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

开本 24
书名 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5019-75006
定价 29.80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书名: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

  [1]

作者:王冬 / 张劲硕 / 史军 / 刘旸

ISBN:978-75019-75006

页数:228 页

定价:29.80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10年03月[1]

编辑本段内容介绍

《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可说是《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之中“花世界”和“动物志”两部分的放大,汇集了四位擅长解读动物和植物知识的年轻作者的精选文章,约10万字,以妙趣横生而不失专业精准的行文展开,由浅入深,娓娓道来,旨在已经越来越远离大自然的都市人群中引领一种博物学精神的回归。在科学史上,博物学传统是与数理传统同样重要的两大研究范式,只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逐渐没落,而在今日,提倡一种不功利、仅仅从热爱角度出发去学习了解世界的博物学态度,或许是纠正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几代人精神误区的良方妙药,值得一试。

媒体推荐

从四位作家的文章可以看到他们是生物学专业人士,而与此同时又可以看到他们深入内心的人文关怀和修养。有这样的条件才可能写出优秀的“科普”作品,小文章还是大制作姑且不论。没有这样的条件,便任凭淡妆浓抹,都是东施效颦。
——郑也夫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份专门讲“尾巴和叶子”的书稿的时候,立即就被深深吸引了。在几位“松鼠”笔下,那些童年的记忆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了,既充满童真的趣味,又有科学的真实。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
人是大自然孕育出的白细胞,那些有关人的自然灾害是大自然的自我免疫、放疗和化疗。但大自然有时候也是无能为力的,它有属于它自身的无法超越的生老病死。
——周云蓬 诗人、民谣歌手
其实人真是挺乏味的,费尽心机造出的机器却远远不及大自然精美和奇妙。这本书就生动风趣地讲了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小故事,越看越有意思,读完之后似乎也跟大自然更亲近了,心情都好了不少。
——田原 作家、音乐人

目录

王冬
网络神兽的现实生活/17
那些超越物种的情感/20
半夜鸡不叫/24
汗,很汗,瀑布汗/28
水怪趣谈/31
美丽者生存?/35
问大雁情为何物/38
一桩血案的生物学分析/43
御风而行/47
月球与生物/59
杂种/62
蟑螂,何止是“小强”/67
这是一个脱毛的时代/73
史军
绿色顽主和超级杂草/79
全球变暖带给植物的“好日子”/84
无花之果天上来?/89
吃虫/95
端午狂想/99
雅长:兰花的汪洋大海/105
植物进化的阶梯/113
植物器官的分工、兼职和跳槽/121
作为信号的色香味/125
张劲硕
我们听不懂的语言/133
盔甲勇士录/141
蝙蝠假乳考/149
智力、智慧、智能、智谋……动物智商谁最高?/152
蒲松龄《狼》的分析报告/159
以虫为食/162
谁来纪念黛安•福茜?/166
倭黑猩猩的性生活/171
游走在雪线边缘的精灵/177
有一百种动物,就可能有一百种尾巴/181
刘旸
橘子史/189
鸟类:天生的花腔歌唱家/193
情人节葡萄/199
谁为我们而死/206
对人类不离不弃的小动物
——实验室模式生物之一/216
假冒玫瑰,我以爱情的名义讨伐你/220

作者简介

王冬,笔名瘦驼,是酷爱动物、酷爱写动物的大学生物老师,爱好广泛,在《新京报》开设有“动物行星”专栏,并为《新发现》、《新探索》等时尚科学杂志撰写多种文章。
史军,《科学世界》杂志编辑,曾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业余爱好是摄影和旅行,还是Lonely Planet旅行丛书的译者之一。
张劲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主要研究对象为蝙蝠,17岁开始在各种媒体上发表文章,现在已成了颇受关注的新锐科普作家,并不时亮相于电视屏幕。
刘旸,笔名橘子帮小帮主,芝加哥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是科学松鼠会人气最高的作者之一,每次出手均有不凡表现,写作风格诙谐俏皮。

序言

认知的乐趣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
孩提时,我不是一个守纪律的学生,除了数学成绩优异外,其他功课平平,旷课、闯祸也是常事,有一次爬树掏老鸹窝下不来,甚至还惊动了消防队。这种十分淘气的行为,当然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但也多少培养了我对大自然的爱好。现在我热爱户外运动、热爱大自然、热爱冒险,要感谢小时候那些带给我无穷乐趣的昆虫和小鸟。当然,掏鸟窝这种“亲近”大自然的做法,在我今天看来未免有些南辕北辙。
也正因此,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份专门讲“尾巴和叶子”的书稿的时候,立即就被深深吸引了。在几位“松鼠”笔下,那些童年的记忆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了,既充满童真的趣味,又有科学的真实。比如,猫和狗是天敌吗?41%的主人宣称他们的猫狗是好朋友。不过,猫狗的“语言”不太通。猫不太理解狗叼过来它最喜欢的玩具是一种玩耍的邀请,狗也会被突然跳过来的猫吓一跳。
又比如,公鸡只在早晨打鸣吗?有人统计过,白天里,一只公鸡大概每小时打鸣一次,只不过早上那第一声鸡叫,会让临近的公鸡不甘示弱,纷纷接力,让人印象更深刻。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万科独立建设一个展馆,展馆名叫2049,主题是“尊重的可能”,探讨“人、城市、自然”生态关系中相互尊重的多种可能性。展出的内容中,很大一部分和白蚁、滇金丝猴这些动物相关。白蚁是人类建筑的破坏者,但在它们自己的世界里,白蚁却是生态建筑的大师。从材料上看,白蚁筑巢采用的都是来自周边环境的可再生材料;从技术上看,蚁冢的特殊构造使得它能够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做到保温、通风——这些都给我们人类的建筑师以启迪。我在津巴布韦看到的Eastgate大厦(东门大厦),就是仿生学的典范:这座建筑的外表面有很多繁复的构件,内部也是疏松多孔的结构,并且有专门的通道组织内部的气流流向,从内到外都借鉴了蚁冢的原理,使整座大厦冬暖夏凉。
在白蚁的巢穴中,人们能体会到进一步优化城市建筑的可能性,感受大自然的智慧。大自然早已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当然,不能说白蚁的做法就一定是正确的,但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并且有人在实践这种可能性。它们的这些经验,未来在人类优化城市建筑的时候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做这些主题的时候,既有生态环保方面的考虑,也有一些朴素的乐趣在里面。
大自然中,这样的启迪比比皆是。比如雁队逆风飞行时,会排成人字形,其实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让后面的雁飞在前一只雁翅膀的涡流里,可以节省体能,保护体弱的幼雁。
小孩子在和自然界、小动物接触的过程中,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这么理性。他们不一定要学习这些常识,领会这些道理。比如一个孩子在草地上看到一片陌生的叶子时,他可能不会急着去判断它属于哪一科哪一属,有什么用,它长的位置对不对,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甚至都不想去判断它是不是好看。他只是去感知,去看那叶子上面的纹路,去闻它的气味,可能还会去摸那上面的茸毛——“认知”这件事本身已经充满了乐趣,这样的童真,又该让多少大人羡慕不已、回味不尽啊。
当然也有人能够一直享受到这种乐趣。我看达尔文的传记,感觉他在“贝格尔号”环球考察中,通过发现和记录新物种而体会到的乐趣和小孩子观察一片叶子的乐趣其实是一样的。尽管达尔文一生病痛很多,但他在博物学中找到了安慰和“极大的愉快和荣誉”。后来我阅读《物种起源》,对这种快乐感同身受。
近百年来,科学越来越进步,认知和发现的乐趣也就变得越来越只属于少数人。对大众而言,忙碌的都市生活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平淡,“阳光之下已经没有了新鲜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圈子里忙碌而无暇他顾,探索自然的乐趣,似乎也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手头的这本书里面提到的种种趣闻,恐怕大都在普通人的视野之外,即使它们实际上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感谢勤劳的“松鼠”们提醒我们去关注这些生活中的美好。因为长远来看,美好的城市生活正取决于我们对生态环境的尊重与否。当越来越多的人能用一颗赤子之心来看待这些美丽的尾巴和叶子的时候,我们对城市的未来就多了一份希望。

名人推荐

从四位作家的文章可以看到他们是生物学专业人士,而与此同时又可以看到他们深入内心的人文关怀和修养。有这样的条件才可能写出优秀的“科普”作品,小文章还是大制作姑且不论。没有这样的条件,便任凭淡妆浓抹,都是东施效颦。
——郑也夫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份专门讲“尾巴和叶子”的书稿的时候,立即就被深深吸引了。在几位“松鼠”笔下,那些童年的记忆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了,既充满童真的趣味,又有科学的真实。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
人是大自然孕育出的白细胞,那些有关人的自然灾害是大自然的自我免疫、放疗和化疗。但大自然有时候也是无能为力的,它有属于它自身的无法超越的生老病死。
——周云蓬 诗人、民谣歌手
其实人真是挺乏味的,费尽心机造出的机器却远远不及大自然精美和奇妙。这本书就生动风趣地讲了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小故事,越看越有意思,读完之后似乎也跟大自然更亲近了,心情都好了不少。
——田原 作家、音乐人

编辑推荐

中国本土最流行的科普读物、
《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是——“科学松鼠会”网上最有名的科普组织 ——所著
“科学松鼠会”第一本书《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在科普书中大卖。
《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是《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姊妹篇
《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装帧精美,四色印刷,配十六张手绘图,物美价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