出校门。

金相和在家系长子。他辍学回家后,除了帮助家里干一些农活外,还尽力帮助妈妈操持家务。每逢年节,他总是帮助妈妈把弟弟妹妹的衣服缝补好。然后才和弟弟妹妹们一起穿上干净的衣服。他对贫苦农民非常同情,遇到困难的穷人,他总是热情相助。

他有一次,将露宿外面的5个拉车夫招待在家中,用来之不易牛草将车夫的牛喂饱,又用角瓜汤热饭招待了5位客人。5位车夫感激莫名。

1924年,金相和家迁居蛤蟆塘。1927年,加入朝鲜共产党。1928年,他和其他几位革命者在一起,在蛤蟆塘组织了“瓦助同盟”“青年会”等群众团体,以办夜校的方式召集群众宣传革命道理。

1930年5月,中共延边特支领导延边人民开展了“红五月斗争”,龙井、局子街(现延吉市)等城镇的工人罢工,友谊袭击警察所,夺取武装。“红五斗争”使金相和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政治上更加成熟。

7月,根据共产国际“一国一党”的原则,中共延和中心县委吸收金相和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成立中共蛤蟆塘区委,金相和任区委书记。10月金相和领导农民赤卫队和金勋领导的游击队密切配合,铲除了汉奸金艺松,杀死了保卫团的翻译金东吾,惩治了反动的耶稣教主教,还为南蛤蟆塘人民除了一大害。南蛤蟆塘有个大地主、名潘光友,人称“潘老四”,是个大汉奸。平日横行乡里,欺压良善。金相和、金勋率领赤卫队和游击队冲进潘光友家,打死了这个恶贯满盈的汉奸、恶霸,为人民出了一口恶气,狠狠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

1931年,中共汪清县委书记金勋遇害,在此关键时刻,金相和担任了中共汪清县委书记。金相和任县委书记后,革命形势更加不利,汪清县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国民常驻敦化第七团团长王树堂与权守正为首的反动武装勾结在一起,串拢延边各地,并到汪清进行野“讨伐”。金相和等同志不得不转移到山里,进行秘密活动。

2月1日晚,金相和为了扩大赤卫队的武装力量下山,他先到永安屯的妹妹金顺玉家,趁夜色向大房子走去。2月2日凌晨,600多名讨伐队,突然包围了大房子村,挨家挨户进行搜查。金相和此时正在大房子四户洞的金德家,和中共北蛤蟆塘支部书记韩永浩研究如何扩大赤卫队的武装问题。他们发现敌人时,已来不及撤退,只好隐蔽在天棚上,被敌逮捕。

敌人把大房子村全部搜查完,就把全村的百姓赶到保卫团的院子里,然后,先放出耶稣和天主教的教徒,可放出妇女、老人和小孩,把剩下的青壮年押到地主县大有家,逐个进行审问。

1931年2月5日,敌人在四方山脚下杀害金相和,时年30岁。[2]

后世纪念

金相和烈士陵园位于汪清县大兴沟镇后河村东入口处,离汪清镇40多公里。金相和烈士陵园扩建工程于2012年9月动工,历时9个月于2013年5月竣工。总投资60多万元,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其中陵园面积400平方米。陵园内有高15米的主体纪念碑。碑正面刻有朝汉两种文字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主体纪念碑右侧从南往北依次有金相和烈士墓、金相和烈士生平碑、金相和烈士半身雕塑(底座高150厘米、雕塑高90厘米)和敌人用朝鲜族手压式铡刀极其残忍地割下金相和烈士头颅时的垫脚石。主体纪念碑左侧有北蛤蟆塘村党书记韩永浩烈士墓。[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