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之路的回望与思考

品牌 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开本 16开
出版时间 2009-9-1
ISBN 9787010082929
定价 ¥36.00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经、以理论分析为纬,全面回望与思考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内容分醒悟篇、奠基篇、跨越篇和凝思篇四部分。全书结构新颖,史论结合,分析透彻,语言通畅,可谓一部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佳作。

目录

醒悟篇

第一章 民族复兴理论武器的比较和选择

一、“拜上帝教”的迷失

二、“尊孔复古”的碰壁

三、“三民主义”的局限

四、马克思主义被选择为民族复兴的理论武器

第二章 民族复兴根本路径的比较和选择

一、大平天国的败亡

二、洋务运动的破产

三、戊戌变法的夭折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

五、社会主义被选择为民族复兴的根本路径

第三章 民族复兴领导力量的比较和选择

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局限性

三、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局限性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

五、工人阶级政党被选择为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

奠基篇

第四章 扫除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障碍

一、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二、实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解放

三、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空前统一

第五章 奠定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基础

一、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三、确立社会主义基础工业体系

第六章 铸就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优势

一、铸就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二、铸就爱国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

三、铸就独立自主这一伟大民族性格

跨越篇

第七章 从普遍贫困到实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一、极左政策下的普遍贫困

二、快速发展的“东方奇迹”:跨入小康社会

三、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里程碑

第八章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和严重弊端

二、探索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创举

三、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体制优势

第九章 从闭关自守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

一、封闭半封闭的深刻教训

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拓展

三、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

第十章 从偏重人治到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跨越

一、千百年来人治遗产的深广影响

二、确立和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三、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保障

第十一章 从轻视知识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历史性跨越

一、轻视知识、轻视人才的历史遗憾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新风

三、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四、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支撑

第十二章 从僵化保守到举国焕发创造活力的历史性跨越

一、本本主义盛行的历史僵局

二、改革开放中人们获得新的解放

三、努力形成激发社会活力的创业机制和创业环境

四、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力量源泉

凝思篇

第十三章 高扬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旗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旗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旗帜

三、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十四章 扩充实现民族复兴的物质基础

一、立足基本国情,把经济建设摆在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位置

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经济建设注入强大生机和活力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十五章 优化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生态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华民族赖以复兴的政治生态

二、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升政治文明水准

第十六章 振奋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弘扬中华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第十七章 加固实现民族复兴的安全保障

一、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提供安全保障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三、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第十八章 强健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

一、实现民族复兴,关键在于把党锤炼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二、突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后记

文摘

第一章 民族复兴理论武器的比较和选择
中国传统社会进入近代以后,发觉自己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进而奋起直追。西方的坚船利炮冲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国外的思想和学说纷至沓来,有识之士亦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方案,试图引导中国迈上救亡图存的道路。然而,这些理论在历史上虽然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始终没有帮助中国人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找到解救中国的真正出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被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为实现国家独立、民主、富强的理论武器,中华民族才真正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大道。
一、“拜上帝教”的迷失
“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冯云山创立的宗教形式的农民斗争组织。鸦片战争的炮声震动了古老的东方封建帝国,不平等条约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主权不再完全独立,传统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传教士的精神侵略也扩大起来。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生存维艰,洪秀全等把西方的基督教改造成中国化的拜上帝教,并以之为手段组织和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一)拜上帝教的创立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黄埔条约》传教权的获得,基督教教士们便以征服者的姿态在中国公开活动,不仅传教而且培养华人牧师。如梁发即是接受马礼逊的洗礼成为第一个华人牧师的。他依据《圣经》编了为殖民地政策服务的《劝世良言》一书,洪秀全正是受到这本书的启发而创立了拜上帝教。
出生于1814年广东花县的洪秀全,第一次遇到《劝世良言》是在第二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考后闲游期间,但当时并未引起他的注意。然而屡考屡败的经历使其日渐体会到政府的腐败、人民的疾苦,其读书科考、光耀门庭的思想逐步转化。洪秀全屡试不第并非文才有亏,而是腐败的考政造成的。当时考试须有人作保,洪秀全祖孙三代皆农民,寻找一个体面、具有功名的人作保十分困难,而且考官徇私舞弊案件层出不穷,出现了“形同残废,步履甚艰”的满洲贵族子弟,经考官“瞻循情面”考中武进士的怪事。这样黑暗的考试,正是吏治腐败、封建统治日趋衰落的征兆和反映。
洪秀全在第三次落第之后的言行异常,表现了他对现实的反感。他常梦语“皂袍老人斥责孔子”,曾见人便喊“我是太平天子,天下钱粮归我食,天下百姓归我管”以及“斩妖”等。这说明了洪秀全对孔子的信仰初步发生了动摇。到了第四次最后一试,仍是高兴而去,败兴而归时,他十分愤懑,大声叫喊:“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吧!”叛逆之心涌上心头。此时,他偶然听说《劝世良言》是非常之书,才仔细阅读了7年前就已得到的这本书。
《劝世良言》劝人敬拜上帝以拯救灵魂,信仰上帝的人,灵魂升入天堂,不信仰上帝就会下到地狱。洪秀全看到这里面隐含的“独一真神上帝”、“人皆兄弟”以及“天堂”观念与自己对现实的反抗意识、与苦难中国人民的追求和向往合拍,于是决定奉行此教。针对信仰诸神而不能脱离苦海的劳动人民,开始了劝人“拜上帝不敬邪神”的创教和传教活动。当然随着对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思想愿望的进一步了解,他对基督教的某些教义和仪式进行了改造,使其成为“革命理论的外衣”。
(二)农民革命理论的“外衣”
1843年洪秀全把村塾中的孔子牌位除去作为“敬拜上帝,不敬邪神”的表现。这在孔教盛行的天下无疑是触犯大忌的革命表现,遭到当地士绅的不满。他和冯云山只好离家远出,来到广西贵县赐谷村进行“敬拜上帝有福享,迷信鬼神落地狱”的说教,树立了拜上帝的权威,从而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传播真道”、“启迪英雄”的立足点。而后,冯云山到紫荆山区进行传教、发展会众的斗争,而洪秀全则回乡以教书为掩护进行传教活动,在此期间他写下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
《百正歌》劝人崇正黜邪。《原道救世歌》宣称“天父上帝为独一真神”,劝人“须做正人”,反对“淫”、“忤父母”、“为盗贼”、“为巫”、“赌博”等6种不正行为及“食洋烟”、“好酒”、“堪舆”、“相命”等恶习陋俗,把儒家推崇的尧、舜、周公、孔子、颜回等作为“正人”的典范,把桀、纣、黄巢、李白成列入不正的代表,反映了西方宗教与中国儒家思想的结合。《原道醒世训》提出了“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僵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可见洪秀全利用基督教中“人皆兄弟”的博爱观,批判了现实中的等级差别,提出了用平等原则改造社会的主张,这集中了中国农民要求从封建制度下解放出来,以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大同社会的强烈愿望。《原道觉世训》对基督教“独一真神为上帝”的教义作了新的解释,把皇上帝树立为农民利益的代表,耶稣由上帝的独子变为长子,洪秀全自己成为上帝次子,此外还有众多的儿子和家庭成员。这样洪秀全把自己放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殊地位,在“天父”、“天兄”指令下去斩妖杀魔,建立人间天堂。他还强调皇上帝和阎罗妖的对立和斗争,说清朝是“蛇魔”,咸丰是“阎罗妖”,是“大叛逆皇上帝,天所不容,所必诛者”。这篇文章表明拜上帝教成为洪秀全反清的工具。
1847年,洪秀全把基督教的教条和仪式,根据起义的需要,结合中国的风俗习惯,加以改造,创制了拜上帝教的宗教仪式和十款天条,用来组织群众,维持起义纪律。他又利用“独一真神皇上帝”的一神排他性,把分散的小农统一到一面旗帜之下,形成一支集中的力量。这些理论为即将到来的农民大革命提供了指导思想的准备工作。洪秀全把西方的原始基督教义和中国儒家的道德观念、大同思想以及农民的反抗思想糅合在一起,使拜上帝教成为“革命理论的外衣”。正是打着这面宗教旗帜,成千上万的中国农民聚集起来,形成了太平天国运动这股强大的革命洪流,极有力地冲击和动摇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三)农民政权专制统治的“光环”
拜上帝教宣称皇上帝创造了整个世界,人世间的贫富贵贱、死生祸福,国家民族的盛衰兴亡,自然界的雷电,无一不是皇上帝精心安排的。洪秀全充分利用他自己创造的上帝,凭借这个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名义,形成了伟大的革命力量,建立了“太平天国”为号的政权。但革命政权建立以后,洪秀全继续并空前地利用拜上帝教,企图达到巩固政权、发展天国事业的目的。显然错综复杂的现实政治、经济、军事问题不可能因皇上帝显灵就得到解决,相反地,倒是皇上帝俘虏了洪秀全,使天国的事业止步不前,甚至倒退,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拜上帝教演变成“君主专制的光环”。
洪秀全从永安封王时就逐步退居幕后,一切军国大事统归杨秀清节制。到了南京,更是“僻处深宫,从不出户”,即使昔日情同手足的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有事求见,也必须请旨拟订方可。胜利的取得使洪秀全忘乎所以,他认识不到是千万战士的共同奋斗换得了这种局面,却把这一切归于皇上帝的恩赐,“天命归予”的思想表明拜上帝教已成为精神的鸦片烟,麻醉了洪秀全。
洪秀全在天京城里过着“琵琶鼓乐箫来和,金玉堂中快乐多”的君主生活,并且写了充满封建纲常思想的《天父诗》、《幼学诗》,俨然一位标准的专制君主。当掌握军政大权的杨秀清“逼封万岁”时,洪秀全密诏韦昌辉把杨秀清杀死,几万兄弟也被残杀。不久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也因遭洪秀全的疑忌而率10万精兵出走。天京事变使革命元气大伤,“天父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宗教神话被自我戳穿,终至“人心冷淡”、“锐气减半”。太平军中流行起“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回转故乡仍旧做长工”的歌谣,表明作为太平天国立国精神支柱的拜上帝教已经在人们心中严重动摇,太平天国由此转向衰落。
为了修补被内讧毁掉的“宗教长城”,洪秀全在宫中仍不知疲倦地从事宗教文字游戏,说“天话”、“梦语”,执迷于“天情”,写诏书,让人们相信他是受到上帝、天兵天将保护的。还把国号一度改为“上帝天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反复宣传“爷哥朕幼,父子公孙,同坐天国”。总之是把希望寄托在上帝的再次显示奇迹。拜上帝教已把此时的洪秀全麻醉得完全沉溺于逃避现实的幻觉之中,这种宗教迷信的恶性膨胀,必然导致军事上的保守、政治上的倒退,万事“靠时于天,不肯信人”。

编辑推荐

《民族复兴之路的回望与思考》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后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年来中国一切仁人志士梦寐以求韵社会政治理想。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不懈追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华儿女探索和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写照。然而,这些探索和追求最终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中华民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真正踏上了光明之途。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美好前景。本书考察了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艰辛历程,揭示了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规律,反思了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经验教训,对于激励人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本书是集体研究的成果。参加研究和编写的人员有:朱康有(第一、二章)、孙存良(第三章)、徐志栋(第四章)、庞仁芝(第五章)、王玉周(第六章)、张军果(第七章)、卢周来(第八章)、刘光明(第九章)、郭海军(第十章)、全林远、邵丹(第十一章)、黄书进、尹建军(第十二章)、颜晓峰、常培育(第十三章)、沈志华(第十四章)、赵周贤、祁一平(第十五章)、肖冬松(第十六章)、姜鲁鸣(第十七章)、季明(第十八章)。主编章传家、颜晓峰负责全书的总体设计和文稿审定,王玉周、孙存良协助主编做了统稿及相关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理论界和学术界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由于编者思想理论水平的局限,对于书中的不恰当之处甚至错误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