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尧

杨景尧

中文名 杨景尧
民族
出生日期 1923年10月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杨景尧,1942年,正在上高中二年级的他休学回家,和邻村的姑娘孔淑君完婚。

杨景尧的父亲虽然是个商人,但是秉承家训,千方百计供他读书。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亲戚朋友都劝杨景尧弃学从商,可他父亲却说:“宁易田产,不使辍学。”现在回想起来,杨景尧对父亲仍感激不已。抗日战争打碎了杨景尧的大学梦想。高中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当了一年小学教师,第二年当上了校长。1947年,在父亲的建议下,他离开家乡到外面闯荡世界。1948年,他到了台湾。

人物生平

捐资助学救济寒窗学子

1962年,身为国民党空军军官的杨景尧退役后定居台中市,开始经商自谋生活。在台湾期间,和妻子笃爱情深、坚信能够回家的他,始终没有另娶。

1989年,已经66岁的杨景尧从台湾回到了家乡,拥抱着阔别41年的妻子、女儿和儿子,一家人喜极而泣。当得知自己的父母已不在人世的消息后,杨景尧大哭一场。“子欲养而亲不待”,杨景尧当时灰心到了极点,感到人生、生命、财富都没有什么意义了。然而他又想,自己的钱是父母“给”的,现在父母不在了,通过捐资助学,不也可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吗?

1990年,杨景尧出资120万美元,在后河镇建起了一所中学,无偿捐献给了后河镇政府。为了彰显妻子孔淑君奉养双亲、抚育子女的懿德,杨景尧特意以妻子的名字,命名该中学为淑君中学。在淑君中学高中部,他成立了实验班,免收学费招收家庭困难的初中毕业生,还每人每月发50元的生活补助,每年发两套衣服。

1992年,杨景尧放弃移居加拿大的机会,毅然从台湾回到自己的家乡定居。1995年,他出资30万元设立“杨景尧文教基金会”。据悉,这是当时我省唯一的一个由个人捐资设立的公益性基金会。2006年3月,该基金会更名为“长葛市杨景尧文教促进会”,注册资金563万元。其业务范围有五个方面: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褒奖优秀教师和有重大贡献的文化教育工作者;赞助发展文化事业;褒奖道德高尚者,弘扬社会文明;参与支持、赞助其他弘扬文明道德的公益事业。

据统计,16年来,杨景尧已为家乡的文教事业捐资1200多万元,长葛市近万名学子受恩惠,有500多名贫困生得以顺利跨入高等学府深造,其中有30多名学生考取了国内外知名学府的硕士和博士学位。

倾囊求得桃李芬芳

如今,儿孙绕膝的杨景尧和老伴孔淑君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翻阅着受资助学生们的来信,老先生感到莫大的欣慰。“献我区区诚,尽倾囊中藏,但求桃李茂,何畏鬓发苍。”

杨景尧多次表示,自己助学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心甘情愿,“能够让更多的孩子上学,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对父母的最好报答”。

杨景尧透露,他捐资100万元为“淑君中学”建的教学楼,捐资40万元为长葛市大学生联谊会建的办公楼,目前都已接近竣工。同时他还准备为家乡的文教事业再捐资300万元。

杨景尧先生为文教事业痴心不改,十几年来为家乡捐资1200多万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