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中学

城里中学

目录导航

学校简介

城里中学始创于1403年,后历经清泉小学、群爱小学、城里完小、城里学校,及至一九八八年九月勘定校名为威海市城里中学,为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1]

历史沿革

城里中学之胚芽,盖为六百年前之明伦堂,植根于明代威海卫之文庙内。因文庙地处清泉夼,故于一九○○年命名清泉小学。一九三○年中国政府收回威海卫,翌年更名为清泉实验小学。一九四五年威海卫光复,改校名为群爱小学。一九四八年威海解放,即易名城里中心小学,后改称城里完全小学。一九七二年始兼招初中班,是以改名城里学校。一九八四年停办小学部,渐而过渡于悉招初中班,遂于一九八八年九月勘定校名为城里中学。斗转星移,学校规模迅猛扩大,教育空间骤感狭蹙。

2002年城里中学学区正式成立,为使学区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成立了学区委员会、德育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和特色学校建设委员会,制定了《城里中学学区工作手册》。

政府果断决策,于二○○六年九月将本校迁至现址。新校占地五十一亩,教学实验楼一万七千平方米,风雨操场、塑胶运动场、各类专用教室,一应俱全。

2007年,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学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指示精神,我们出台了《城里中学学区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学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学区内学校均衡发展为目标,在巩固以往学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学区内部管理,创新学区教研、培训、交流模式,提高学区工作效率和职能,加快学区各校的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优秀学区,为此我们确立了学区建设的“一二三四五”工程,即一个中心:发挥规模优势,激活思维,伸展机制,用心运作,促进发展,共同提高;两个着力点: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优化教学体系;三个落实:组织落实、制度落实、目标落实;四项措施:领导挂职、教师交流、统一体系、深化教研;五条原则:实际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相辅相成原则。

2008年,根据教育局《关于高水平、高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我们在学区建设上确立的中心是: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区域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加强规范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重点,促进学区均衡发展、规范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同时制定了《城中学区教师常态交流的办法及其规定》、《教师校本培训的办法及其规定》、《教师“1+1”帮带的办法及其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使《城里中学学区工作手册》得到进一步充实,也使学区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与此同时又成立了中心教研组和部分学科的备课组。

今年8月环翠区教育局对城中学区进行了重新调整,由十四中换成了七中。9月上旬,我们两校的领导齐集七中,就学区的发展交流了看法,达成共识。同时根据教育局的指示精神,我校六位工作能力较强的教师到七中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10月中旬,伴随城中文化节的开幕,两校领导又一次相聚城中,共同商讨学区发展大计。如今学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学区发展态势良好。[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