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祠博物馆

三苏祠博物馆

中文名 三苏祠博物馆
地点 四川省眉山市中心城区纱縠行南街
景区类型 人文景观
开放时间 8:30—18:00
著名景点 式苏轩、来凤轩、披风榭、抱月亭
类别 历史人文纪念馆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苏洵出生于眉山城西南隅之纱縠行私第。苏洵之子苏轼、苏辙也生于此。

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三苏故居改建为祠堂。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重修三苏祠。

明嘉靖九年(1530年),侍御邱道隆命眉州太守莫钝维修扩建三苏祠,并割九寺庙田产为苏祠祀田。

清康熙四年(1665年),眉州知州赵惠芽摹拟重建三苏祠主体建筑——飨殿、启贤堂、木假山堂、瑞莲亭。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眉州知州黄元煐重修三苏祠并置买祀田。

嘉庆十一年(1806年),三苏祠增修祠堂的东西厢房和方墙门道。复置三苏父子像龛三座。

嘉庆十八年(1813年),知州赵来震对三苏祠进行大维修,三苏祠“池之两岸,叠石成壁”,建来凤轩(原济美堂)等。

咸丰三年(1853年),增修快雨亭。何绍基任四川学政使时,来眉监考举子。因到三苏祠拜谒三苏父子,至此亭避大雨,遂命此亭为快雨亭,并手书匾额。

同治九年(1870年),增修三苏祠大门(现为前厅)、耳房。

光绪元年(1875年),四川督学使张之洞来眉倡导修建云屿楼(原名东坡楼)、抱月亭、绿洲亭。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眉山人将披风榭重建于三苏祠。

民国八年(1919年),眉山驻军旅长陈国栋进驻三苏祠,将其作为司令部。在此期间,陈筹资对三苏祠进行了大维修。

民国十七年(1928年),眉山地方官绅集议拓建三苏祠,相继增修了南大门、百坡亭、式苏轩、半潭秋水一房山、船坞、彩画舫等,并修甬道、小桥,将三苏祠改名为“三苏公园”,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为“三苏公园”题匾。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六月,四川省善后督办刘为立“保护三苏祠布告碑”。七月,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立“保护三苏祠布告碑”。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签署的“保护三苏祠布告碑”又立于三苏祠。

1950年初,县文化馆成立,兼管三苏祠事务。

1954年10月,县文化馆向上级申报《眉山县文化馆培修三苏祠内部计划》,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批转“暂不培修”。

1956年8月,眉山县成立了三苏公园修建委员会,同年9月开始培修。

1958年4月,成立三苏公园管理委员会。

1959年,成立三苏纪念馆,上级调赠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图书馆、省图书馆、省博物馆一批古籍善本于三苏祠。国庆期间陈列正式对外展出,并接待首批原苏联专家。

1967年,三苏纪念馆改为人民公园,陈列室改为工农兵展览馆。

1978年10月,三苏祠重新开放并复名为三苏祠。

1979年,三苏纪念馆更名为眉山县三苏文物保管所。

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三苏祠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全国苏轼研究学会在三苏祠成立。

1984年,四川省编制委员会、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财政局批准,将眉山县三苏文管所更名为四川省眉山三苏博物馆。

2000年6月,三苏祠被省文物局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

2001年7月,三苏博物馆上划市级管理,隶属于眉山市文体局。

2003年11月,更名为“三苏祠博物馆”。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三苏祠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2008年,眉山市委、市政府建三苏纪念馆、碑廊及陈列馆、文物精品展览馆、文物库房、西园、游客中心及停车场、纱縠行。

2009年5月19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三苏祠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09年12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三苏祠为四川服务名牌。

2010年1月18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三苏祠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

文物价值

三苏祠馆藏文物丰富,馆藏文物近万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24件、三级文物696件。其中有古籍缮本、陶瓷、书画等约10000件。宋、明、清苏东坡书法墨迹拓本246册。著名的有明代陈淳草书《前赤壁赋》、明代王式《西园雅集图》、明代张风翼书苏轼《后赤壁赋》、明代许光祚书东坡《记承天寺夜游》、清代何绍基书《东坡词》等。

展馆布局

三苏祠占地65000平方米,平面略呈梯形,南北短,东西长。东侧两角近似直角,西侧为斜状。南侧偏东为南大门,西北角为西大门。

展馆布局展馆布局清代建三苏祠是一座典型的西蜀民居风格的园林式文人祠堂,至今基本保持了历史原貌。祠堂主体建筑构建在三面环水的半岛上,所谓“祠在水中央”。祠内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任采莲、苏八娘(苏小妹)、王弗、王闰之、王朝云、史夫人及苏家六公子等十余人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池岸皆叠石成壁,池周围建亭榭,构成东部祠园景观,约占现有苏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祠堂由前厅(古祠大门)、飨殿、启贤堂、来凤轩、东西厢房及廊构成三进四合院,在同一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东西厢房在左右均衡的基础上又有自由变化,从而形成不严整对称的格局。东西厢房背面均设飞来椅和栏杆,以供游人临池休憩。[3]

馆区景点

三苏祠博物馆核心文物区内,有正门、前厅、飨殿、启贤堂、来凤轩、披风榭、瑞莲亭等景点。[3]

景点名称 景点简介 景点图片
正门 正门,即南大门。三檐歇山式,南面为三楹两柱,中为门厅,东边和西边各有一间耳房。房高7。51米。前饰三级垂带式踏道,后饰三级如意式踏道。房面为水泥预制筒瓦和小青瓦覆盖。门楣正中悬挂“三苏祠”匾。 正门正门
前厅 前厅,建于同治九年(1860年),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建筑面积约158平方米。南面看为三楹四柱二室,北面看为五楹六柱,小青瓦房面。中间三楹为敞厅,厅前两株参天银杏巨树。进入前厅大门,便是飨殿。 前厅前厅
飨殿 飨殿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建筑面积251平方米,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小青瓦屋面。高1。5米,面阔三间17。74米,进深三间14。16米,房通高9。72米。殿内供奉三苏父子塑像,均罩以神龛。飨殿内有东西两侧门通后院,穿过庭院便是启贤堂。
启贤堂 启贤堂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北楹为木假山堂,建筑面积223。6平方米。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木结构。现辟为陈列室。池水与东西瑞莲池相通。桥面为石条铺就,有木栏杆。左右廊桥与前院廊相接构成一“H”形回廊,并与来凤轩檐口相接。 启贤堂启贤堂
来凤轩 来凤轩,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歇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与连接启贤堂的回廊组成第三进四合院。此轩原址为苏轼兄弟寝室与书房。嘉庆十八年落架维修改名济美堂。解放后又进行大维修,始改名来凤轩。此轩现辟为三苏故事腊像陈列室。与之相对的建筑为清代光绪二十四年重修的披风榭。 来凤轩来凤轩
披风榭 披风榭在来凤轩西偏南,瑞莲西池北岸,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底层四周置飞来椅。面阔进深九米,榭高十米。披风榭背临瑞莲池。池中有百坡亭,池南端有瑞莲亭。 披凤榭披凤榭
百坡亭 百坡亭是横跨瑞莲西池上的一座桥亭。亭长二十米,中间为八柱小亭,攒尖式屋顶。亭设飞来椅,供游人临池俯瞰。匾为吴伯萧书。北京陶然亭公园按原样复建。此亭与西厢房连接。百坡亭始建于南宋环湖。此亭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建。 百坡亭百坡亭
瑞莲亭 瑞莲亭,重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八角十二柱,攒尖式屋顶,亭顶为花瓶状饰物,八条脊上均有走兽饰物,房面为筒瓦覆盖。亭高7。9米。亭门开于东面,有小桥与岸相通,亭四周有飞来椅。亭内悬匾“瑞莲重现”四字,由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四川巡抚能泰书,苏洵曾于池中手植瑞莲。 瑞莲亭瑞莲亭
碑亭 碑亭,原消寒馆旧址。1980年将前厅耳房中存明、清代遗碑移入,始为碑亭。硬山式屋顶,筒瓦房面。面阔七间28米,座西向东。东向开两门,与百坡亭相对,隔池与瑞莲亭相望。两门处依檐作两亭,亭为攒尖式,两亭间有廊相通。 碑亭碑亭
瑞莲东池 瑞莲东池,由四川提学使张之洞于光绪元年(1875年)倡导修建有云屿楼、抱月亭、绿洲亭。 瑞莲东池瑞莲东池
云屿楼 云屿楼,原名东坡楼,楼在来凤轩东,座北朝南。重檐歇山式,抬梁式梁架,一楼一底,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高11。5米,小青瓦屋面。楼南、西、北三面临水,东、南、西三面阶沿下有红砂石铺旱池,池边有石栏杆。此楼现辟为苏氏宗族陈列室。过“九曲飞虹”桥至抱月亭。 云屿楼云屿楼
抱月亭 抱月亭,在瑞莲东池东北角,隔山埂、水沟与云屿楼相望。此亭为双层攒尖式屋顶。亭名取苏轼《前赤壁赋》 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之意。亭高7。71米,底面为正六边形,设飞来椅,有桥与池岸相通,沿东垣墙可去绿洲亭。 抱月亭抱月亭
景苏楼 景苏楼,1984年,四川省副省长何郝炬建议重修景苏楼。景苏楼为一组庭园式建筑,主楼一楼一底,面阔五间20米,歇山式屋顶,小青瓦房面。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园内水渠贯通,桥廊相接。西部园林南端,还有一处庭园式建筑——南堂。 景苏楼景苏楼
南堂 南堂,1994年,将茗香轩茶园改建为南堂。因三苏父子在汴京(现开封市)的宅院叫南堂,故而命名。这是一组仿清代建筑庭院。座南朝北。庭院围墙有扇形窗洞,其雕花为梅、兰、竹、菊等植物图案。北向开一园门,门楣上有1981年著名画家关山月书“茗香轩”匾。门内为一院落,一贮水大池,池中堆构有假山。左有草亭三座,右为花圃。 南堂南堂
苏轩 式苏轩,在披风榭西边,民国建。1987年根据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建议,将残破的式苏轩改扩建为文物修复、装裱室和文物库房及专题陈列室。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为一组小青瓦房面。仿清代建筑,脊上饰鸱吻和卷草式图案。“式苏轩”匾由赵朴初1988年书,式苏轩以西为景苏楼。 式苏轩式苏轩
西大门 西大门,民国十七(1928年)建,1992年改建。位于祠院西北角,悬山式建筑,三重檐。面阔三间,中为门道过厅,左右各一耳房。大门内有石拱桥一座,横跨水渠之上。其建筑规格约小于南大门。另配套房若干间。 西大门西大门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3]

馆藏精品

景点名称 景点简介 景点图片
正门 正门,即南大门。三檐歇山式,南面为三楹两柱,中为门厅,东边和西边各有一间耳房。房高7。51米。前饰三级垂带式踏道,后饰三级如意式踏道。房面为水泥预制筒瓦和小青瓦覆盖。门楣正中悬挂“三苏祠”匾。 正门正门
前厅 前厅,建于同治九年(1860年),为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建筑面积约158平方米。南面看为三楹四柱二室,北面看为五楹六柱,小青瓦房面。中间三楹为敞厅,厅前两株参天银杏巨树。进入前厅大门,便是飨殿。 前厅前厅
飨殿 飨殿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建筑面积251平方米,硬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小青瓦屋面。高1。5米,面阔三间17。74米,进深三间14。16米,房通高9。72米。殿内供奉三苏父子塑像,均罩以神龛。飨殿内有东西两侧门通后院,穿过庭院便是启贤堂。
启贤堂 启贤堂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北楹为木假山堂,建筑面积223。6平方米。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木结构。现辟为陈列室。池水与东西瑞莲池相通。桥面为石条铺就,有木栏杆。左右廊桥与前院廊相接构成一“H”形回廊,并与来凤轩檐口相接。 启贤堂启贤堂
来凤轩 来凤轩,建筑面积222。2平方米,歇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与连接启贤堂的回廊组成第三进四合院。此轩原址为苏轼兄弟寝室与书房。嘉庆十八年落架维修改名济美堂。解放后又进行大维修,始改名来凤轩。此轩现辟为三苏故事腊像陈列室。与之相对的建筑为清代光绪二十四年重修的披风榭。 来凤轩来凤轩
披风榭 披风榭在来凤轩西偏南,瑞莲西池北岸,坐南朝北。重檐歇山式,一楼一底,底层四周置飞来椅。面阔进深九米,榭高十米。披风榭背临瑞莲池。池中有百坡亭,池南端有瑞莲亭。 披凤榭披凤榭
百坡亭 百坡亭是横跨瑞莲西池上的一座桥亭。亭长二十米,中间为八柱小亭,攒尖式屋顶。亭设飞来椅,供游人临池俯瞰。匾为吴伯萧书。北京陶然亭公园按原样复建。此亭与西厢房连接。百坡亭始建于南宋环湖。此亭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重建。 百坡亭百坡亭
瑞莲亭 瑞莲亭,重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八角十二柱,攒尖式屋顶,亭顶为花瓶状饰物,八条脊上均有走兽饰物,房面为筒瓦覆盖。亭高7。9米。亭门开于东面,有小桥与岸相通,亭四周有飞来椅。亭内悬匾“瑞莲重现”四字,由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四川巡抚能泰书,苏洵曾于池中手植瑞莲。 瑞莲亭瑞莲亭
碑亭 碑亭,原消寒馆旧址。1980年将前厅耳房中存明、清代遗碑移入,始为碑亭。硬山式屋顶,筒瓦房面。面阔七间28米,座西向东。东向开两门,与百坡亭相对,隔池与瑞莲亭相望。两门处依檐作两亭,亭为攒尖式,两亭间有廊相通。 碑亭碑亭
瑞莲东池 瑞莲东池,由四川提学使张之洞于光绪元年(1875年)倡导修建有云屿楼、抱月亭、绿洲亭。 瑞莲东池瑞莲东池
云屿楼 云屿楼,原名东坡楼,楼在来凤轩东,座北朝南。重檐歇山式,抬梁式梁架,一楼一底,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高11。5米,小青瓦屋面。楼南、西、北三面临水,东、南、西三面阶沿下有红砂石铺旱池,池边有石栏杆。此楼现辟为苏氏宗族陈列室。过“九曲飞虹”桥至抱月亭。 云屿楼云屿楼
抱月亭 抱月亭,在瑞莲东池东北角,隔山埂、水沟与云屿楼相望。此亭为双层攒尖式屋顶。亭名取苏轼《前赤壁赋》 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之意。亭高7。71米,底面为正六边形,设飞来椅,有桥与池岸相通,沿东垣墙可去绿洲亭。 抱月亭抱月亭
景苏楼 景苏楼,1984年,四川省副省长何郝炬建议重修景苏楼。景苏楼为一组庭园式建筑,主楼一楼一底,面阔五间20米,歇山式屋顶,小青瓦房面。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园内水渠贯通,桥廊相接。西部园林南端,还有一处庭园式建筑——南堂。 景苏楼景苏楼
南堂 南堂,1994年,将茗香轩茶园改建为南堂。因三苏父子在汴京(现开封市)的宅院叫南堂,故而命名。这是一组仿清代建筑庭院。座南朝北。庭院围墙有扇形窗洞,其雕花为梅、兰、竹、菊等植物图案。北向开一园门,门楣上有1981年著名画家关山月书“茗香轩”匾。门内为一院落,一贮水大池,池中堆构有假山。左有草亭三座,右为花圃。 南堂南堂
苏轩 式苏轩,在披风榭西边,民国建。1987年根据文化部和省文化厅建议,将残破的式苏轩改扩建为文物修复、装裱室和文物库房及专题陈列室。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为一组小青瓦房面。仿清代建筑,脊上饰鸱吻和卷草式图案。“式苏轩”匾由赵朴初1988年书,式苏轩以西为景苏楼。 式苏轩式苏轩
西大门 西大门,民国十七(1928年)建,1992年改建。位于祠院西北角,悬山式建筑,三重檐。面阔三间,中为门道过厅,左右各一耳房。大门内有石拱桥一座,横跨水渠之上。其建筑规格约小于南大门。另配套房若干间。 西大门西大门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3]

文博事业

三苏祠博物馆的展出内容主要是三苏生前住宅、书画、善本及器物。[4]

清童二树画梅花中堂:童二树(1721—1782)名钰,字璞岩,又字二如,号二树,又号札岩、借庵子。山阴(今绍兴市)布衣。纸本,水墨画,长181厘米,宽105厘米。所画墨梅苍老古朴,墨气雄厚。是国家二级文物。[4] 清童二树画梅花中堂清童二树画梅花中堂
西园雅集:《西园雅集》图手卷,纸本,设色画,总长657厘米,宽35厘米。款署“戊戍(1658年)孟秋王式写”。图后有宋米芾“西园雅集图记”一文,是国家二级文物。[4] 西园雅集西园雅集
徐世昌书苏轼《前赤壁赋》手卷:纸质,长244厘米,宽36厘米。卷首钤异形篆文白纹印:“退耕堂”三字。小楷,竖写50行,计约500字。[4] 馆藏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楷书手卷馆藏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楷书手卷
清张船山行书屏:张船山(1764—1814),名问陶,字仲冶,乐祖,号船山,豸冠仙史,宝莲亭主,群仙之不欲升天者,四川遂宁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莱州知府。此屏为6幅,纸本,每幅长26厘米,宽15厘米。共自撰八首诗,是国家二级文物。[4] 清张船山行书屏清张船山行书屏
清何绍基行书东坡词条屏: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一作猨叟。湖南道光(今道县)人。纸本,每幅长177厘米,宽45厘米,是国家二级文物。[4] 行书东坡词条屏行书东坡词条屏
朱德书赞三苏诗立轴:纸本,长138厘米,宽34厘米,字体为正楷,自撰诗为“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款署“朱德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是国家二级文物。[4] 朱德书赞三苏诗立轴朱德书赞三苏诗立轴
《三苏全集》:宋苏洵、苏轼、苏辙、苏过撰。清道光十二年(1832)眉州三苏祠刻本,八十册。该刻本以苏家三代四人所撰集别辑而成,书的每页钤有“德字玉阶”、“仪陇朱氏藏书之印”为朱德元帅旧藏。[4] 三苏全集三苏全集
宋拓苏轼书《醉翁亭记》:此本为栽裱件,共38个摺页,封面封底为木板,高42厘米,宽30厘米。除第一页的10字外,其余均为12字,字径10厘米,首页醉字左下方有墨书“宋拓”二字,1959年故宫博物馆调给。[4]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东汉庖厨俑:高36厘米,宽31厘米,庖厨者头戴高帽作切物状,是国家一级文物。[4] 东汉庖厨俑东汉庖厨俑
清端溪东坡砚:长20。57厘米,宽12。5厘米,高9厘米。左侧篆书东坡在海南访农家遇雨借笠屐回家的故事,右侧刻东坡笠屐图,是国家二级文物。[4] 清端溪东坡砚清端溪东坡砚
明犀牛角杯:口径18厘米,底径6厘米,高15厘米。犀牛角杯造型栩栩如生,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犀牛角杯雕刻精品,是国家一级文物。[4] 明犀牛角杯明犀牛角杯

文物保护

清童二树画梅花中堂:童二树(1721—1782)名钰,字璞岩,又字二如,号二树,又号札岩、借庵子。山阴(今绍兴市)布衣。纸本,水墨画,长181厘米,宽105厘米。所画墨梅苍老古朴,墨气雄厚。是国家二级文物。[4] 清童二树画梅花中堂清童二树画梅花中堂
西园雅集:《西园雅集》图手卷,纸本,设色画,总长657厘米,宽35厘米。款署“戊戍(1658年)孟秋王式写”。图后有宋米芾“西园雅集图记”一文,是国家二级文物。[4] 西园雅集西园雅集
徐世昌书苏轼《前赤壁赋》手卷:纸质,长244厘米,宽36厘米。卷首钤异形篆文白纹印:“退耕堂”三字。小楷,竖写50行,计约500字。[4] 馆藏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楷书手卷馆藏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楷书手卷
清张船山行书屏:张船山(1764—1814),名问陶,字仲冶,乐祖,号船山,豸冠仙史,宝莲亭主,群仙之不欲升天者,四川遂宁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官莱州知府。此屏为6幅,纸本,每幅长26厘米,宽15厘米。共自撰八首诗,是国家二级文物。[4] 清张船山行书屏清张船山行书屏
清何绍基行书东坡词条屏: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一作猨叟。湖南道光(今道县)人。纸本,每幅长177厘米,宽45厘米,是国家二级文物。[4] 行书东坡词条屏行书东坡词条屏
朱德书赞三苏诗立轴:纸本,长138厘米,宽34厘米,字体为正楷,自撰诗为“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款署“朱德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五日”。是国家二级文物。[4] 朱德书赞三苏诗立轴朱德书赞三苏诗立轴

科学研究

《三苏全集》:宋苏洵、苏轼、苏辙、苏过撰。清道光十二年(1832)眉州三苏祠刻本,八十册。该刻本以苏家三代四人所撰集别辑而成,书的每页钤有“德字玉阶”、“仪陇朱氏藏书之印”为朱德元帅旧藏。[4] 三苏全集三苏全集
宋拓苏轼书《醉翁亭记》:此本为栽裱件,共38个摺页,封面封底为木板,高42厘米,宽30厘米。除第一页的10字外,其余均为12字,字径10厘米,首页醉字左下方有墨书“宋拓”二字,1959年故宫博物馆调给。[4]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

陈列展示

东汉庖厨俑:高36厘米,宽31厘米,庖厨者头戴高帽作切物状,是国家一级文物。[4] 东汉庖厨俑东汉庖厨俑
清端溪东坡砚:长20。57厘米,宽12。5厘米,高9厘米。左侧篆书东坡在海南访农家遇雨借笠屐回家的故事,右侧刻东坡笠屐图,是国家二级文物。[4] 清端溪东坡砚清端溪东坡砚
明犀牛角杯:口径18厘米,底径6厘米,高15厘米。犀牛角杯造型栩栩如生,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犀牛角杯雕刻精品,是国家一级文物。[4] 明犀牛角杯明犀牛角杯

参观信息

门票信息

三苏祠自元代改三苏故居为祠堂至明代、清代均为地方行政长官管理、培修。从民国十七年(1928年)三苏祠更名为三苏公园起,由“三苏公园事务所” 管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民众教育馆成立,设三苏祠内,兼理三苏公园事务。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十二日,眉山县成立了扩建公园委员会。民国三十八年一月,成立了三苏祠保管委员会。

解放后,三苏祠由县文化馆兼管。1966年6月19日,“文革”期间,眉山县文教局要求封闭三苏纪念馆,省文化局同意封闭,同年7月20日封馆,展品和匾额楹联全部收藏得以妥善保护。[5]

交通信息

  • 学术交流

1980年,三苏祠与县文化局、省社科院文研所、四川大学中文系联合成立了全国苏轼研究会,首次会议于1980年9月12日在三苏祠飨殿内举行,首批会员来自全国各地,会员共有61人。

1987年9月,祠内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共收到国内外学术论文85篇。

1997年,三苏祠召开了第九届全国苏轼学术研讨会。

2001年,由眉山市委、眉山市政府主持召开了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5]

  • 诗词研究

1980年,三苏文管所编辑出版了《三苏祠简介》与《青少年的苏轼》。

1985年,三苏博物馆编印了彩版《三苏祠简介》(含英文简介)、《三苏祠楹联选注》、《三苏生平》、《三苏诗文选》、《三苏祠藏画选(第一辑)》等。

1987年,编辑出版了《纪念苏轼诞辰950周年画册》、论文集《苏轼思想探讨》、《苏轼诗词研究》、《三苏散论》,《东坡诗意画册》、《东坡碑帖精选》(共六辑)、《三苏生平》、《三苏祠楹联选注》。

1992年,编辑出版了《三苏祠简介》、《三苏字号趣谈》、《三苏咏故乡》、《苏轼诗选》、《苏轼词选》。

2000年,编印了《苏东坡诗选》、《苏东坡词选》。

2001—2004年间,编印了《三苏祠简介》、《苏轼逝世九百周年东坡诗意画册》、《三苏祠》季刊(已出版十一期)。编注了《三苏祠匾联墨迹大观》、《三苏名言佳句选》、《苏东坡诗选》、《苏东坡词选》、《东坡养生谈》、《三苏生平事略》、《芳草天涯路》线装书《三苏祠丛帖(四册)》等,以及《三苏祠》光牒一张。[5]

三苏简介

元代三苏祠飨殿供奉三苏父子塑像,东坡盘陀画像碑等。明代陈列三苏祖先牌位、三苏子孙牌位,石碑等。清代、民国不断增刻石碑、木刻,东坡书法、绘画、匾、联。

1959年辟东西厢房为三苏父子诗意画陈列,启贤堂为文献版本、墨迹拓本陈列室。1967年辟飨殿为工农兵展览室。

1974年,辟飨殿、东西厢房为批判三苏展览室,后改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事迹陈列室,启贤堂辟为毛泽东诗词木刻陈列室,共雕刻毛泽东诗词吊牌约四十余块。

1978年恢复三苏陈列。1980年建成新碑亭后,祠内收藏的苏东坡手迹刻碑及记事碑、前人诗画刻碑、木刻一并移入展出。

1982年,飨殿内重塑三苏父子像,披风榭前塑东坡盘陀像。

1985年5月,馆内写出三苏生平陈列提纲。

1986年7月,三苏生平陈列展正式展出,这是三苏博物馆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全面地展出三苏父子的生平陈列。

1987年,又修改陈列提纲,重新制作展出。

1992年,再次重新制作展品,装修陈列室,使陈列更加规范化。

2000年,陈列进行补充和完善。2001年,来凤轩恢复和重新装修制作了东坡故事腊像系列展出,进一步完善陈列内容。

2003年,在云屿楼第一次设计制作展出新陈列——苏氏宗亲陈列。[5]

苏洵

苏轼

全票价格:¥47元/人

半票价格:¥25元/人

一、免费范围:

(一)现役军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免票。

(二)1.4米以下儿童免票。

二、半价范围:

60岁以上老人、未成年人、大中小学生个人参观凭证半价优惠。[6]

苏辙

到达三苏祠博物馆可选择自驾方式或者选择乘坐公共交通方式。

自驾:

由成雅、成乐高速均可达眉山,出眉山出口15分钟到达三苏祠。

公共交通:

眉山城内乘坐11路车、3路车、15路、8路车均可到达三苏祠。[7]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