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旗升起来

导演: 曾玉华
语言版本: 汉语
上映时间: 2003年
目录导航

剧情

《班旗升起来》讲述的是烫伤毁容的男孩与同学之间发生风波、后来和解的真实故事。

幕后

这些山里孩子都是第一次演戏,免不了拘谨害怕。导演曾玉华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说戏,反反复复地重拍,往往一场戏拍下来,导演嗓子嘶哑了,筋疲力尽了。有人提议紧急调城里的小演员来扮演,这样轻车熟路,导演轻松得多。曾玉华认为让山里孩子演自己淳朴真实些,尤其是跳巴山舞更原汁原味,自己累点值得。于是,为了不耽误拍片进度,她白天导戏拍戏,晚上说戏教戏,硬是用自己的辛苦让山里孩子进入角色,表演出色。

导演

她没有孩子,却是拥有很多孩子的妈妈,她把全部的爱献给了千万个孩子;她不是老师,却有着老师一样的爱心与责任感,在荧屏上进行快乐教育,热情为孩子们奉献着快乐与精神食粮;她25年如一日,在少儿电视事业中辛勤耕耘,奋力拼搏,率领她的团队赢得了国内外众多儿童电视大奖,成功创办了荆楚大地上首家少儿频道;她以勤奋创造和热情奉献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百佳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湖北新闻名人、武汉市十大杰出劳模、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她的团队获得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光荣称号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科技与传媒大会唯一青少年教育大奖;她身患绝症,依然乐观坚强,一面与病魔和厄运搏斗,一面关心工作,痴迷事业,激励团队,谱写了爱的乐章和生命的绝唱!

她就是武汉电视台少儿频道总监曾玉华!

穿魔鞋的女导演

少儿电视历来被视为“小儿科”和“豆芽菜”,有的人成了名就走了,有的人耐不住寂寞艰辛也走了,而天生就爱孩子的曾玉华钟情于少儿电视事业,乐此不疲,痴心不改,一干就是25年。

最初的10年,她在少儿电视园地里孤独地耕耘着,被人戏称为“独行女侠”,但她的作品频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多次夺得“金童奖”;

又有13年,她从“独行女侠”变成了青少部“女掌门人”,她为少儿电视呼吁奔忙,拼杀进取,渐渐开拓出了武汉少儿电视的新天地,锻炼出了忠诚事业、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团队,打造出了江城儿童喜闻乐见的快乐系列品牌栏目,还频频拍摄儿童短剧进军C·J国际儿童电视节,八次捧回国际大奖。

最近3年,作为频道总监的她又率领团队在三个月内创办了湖北省第一家少儿频道,坚持“让儿童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感受快乐”的理念,不仅隆重推出《快乐家庭》、《快乐对对碰》、《快乐竞技场》、《星星梦》等名牌栏目,还频繁举办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晚会和赛事,包括成功地为中央电视台的《全家总动员》、《非凡少年》等赛事举办了武汉地区选拔赛,少儿频道收视率稳定在0.7%,在武汉市落地播出的57个电视频道中,收视率排名稳定在12位左右,成为对江城青少年影响最大的电视频道,2006、2007年都创收达千万元以上,胜利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爱心与痴心支撑着曾玉华走过了25年少儿电视生涯,她与孩子们载歌载舞一路走来,洒下了汗水与泪水,也撒下了笑声和歌声。有人说她是“拼命三郎式的女强人”,也有人说她是“穿魔鞋的女电视人”!

为了儿童电视事业,曾玉华耽误了要孩子,不管家务事,放弃休息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多少个夜晚,多少个节假日,在办公室里,在拍摄现场,在剪辑机房,都能看见她默默忙碌的背影,风风火火的身姿。

2003年春,正值非典肆虐之时,曾玉华率剧组到湖北长阳山区拍摄儿童电视短剧《班旗升起来》。台领导担心远赴长阳拍片有一定风险,劝曾玉华放弃拍片和参赛。但曾玉华笑傲非典病魔,毅然进行拍片。当时,长阳山区突降暴雨,造成滑坡滚石。一块大石头砸在运设备的面包车上,车身砸出一个大窟窿,险些翻下悬崖,吓得大家瞠目结舌,冷汗直冒。有人发牢骚,打起退堂鼓来,曾玉华没有半点犹豫和畏惧,坚韧豪迈地说:我们连非典都不怕,难道还被一块大石头吓退了么?她亲自下车,与大家一起搬掉大石头,继续沿着险象环生的山区公路前进。为了调剂大家的紧张情绪和沉闷气氛,曾玉华沿途给大家唱歌讲笑话,到达目的地时,她的嗓子都嘶哑了。戏拍到一半,曾玉华腰椎病突然犯了,疼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照说应该卧床休息,甚至住院治疗,但她想到多耽误一天,不仅经费损失大,而且影响拍片进度和质量,便支撑着病体忍着剧痛导戏,每一个镜头、每个细节都要严格把关。每天拍片下来,她都痛得满头冷汗,浑身湿透,腰部动弹不得,得让同事搀扶着回招待所。后来腰疼得不能站立了,大家都劝她在招待所休息,或上医院去看病,她说这是老毛病了,挺一挺就过去了,仍坚持到现场躺在躺椅上导戏。她的精神感染了同事和小演员们,使这部儿童剧拍得顺利、成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