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怀特黑德1823年,罗伯特·怀特黑德出生于英国博尔顿一个普通的棉花漂白商家庭,自幼就对机器设备有股子天生的兴趣,14岁时曾跟随一个工程师充当学徒,周游欧洲推销纺织机械,眼界为之大开。1840年从英国曼彻斯特机械学院工程系毕业后,前往法国土伦船厂工作,随后在意大利米兰担任工程顾问。欧洲战乱,他不得不放弃大量专利权迁至奥地利帝国亚得里亚海沿海的里雅斯特的阜姆。在这里,他建立了一个钢铁厂,取名逢德里亚钢铁厂,这就是白头阿莱尼亚水下系统公司前身。1856年,他担任经理,将工厂更名为阜姆士他俾劳勉图厂,为奥匈帝国海军服务,隶属于奥地利,主要生产舰船蒸汽机和发动机,是当时最先进的产品。
1866年,怀特黑德与刚从奥匈帝国海军退伍的好友工程师卢皮斯上校研制出首款鱼雷,在海面以下的设定深度上航行,炸药和雷管装在头部,可破坏军舰的水下部分。它的直径为356毫米,长3.53米,重136千克,装药15~18千克,航速6节,航程200米,采用压缩空气发动机(历史上称为冷动力发动机)带动螺旋桨推进鱼雷。采用静水压阀门和惯性摆锤共同操纵横舵,即利用静水压设定鱼雷的航行深度,用惯性摆锤减少鱼雷在定深线附近的波动。
1867~1865年,怀特黑德的海上试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炸药在水下的爆炸威力比在水面要大得多。这是人类史上的第一条真正鱼雷。由于怀特黑德英文whitedhead意为“白头”,故得名“白头”鱼雷。1870年,他已经设法把鱼雷速度提升到7节,射程达700码。尽管鱼雷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但阜姆士他俾劳勉图厂由于1868年没能从奥匈帝国海军处拿到足够的鱼雷订单,1873年正式宣告破产。
怀德黑地鱼雷工厂1875年,心有不甘的怀特黑德索性在阜姆士他俾劳勉图厂基础上重建了一个私人公司,正式取名白头鱼雷制造厂。后该厂转成股份制公司,更名为白头鱼雷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早在1868年,怀特黑德就曾携带2枚鱼雷前往英国推销,并在1871年与英国签订在英国制造“白头”鱼雷的协议(英国鱼雷以此为原型开始发展),因此白头公司在成立后不久就被英国威格士有限公司和阿姆斯特朗-怀特沃斯公司收购。
1895年怀特黑德对“白头”鱼雷进行首次重要改进,采用奥地利人路德维格·奥布赖发明的方位角控制鱼雷陀螺仪技术:鱼雷轴的平衡环内置一个直径3英寸、重1.75磅的轮子(鱼雷发射前转速2400转/分,确保鱼雷发射后在一条直线上,但不影响鱼雷速度),减少鱼雷对平衡环的二次依赖.增加了鱼雷射程,达到7000码.比先前的1000码增加了6倍。但该型鱼雷最大缺陷是发射初期轨迹倾斜。1898年怀特黑德又引进当时的最新技术增强了“白头”鱼雷攻击方向的稳定性。
后来白头公司将鱼雷发明专利权出售给其它国家海军,“白头”鱼雷遂成为各国鱼雷发展公认的母型。早期鱼雷主要由水面舰体携载发射,入水后按预先设定的航深和航向作直线航行,在有效射程内攻击水面舰船及其它水中目标,命中率取决于测定目标运动参数的准确度、鱼雷深度和航向控制的精确度。当时,海军战舰和特制的鱼雷艇普遍都装备一至数个鱼雷发射管,但两者的发射方式略有不同。战舰上的发射装置可以调整发射方向,鱼雷艇则因体积小,只能靠艇身的机动来调整发射方向。由于鱼雷只能自航数百米,作战时需冒险抵近攻击,故防护能力较弱的鱼雷艇一般是在大舰的掩护下发动突袭,或乘夜雾时单独进行偷袭。尽管当时鱼雷的航程有限,但威力极大,所以一问世便很快成为欧美各国海军的新宠。鱼雷问世改变了世界海军作战样式,作战重心由水面转移到水下。英大舰队司令1906年说,如果没有鱼雷,潜水艇只不过是一个有趣的玩具。
1905年11月14日,罗伯特·怀特黑德病死于英国,他的墓志铭上写着:他的名字因鱼雷而被全世界知晓。1911年他的孙女和继承人阿加特·怀特黑德嫁给了奥地利海军的格奥尔格·冯·特拉普男爵(一战时的奥匈帝国潜艇王牌,电影音乐之声的男主人公)。
1878年,俄土战争时期,俄国斯捷潘·奥西波维·马卡洛夫首先用鱼雷击沉土耳其汽船,创造了历史上鱼雷击沉军舰的首次战例。1891年智利内战时,智利海军“林其海军上将”号鱼雷艇发射360毫米口径“白头”鱼雷,击中100码处的叛军“布兰克·英卡拉达”号军舰左舷,致其沉没,为智利海军平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舰被鱼雷击沉162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舰被鱼雷击沉369艘。