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

中文名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
现任校长 盛茂武
所属地区 中国上海
创办时间 1959年
目录导航

学校简介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坐落于虹口区水电路176号,于1959年9月17日成立,是新中国建立后创办的第一所省、市级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力量的学校。学校在编教职工两百余名,其中教练员六十余名,教师三十余名,在编学生六百余名。[3]

学校始终保持着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业余体校先进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等荣誉,并先后获得“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百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合格单位”、“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

五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团结拼搏、为国争光”体育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育人为先、训教并重、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先后培养出刘子歌、王仪涵、孙雯、张德英、许昕、陆元盛、杨明明、孙海平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累积输送3600余名优秀体育人才,为社会培养了7000余名有用人才,其中,100多名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世界杯等重大国际赛事中争金夺银。学校因此享有“体坛精英之摇篮”的美誉。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学校设有棒球、垒球、男女柔道等4支一线运动队,田径、游泳、击剑、柔道、女子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棒球、垒球、网球、现代五项和跳水等14个二线运动项目;学校还设有从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中专)三年级的20个文化班。

长期以来,学校全体教职工紧紧围绕“家长满意学校才能生存,社会满意学校才能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运动训练有特长,文化教学有特点,人格塑造有特质”的办学目标,致力于培养思想品质优秀、训练基础扎实、文化素养良好、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有用建设人才,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体育成绩双丰收,为上海乃至国家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59年9月17日,原名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学校,曾在1971年3月停办,1972年6月复校后改名为上海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1975年同时挂牌“上海市友谊中学”,1979年5月与原上海市“五.七”体育训练班合并组建,定名为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

学校荣誉

奖牌名字 发奖单位 发奖时间
2013—2016年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     2013
2011—2012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3.4
2006—2011年度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先进集体 上海市体育局 2012.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1年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2012.2
上海市体育局体能运动会团体接力第一名 上海市体育局备战办公室 2011.12.6
2009—2010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1.3
爱国卫生合格单位(2011—2012) 虹口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11.4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市体育系统服务保障工作贡献奖 上海市体育局 2010.11
上海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2006—2009) 上海市体育局 2010.11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上海市年检优秀单位(2009年度) 上海体育局 2010.4
2009-2012年度国家田径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跳高) 中国田径协会 2010.1
中国羽协羽毛球学校先进集体 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 2009.12
二等奖 中国羽毛球协会
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09.1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文明单位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9.4
国家高水平体育人才后备基地(2009—2012) 国家体育总局 2009.1
上海市平安单位 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09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5—2008年) 国家体育总局 2009
2007年度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年检优秀单位 上海市体育局 2008
平安单位 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07.4
2006—2007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上海市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008.2
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中国排球协会 2007.1
2005—2006年度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集体 上海市教育局(2007.1)(无) 2007
2003—2005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2006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文明单位 上海市体育局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上海市教委、财政局、人事局社保局 2006.2
2002—2005年度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排球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 2006
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05.3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羽毛球优秀人才输送奖 上海市体育局 2003
上海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上海市爱卫会 2001—2002

招生录取

奖牌名字 发奖单位 发奖时间
2013—2016年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     2013
2011—2012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3.4
2006—2011年度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先进集体 上海市体育局 2012.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1年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 2012.2
上海市体育局体能运动会团体接力第一名 上海市体育局备战办公室 2011.12.6
2009—2010年度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1.3
爱国卫生合格单位(2011—2012) 虹口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11.4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市体育系统服务保障工作贡献奖 上海市体育局 2010.11
上海市业余训练先进单位(2006—2009) 上海市体育局 2010.11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上海市年检优秀单位(2009年度) 上海体育局 2010.4
2009-2012年度国家田径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跳高) 中国田径协会 2010.1
中国羽协羽毛球学校先进集体 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 2009.12
二等奖 中国羽毛球协会
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09.1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文明单位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9.4
国家高水平体育人才后备基地(2009—2012) 国家体育总局 2009.1
上海市平安单位 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09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5—2008年) 国家体育总局 2009
2007年度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年检优秀单位 上海市体育局 2008
平安单位 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2007.4
2006—2007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上海市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008.2
全国排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中国排球协会 2007.1
2005—2006年度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集体 上海市教育局(2007.1)(无) 2007
2003—2005年度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2006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文明单位 上海市体育局  
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上海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上海市教委、财政局、人事局社保局 2006.2
2002—2005年度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排球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 2006
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05.3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羽毛球优秀人才输送奖 上海市体育局 2003
上海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上海市爱卫会 2001—2002

知名人物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友谊中学)2013年招生简章[4]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始建于1959年,是一所以大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办学目标的体育特色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0公顷。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又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同时,挂牌“上海市友谊中学”,附设初中、小学部。在五十多年办学过程中,学校培养出了李秋平、丛学娣、沈富麟、李国君、曹大元、芮乃伟、郭蓓、王文娟、张德英、何智丽、丁松、刘正宏、范志毅、孙雯、陶桦、王仪涵、刘子歌、庞佳颖、朱倩蔚、许昕等一大批世界冠军和体育名流,为各级各类运动队和高等院校输送了四千多名优秀运动员。学校在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夯实竞技体育基础、提高业余训练水平以及促进上海体育事业的腾飞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重视文化教育,紧紧围绕“家长满意学校才能生存,社会认可学校才能发展”的办学理念,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七十以上。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一、培养目标

学校以建设“运动训练有特长,文化教学有特点,人格塑造有特质”的一流体育运动学校为目标,培养思想品质优秀、训练基础扎实、文化素养良好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社会有用建设人才,为本市优秀运动队和解放军队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高等院校输送高质量的体育特长生,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才。

二、招生项目

招生项目:篮球、排球、女子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柔道、击剑、现代五项、棒球、垒球共13个项目。

三、招生对象

本市在籍在读并注册的青少年运动员,以及在本市注册、并能代表上海参赛的非沪籍青少年运动员。

四、报名条件

需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才有资格报考。对于“特殊人才”的招生,参照市体育局有关招生文件精神执行。

(1)跟训情况:参加过市体校组织的寒、暑假三线运动员集训及周末跟训,属于外省市优秀苗子的,必须在市体校相关运动队试训半年。

(2)比赛成绩:近二年内(不含招生当年)在上海市青少年最高级比赛中个人项目获前六名,集体项目中的篮、排、足三大球获前六名,其它球类项目获前三名,或者在全国青少年最高级比赛中个人和集体项目获前八名。以上个人项目本市比赛前六名、全国比赛前八名中若有本市二线参赛队员,三线获得成绩的运动员依次递补。

(3)专项水平:达到2013年度上海市业余运动员二线标准所规定的本项目专项身体素质和技能测试“合格标准”。

(4)文化成绩:近一年(不含招生当年)期末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主课平均成绩合格。

(5)思想品德:认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运动员守则》,无严重违法、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五、报名时间、地点及要求

1、报名时间:5月17日(周五)上午9:00--下午16:00;

2、报名地点:上海市虹口区水电路176号市体校教学楼六楼大礼堂;

3、具体要求:随带学生本人户口簿(或派出所户籍证明)、身份证、社保学籍卡、近期一寸免冠证件照2张;

4、费用:报名费10元。

六、身体素质测试

1、测试时间:5月18日(周六)上午;

2、测试内容:一般身体素质(800米、60米、30秒仰卧起坐)和专项身体素质;

3、费用:80元,报名当天收取。

七、体格检查

1、体检时间:5月25日(周六上午)、5月26日(周日上午),详见具体通知;

2、学校委托上海瑞美体检虹口中心对学生进行体检,医院将收取体检费170元。

八、科研测试

1、测试时间:6月2日(周日全天),详见具体通知;

2、费用:30元,报名当天收取。

九、文化考试

1、考试时间:6月8日(周六全天);

2、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由学校单独命题);

3、凡报考学校中专(高中)的初三学生,必须在就读学校报名并参加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4、费用:60元,报名当天收取。

十、录取办法

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上海市各类二线运动队招生管理办法为依据,根据学校的实际招生需要,综合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专项及体能达标成绩、科研测试情况、文化考试成绩、政治思想表现及身体检查情况,对符合招生条件者择优录取。

十一、学制与学籍

1、学制:高中、初中、小学学制与上海市普通中、小学相同;中专学制为三年。

中专(高中)阶段新生录取办法:初中学业考试成绩达到上海市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60%的上海户籍考生,可获得上海市友谊中学高中学籍,未达到上海市友谊中学录取分数线及非沪籍的考生,录取为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中专学籍。

2、学籍:凡被录取的初中生和小学生的学籍均保留在原校,初中、小学非沪籍学生的学籍需挂靠在上海市普通中、小学。小学升中预的学生,必须参加区(县)升学考,学籍转入被录取学校。学校中专(高中)阶段的学籍分为上海市友谊中学学籍(普通高中学籍)和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学籍(中专学籍)。

十二、收费

1、被学校录取的学生,其运动训练所需的伙食等费用除部分自交外,其余均由国家补贴。因身体原因和特殊情况不再从事训练的学生,将不再享受国家伙食补贴和训练补贴。

2、学校中专(高中)学生文化学习的收费标准,参照上海市物价局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杰出校友

学校领导

樊迪:女子体操运动员。1989年10月在第二十四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以高难动作获满分10分,获得高低杠冠军。

朱政:女子体操运动员。1980年在世界杯体操赛和1981年在罗马尼亚举行的第11届世界大学生 运动会上均获高低杠季军。是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团体亚军中国队主力队员之一。

丛学娣:女子篮球运动员。曾获得第23届奥运会铜牌、第25届奥运会银牌,并获得过一次奥运会预选赛“最佳后卫奖”。

柳絮青:垒球运动员。1980年进上海市体校少年垒球队,1984年进上海市队,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1986年入选国家队。1986年在美国参加第六届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获亚军; 1987年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女垒锦标赛获亚军。同年在第四届亚洲垒球锦标赛中获冠军,被赛区评为最佳球员。1996年参加第二十六届奥运会获银牌。

陶桦:垒球运动员。1986年进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1988年进上海市队,1989年进国家队。1994年参加世界垒球锦标赛获亚军;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中获银牌。

邱海涛:垒球运动员。代表国家队参加1996年第26届奥运会获得银牌、27届奥运会获得第四名、28届奥运会获得第四名。

孙雯:女子足球运动员。1985年9 月入上海市体校,1989年入选上海市女子足球集训队,1990年入选国家女子足球队,出任前卫。1995年在第2届世界杯女足锦标赛上,荣获“铜靴奖”;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上,与队友合作,获银牌;1999年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获亚军,被国际足联评为最佳运动员,并包揽了本届杯赛的金球奖和金靴奖,入选第三届世界杯女子足球赛全明星队。

王静霞:女子足球运动员。个人技术特点:技术细腻、头脑冷静。1997年代表国家队夺得亚洲杯冠军;1998年夺得曼谷亚运会冠军;1999年第三届女足世界杯获亚军。

高宏霞:女子足球运动员。个人技术特点是头球出色,防守比较积极。1999年第三届女足世界杯获亚军。

水庆霞:女子足球运动员。1983年入上海市体校,1984年入选上海市女子足球集训队,1996年第26届奥运会获女足银牌; 1999年获第三届世界杯女子足球锦标赛亚军。

浦玮:女子足球运动员。1999年获第三届世界杯女子足球锦标赛亚军。

谢慧玲:女子足球运动员。1999年获第三届世界杯女子足球锦标赛亚军。

李国君:女排运动员。1979年进上海市体校,1982年入选上海市队,1983年入选国家青年队,1986年入选国家队。1988年参加汉城奥运会获铜牌;1989年在第五届世界杯排球赛中获季军,并被评为优秀运动员;1990在第十一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获亚军;1991年在第六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获亚军,并被国际排联评为最佳运动员。

许新:女排运动员。进上海市体校接受排球系统训练,1984年入选国家队。在巨人如林的排坛,是身材较矮小的一个,但靠勤学苦练终于在国家队打上主攻的位置。

1989年在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获季军;1990年在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中获亚军;1991年在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获亚军;1998年在第十一届世界锦标赛获亚军。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张静:女排运动员。1998年在第十一届世界锦标赛中获亚军。

李轶芝:女排运动员。1998年在第十一届世界锦标赛获亚军。

张德英:乒乓球运动员。1964年入上海市体校学习,1975年被选入国家队。是第三十四至三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获第三十四届单打季军,第三十五届女子双打(与张立合作)冠军、混合双打(与王会元合作)和单打季军;第三十六届女子双打(与曹燕华合作)冠军和单打季军。

倪夏莲:乒乓球运动员。1976年入上海市体校学习,1978年入上海队,1979年被选入国家队。是第三十七届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并获混合双打(与郭跃华合作)冠军;获第三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双打(与曹燕华合作)亚军。

何智丽:乒乓球运动员。1985年第3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成员;1987年在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得女子单打冠军。

丁 松:乒乓球运动员。在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和第五届世界杯团体赛上,以其独特的削中反攻打法一鸣惊人,获团体冠军。

蔡慧珏:游泳运动员。1996年入选国家队,第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与队友合作获4×100米混合接力赛铜牌;1997年4月在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夺得100米蝶泳亚军,与队友合作获4×100米混合接力冠军,同年在世界杯短池游泳系列赛中获女子蝶泳项目的总冠军。

刘子歌:游泳运动员。2004年6月进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2005年10月进上海队。2004年世界杯短池游泳赛(俄罗斯站)获200m混合泳冠军;2008年全国游泳冠军赛获女子200米蝶泳冠军;2008北京奥运会获女子200米蝶泳金牌。

庞佳颍:游泳运动员。1996年9月进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1998年7月进上海队,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银牌;2005年的世锦赛上获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亚军;08北京奥运会女子获200米自由泳铜牌、女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铜牌、4x200米自由泳接力银牌。

朱倩蔚:游泳运动员。2001年9月进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2003年12月进上海队,2008北京奥运会上获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银牌。

王仪涵:羽毛球运动员。1996年进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2002年入选上海队,2004年入选国家二队,2006年进入国家一队。2006年获世界杯女子单打冠军;2007年世界大学生 运动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军;2009年 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2009年5月苏迪曼杯冠军女单主力成员。

朱琳:羽毛球运动员。1996年进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获得2007年羽毛球锦标赛女单冠军和2008年“尤伯杯”冠军。

朱广沪:足球教练。在他的执教过程中,曾先后与霍顿、内波姆尼亚奇、卡洛斯等十多们国外教练合作过,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强调整体、速度与逼抢,将防守放在第一位。2005年3月9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任命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

马良行:足球教练。担任上海女子足球教练时多次率队取得全国冠军,是金牌教练。

2001年、2005年二度出任中国女足主教练,率队获得2006年亚洲杯冠军。

孙海平:著名田径教练。2005年起担任国家田径队副总教练。他所带的学生刘翔获得2004年奥运会110m栏金牌,陈雁浩,谈春华等多次获得亚洲冠军。

杨明明:著名体操教练。1984年起任国家体操队副总教练,其弟子楼云1984年和1988年两次获得奥运会跳马金牌,是中国第一位连续两届获得奥运金牌的运动员。1986年和1989年,两次出任中国国家体操队代总教练,与张健、高健 一起,被称作八十年代中国体操的“三驾马车”。

金炜:著名游泳教练。2004年上海引进金炜教练,金炜带着刘子歌等弟子来到上海后,从训练到生活,都得到了上海的大力支持。厚积薄发,2007年末到2008年初,所带的运动员的成绩开始“爆发式”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刘子歌夺得女子200米蝶泳金牌。

陆元盛:著名乒乓球教练。学校培养的运动员,是第三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第三十四届男子双打(与黄亮合作)亚军。1991年7月——1995年国家队乒乓球男队教练;1995年12月——2005年任国家女队主教练,培养出著名削球手丁松、邓亚萍等著名运动员,带队多次获得奥运会金牌、世界锦标赛冠军。

相关新闻

1959—2012年历任校领导名单(以先后到任为序)

1、校长:苏健、朱勇、赵英华、吴浣、傅家新、叶蓓伦、 宋吉福、王志峰、盛茂武

2、书记:苏健、朱勇、吴浣、赵英华、谢培飞、傅家新、叶蓓伦、沈利龙、韩竞英、王志峰、马玉生

3、副校长:李荆山、钱虹、沈吕默、谢培飞、包瀛福、李占海、姚梅琛、叶蓓伦、郭蓓、张祖恩、吕爱凤、 董兴祥、赵子骧、许周铭、陈森兴、高巍、周炳云、沈利龙、胡萍、韩竞英、高德顺、奚静芳、蒋丞稷、王勇健、郑志德、彭志远、鲁英

词条图册

澳大利亚西澳洲州长到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访问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2013年10月10日,澳大利亚西澳洲州长ColinBarnett先生,在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郭蓓及学校主要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访问,并看望了正在学校进行“2013年中澳青少年友谊赛”的澳大利亚青少年体育代表团的运动员们。

ColinBarnett先生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澳大利亚青少年体育代表团在田径、游泳、篮球项目的训练。虽然天气有些闷热,但队员们在中方教练员的指导下,都能够认真地完成教练安排的训练任务,ColinBarnett先生对学校提供的训练环境及带训教练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感谢。在与澳洲青少年体育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合影留念后,ColinBarnett先生与郭蓓副局长互相交换了礼物,双方表示要继续加强交流访问,共同提高两地的体育竞技水平。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