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工学院

山西大同大学工学院

中文名称 山西大同大学工学院
学校 大同大学
目录导航

学校简介

山西大同大学是一所省属全日制多科性大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占地面积2121亩,建筑面积90.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8000多人,继续教育学生1万多人。教学科研设备总值3亿元,图书馆藏书220.95万册。下设16个学院,1所附属医院。现有63个本科专业(含3个专业方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立足地方,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服务社会。为地方各行业培养了10多万名优秀人才,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好评。

师资力量

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名。其中正副教授的比例为38% ,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21%,在读博士、硕士317名,占教师总数的24%。

重点学科

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按照强化基础学科,突出优势学科,扶持新兴学科的思路,对原有学科布局进行了优化和重组。建成凝聚态物理、分析化学、文艺学3个省重点扶持学科,确定理论物理、基础数学等10个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建成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体育教育 6 个校级品牌专业,基础化学、电子技术2个省级示范实验室;建成校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

学术研究

学校在全面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紧密结合实际,开展了煤炭深加工、辽金文学、北魏文化、云冈石窟保护、地方民俗、地方病防治、高寒地区作物等领域的研究。三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省级科研项目109项;发表科技论文3675篇,其中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201篇,被国际“四大检索”系统收录13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26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

历史沿革

1950年大同矿区职工子弟中学校创建

1951年改为大同矿区初级职业学校,后又更名为大同煤矿职业学校

1952年更名为大同煤矿工业学校

1953年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大同煤矿工业学校

1955年更名为燃料工业部大同煤矿工业学校

1957年更名为大同煤矿学校

1958年在大同煤矿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大同矿业学院,为本科层次

1959年大同矿业学院并入山西矿业学院,留下的中专部分继续称作大同煤矿学校

1960年改建为大同煤矿专科学校,为专科层次

1961年大同煤矿专科学校又改建为大同煤矿学校,为中专层次

1970年大同煤矿学校、大同煤矿技工学校合并为“山西省大同煤矿学校”

1979年又更名为大同煤矿学校

1984年更名为大同煤炭工业学校

1999年大同矿务局职工大学、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山西矿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专科层次

2002年山西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2年依托太原理工大学招收本科生,加挂“太原理工大学大同学院”牌匾

2006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原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校正式合并成立山西大同大学

2007年将原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经贸系调出组建商学院,将原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调出并入数计学院,将原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与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合并组成新的建筑工程系,并正式成立了山西大同大学工学院。

综合评价

发展中的山西大同大学,是一所办学条件较好、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且有较高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的多科性大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